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制“士无故不撤琴”,在清末废科举以前,凡文士无不弹七弦琴,本文所列的只是十几位最显著的代表,但从这少数代表可以看出:古代琴家,无论他们工作多么繁忙,处境多么困难,生活多么艰苦,他们都坚持弹琴弦歌不辍。这是因为他们深知古琴音乐具有宏大的教化功能,为了正人心,挽时运,一方面他们以古琴天籁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其中获得浩然正气和充沛的力量,一方面他们以古琴音乐作为整个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使莘莘学子从中享受到益智、辅德、健身心的好处,使他们受到高尚的薰陶,从而提升素质,成就卓越的人格,如此代代相传,这是中国古琴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一项内在动力。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古琴文化在二十世纪趋于衰落,(今天大家对她都感到陌生),而成为濒危的文化遗产?这是多种原因交织而成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是清末废科举。废科举肯定是一项进步,但任何进步都是有代价的,废科举,兴办西式学校,实用专业教育取代了通才教育;被置于次要地位的音乐课程也完全是西乐内容,古琴被排斥于教育系统之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被当作“封建四旧”而备受摧残。几十年来,以美国为发动机的大众流行文化全球出击,无形间使传统文化(包括古琴)被挤入边缘,古琴的音乐形式和社会地位逐渐被现代学校体制和市场艺圈舞台所代替,这些都是古琴趋于式微的原因。然而作为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古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古曲《流水》的进入太空,联合国世界遗产的入选,说明古琴的卓越价值已被世界有识之士所认识;渴求学习古琴已渐成风气。20世纪古琴与国运同衰,21世纪古琴必将与国运同兴,古琴的复兴以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为标志已经开始,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杨州、杭州、广东等地已有琴社、琴会等学习或研究古琴的团体组织,古琴文化复兴是政府与民间的共同责任,其中政府起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保护和发展古琴文化的法律和政策;每年从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规定教育制度中素质教育和古琴教育的地位;发展古琴文化事业;支持古琴文化产业的发展。
复兴古琴文化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是我们古琴界同仁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我古琴界同仁一定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团结奋斗,勤奋练习,潜心研究,发扬古琴文化的优良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之长,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古琴音乐艺术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