关于中国通史的资料
-
南宋恢复:中国通史-中国通史
被敌兵蹂躏之区,则奖励、指导其人民,使之团结自守,而用相当的正式军队,为之声援。如此相持,历时稍久,金人的气焰必渐折,恢复之谋,就可从此开展了。孝宗颇有志于恢复,任张浚以图进取。一一六五年,以岁币各减五万,宋主称金主为伯父的条件成和。此时金世宗亦死,子章宗立,北边颇有叛乱,河南、山东,亦有荒歉之处,金朝的国势渐衰。且其内部...
-
隋唐盛世:中国通史-中国通史
隋文帝时代,中国政局,确是好转了的。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突厥因隋末之乱,复强盛,控弦之士至百万。太宗因其饥馑和属部的离叛,于六三〇年,发兵袭击,擒其颉利可汗。西藏之地,隋时始有女国和中国往来。唐朝对外...
-
周穆王西征-中国通史.上卷
西王母画像穆王元年,昭王之子穆王满即位,在位长达55年。穆王十二年,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西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戎人迁到太原。前961年,乘着征讨犬戎的胜利,穆王向西行,一直到达了青海东部一带。艰苦的千里往返并没有打消穆王对西方乐土的向往。据说周穆王有个善于驾车的车夫,名叫造父。穆王乘坐8骏所驾之车,造父为驭,...
-
中国通史:季世之忧-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季世之忧”中的“季世”,在中国古文字中明确被解读为“末世”。“季世之忧”实际上是敏感的士人对时局进一步严峻的一种忧虑和预测。提出“季世之忧”的是两位政治家:一位是齐国的政治家晏子,一位是晋国的政治家叔向。晏子和叔向说的“季世之忧”指的当是第二变,也就是“大夫专政”局面的渐次出现。叔向毫无掩饰地说:“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
成语里与中国通史-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醒来后,黄帝叹道:“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黄帝受这一梦境的启发,决定将另一类官员定名为“力牧”,也就是“奋力牧民”的人。这里要说明的是,“牧”字既可作放牧牲畜解,又可作管理下属和民众解。“牧民”就是管理民事。因此,奋力牧民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若不注意禁止奢侈,则民众放纵淫荡,如此一来,犯罪者就会大量...
-
中国通史:复兴之志-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复兴之志,指把衰落的局面重新兴盛起来,形容勇于再创辉煌的志气。到了西晋怀帝永嘉年间,“八王之乱”愈演愈烈,人人为之自危。《晋书·王导传》有载:“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举,潜复兴之志。”在“复兴之志”这一点上,两人是有共同点的。此后,王导又教以“宾礼故老”之术,终于使顾荣、贺循、纪瞻、周玘等这样一大批南土之秀全都拜倒在司马睿...
-
孰不可忍,中国通史-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人们常用的一句责问性成语,其意谓:如果这样的事可以忍耐的话,还会有什么不可忍耐的事呢?语出孔夫子之口:“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件事很快被孔子知道了,当即认为这是破坏了周礼,大逆不道的事。)后来,人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忍耐的地步。作为成语,“...
-
民贵君轻:中国通史中的民贵思想
而孟子则反其道而言之,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孟子提出来的民贵君轻思想,而且语言流畅,且善于用比喻,说理深刻,给人以剧谈雄辩之感。最后,孟子做了这样的结论说:“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次之,君主为轻。所以得到百姓的欢心便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便做诸侯,得着诸侯的欢心便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
-
鸿鹄大志:成语中国通史
黄帝要举用的贤人的第四类是“大鸿”,很显然,这“大鸿”就是鸿鹄大志的缩语。大家都笑话他不自量力,竟然口出狂言,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亦称天鹅,因为飞得既高又远,就被用来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鸿鹄,是白色的凤凰或称天鹅。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
-
明史:太监权贵,中国通史
今人但知汪太监,其意是说天下人哪里知道朝廷的皇帝,只知道内府的汪太监而已,喻太监权重或宦官专政之盛,出自《明史·汪直传》。一天,他正在宫中扮作醉汉撒泼骂街,有人告诉他“皇上来了”,他谩骂如故,进而有人告诉他“汪直太监来了”,他马上撒腿就跑。事后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直截了当地回答:“今人但知汪太监也。”由此可见,在汪直气焰正...
