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也有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有时更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当复杂。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本节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复杂性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影响,错综复杂。高等教育是在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从教育对象来看,中等教育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直接的“原材料进口端”影响,经过升学煎熬的中学生来到大学后,需要尽早地重新树立学习目的观、人生价值观,以及养成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学生的现状与大学生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多元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要有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从教育外部环境来看,社会价值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社会上的各种浮躁心态、消极思想和不正确的价值取向,也与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或抵触,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从教育内部来讲,教育的软环境,包括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也不尽完善,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同样是多元和复杂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复杂性是由其系统性决定的。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功能的整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种存在形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系统性是指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是一个系统,主要是指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系统和实施系统。这两个系统有时是交叉的,因此也可合并称之为高等教育的质量系统。高等教育质量系统是由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一定的物质文化条件作用下,相对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客体的过程中,结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的的有机整体。在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概念时,应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高等教育质量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体系。构成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元素很多,每个元素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意义不同。考察高等教育系统时并不能考察到它的全部元素,而是考察其主要的元素。从微观高等教育管理来看,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学条件与制度环境等。
高等教育质量系统各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秩序和结构。高等教育质量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各要素在高等教育质量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高等教育质量系统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所构成的教学结构,是一种对教学信息的传导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者则起着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质量系统依其所具有的特定功能而存在。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功能是指其所具有的作用与效能,主要包括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本体功能是指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与个体潜能充分发挥的功能,社会功能是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功能不仅决定于高等教育质量系统各要素所具有的功能,而且决定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结构。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要素功能及结构功能构成了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整体功能。
高等教育质量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子系统。高等教育质量系统以社会系统作为其存在的环境,与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子系统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交换中实现自身的功能,并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子系统。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系统性要求我们不能就质量抓质量,而是要在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要科学设置高等教育质量的实施系统,二是要合理调配高等教育质量的资源系统,三是有效实施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调节系统。(www.xing528.com)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长期性
高等教育质量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因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长期的过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也在变化。高等教育的规律也决定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长期性。教育过程具有一定周期性,检验教育质量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有清醒的认识,它不是一个突击的行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来研究和落实。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动态中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要可持续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永无休止、不断传递的接力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通过恢复、调整和改革,使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走上正轨,开始确立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系,当时的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打开国门,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使得我们认识到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因此,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学分制、主辅导修制、双学位等学习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保证因材施教及其精英教育的质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管理的不适应、教育质量观的变化,等等,使得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变得十分繁重。
总之,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子很多,外部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内部的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另外,还有国际大背景的影响,等等。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面对国际国内的大气候,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它的复杂性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性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复杂性与长期性,进而决定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工作的艰巨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的艰巨性;二是高等教育质量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艰巨性。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仍然是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与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教育资源不足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地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质量调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高等教育投资的公平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控性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表明,即使教育资源充足,教育环境极佳,但是没有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仍然是一句空话。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诚然,人的问题也要涉及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领导体制,以及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分配制度,等等。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尤其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分配制度的不适应性,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体制上的最大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