-
中国通史:民心江山,舟中敌国
“舟中敌国”这句成语见于战国时著名改革家吴起与魏武侯的对话中。其意为,如果执政者不注重民生,那么即使同舟中人也可能有敌手。魏武侯还是认为山河险要为重,于是,吴起强调指出:“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舟中敌国”这句成语具有深刻的警世意味。民心就是江山,如果失去了民心,那说不定哪一天会陷入“舟中...
-
中国通史:汉族光复事业
契丹虽然占据了中国的一部分,然其立国之本,始终寄于部族,和汉人并未发生深切的关系。因此引起英宗之后泰定、天顺二帝间的争乱。文宗皇后翁吉剌氏,坚持文宗的遗命,于是迎立宁宗,数月而死,再迎顺帝。元世祖所创立的治法,是专以防制汉人为务的。参看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九各章。其书语语沉痛,为民族主义放出万丈的光焰。元朝当日,政治...
-
袁术麾下最强部队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成语精选
在征荆州过程中,孙坚为黄祖所部乱箭射死。孙坚的大儿子孙策接任后,于兴平元年投靠了当时颇有实力的袁术。袁术很信任他,并将其父孙坚原先的部队交还给他。孙策虽年轻,但治军有方,很快就成了袁术麾下一支最有战斗力、组织纪律最好的部队,袁术常叹道:“使术生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后人以“生儿当如孙郎”的成语,以表示希望生有一个能继承家业...
-
勤王救主: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勤王救主”这句成语指的是,当君王的统治受到某种威胁而动摇时,臣子或属下为救援主子而竭尽了心力。这里的“勤”具有尽力之意,所谓“勤王”,就是尽力于救助王者,使之能渡过难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首先是郑国,然后是秦国、晋国和卫国,举兵保卫周平王,他们打出的旗帜就是“勤王救主”。正在此时,同样打着“勤王救主”旗号的秦、卫、晋三国...
-
中国通史:财产承袭论
自今以后,则将为第四期的开始。以财产之承袭论,亦是如此。中间的一区为公田,其外八区为私田。其收入,是全归公家的。三年一换主易居,即再分配法之一种。以上所说的,是根据《公羊》宣公十五年何《注》、《汉书·食货志》,撮叙其大略。在本部族之内,因系公产,绝无所谓交易。言举行蜡祭之时,不许因之举行定期贸易。《春秋》襄公三十年,宋国遇...
-
中国通史里的官交子-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官交子,是指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后喻有保障、有把握。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为天下第一纸币,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这次发行的官交子准备比较充分,也比较成熟。...
-
蜀汉始末-中国通史简编
受刘协密旨谋杀操,发觉后逃奔袁绍。刘备答应取得凉州(甘肃)后,归还荆州。孙权愤怒,使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备引兵来公安,曹操乘机攻入汉中,备与权讲和,平分荆州,还军击操,连战两三年,操军败退,备自称汉中王。权送羽头给曹操,表示服从命令。子刘禅继位,年十七岁。从此蜀吴连和,彼此不相侵犯,诸葛亮得专力对魏。夷人纳税安居...
-
曹魏始末:中国通史简编
父曹嵩,家产极富,官至太尉。曹操参加联盟,因不满袁绍等行为,率部属独立发展。曹操亲到京都,保卫天子,藉口洛阳残破,迁都许。算是主帅不可自杀,割发置地上当作斩首。操渡河击绍,大战五年,杀绍主力军八万人。各国派有监视者,专寻诸王过失,轻罪受罚,重者赐死。经军阀们长期混战,全国生产力遭受大破坏,中原地区尤甚。他大量养鹿,夺取广大...
-
中国通史:婚姻进化及其影响
所以人类的婚姻,是以全无禁例始,逐渐发生加繁其禁例,即缩小其通婚的范围,而成为今日的形态的。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即舍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谓服务婚的制度,即出现于此时。导致以...
-
禅让和篡权:中国通史揭秘
许由和巢父主张禅让说的,主要是后世的儒家。尧舜禹禅让之谜《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提到,帝尧想把君主之位让给帝舜,重臣鲧和共工反对说:“怎能把天下传给一介平民?”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尧舜之间的继承关系就不是禅让,而是篡位。那么尧、舜、禹三代君位相传,与其说是不切实际的禅让,不如说是摄政官和君主儿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