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明代塞上文坛与“宁夏八景诗”
以朱栴为中心的塞上文坛
宁夏在明代地处边防要塞,朝廷非常重视,明太祖朱元璋特封16子朱栴作为镇守藩王。朱栴“好学有文”“天性英敏,问学博洽,长于诗文”,不仅是宁夏最高统领者,也是文坛上的领袖。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动荡交织在一起,加上边塞的独特风光,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明代塞上文坛在继承中原文脉的同时,又形成自己独特的西北文学、边塞文学韵味。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新旧“八景诗”。它在明代宁夏塞上文坛中,作为一枝奇葩,绽放在这片神奇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
明代的宁夏文坛,除留下许多官僚士大夫的士人文学作品外,还存在一个以贬官为主体的流寓文学和塞上诗派。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边定、潘元凯、林季、沈益、唐鉴、郭原、陈德武等。他们都善于吟诗作文,诗风悲苦、深沉,卓然不同于内地的风雅之气。
另一个文人群体就是乡土派。他们大多又是移民家庭出生,所以又有客宦的色彩。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徐琦、胡汝砺、张嘉谟、管律等。他们办学教子,著文传世,对边地声教文风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这些文人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在宁夏塞上文坛的审美取向上却有着类似之处,即无不体现着“唯自然而自然”的精神。地处大西北的宁夏那奔腾的黄河、屹立的贺兰山和大漠鸣沙的丽景,与文人内心深处崇尚自然的因素相结合,也赋予了明代宁夏文学特有的西部情怀和情趣。
在审美情感的表达上,则是与宁夏自然的境界融通为一,那就是以关山明月、大漠雄浑形成的悲凉、凄怆、孤独的情感世界。朔天边关、大漠长城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心灵归宿和寄托。
宁夏“八景诗”出现
旧志所载庆王朱栴“宁夏八景诗”
明代塞上文坛的诗歌创作,以新旧“八景诗”最有地方文化的韵味。宁夏“八景”作为一种文化始于明代藩封宁夏的庆王朱栴编纂的《宁夏志》。该志收录了庆王府纪善王逊写的“旧西夏八景诗”,选定宁夏最有审美情趣的八个自然景观或名胜,并配以七律诗形式进行表现,这就是宁夏最早的“八景”和“八景诗”。后来庆王朱栴又重新拟定了“西夏八景”,并赋诗八首。从此以后,宁夏“八景”文化得到了普及,各地均纷纷效仿,编写“八景”和相关诗歌便成了一种文化时尚,也是明代塞上文坛留给后人的一份文化遗产。
王逊的西夏“旧八景”,分别是:夏宫秋草、汉渠春水、贺兰晴雪、良田晚照、长塔钟声、官桥柳色、黑水故城、黄沙古渡。此后又有陈德武和庆王朱栴笔下的“八景”和“八景诗”,这些不同的版本都大同小异。下面仅把朱栴所作的“宁夏八景诗”录后。(www.xing528.com)
(一)贺兰晴雪:“嵯峨高耸镇西陲,势压群山培嵝随。积雪日烘岩冗莹,晓云晴驻岫峰奇。乔松风偃蟠龙曲,怪石冰消卧虎危。屹若金城天设险,雄藩万载壮邦畿。”
旧志所载庆王朱栴“八景诗序”
(二)汉渠春涨:“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居。”
(三)月湖夕照:“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睛光。瞑烟低接渔村近,远水高连碧汉长。两两忘机鸥戏浴,双双照水鹭游翔。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国乡。”
(四)黄沙古渡:“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风生滩渚波光渺,雨过汀洲草色新。西望河源天际阔,浊流滚滚自昆仑。”
(五)灵武秋风:“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远近军屯连戍垒,模糊碑刻绕烟萝。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
(六)黑水故城:“日落荒郊蔓草寒,遗城犹在对残阳。秋风百雉鲜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枯木有巢棲野雀,断碑留篆卧颓墙。绕城黑水西流去,不管兴亡事短长。”
(七)官桥柳色:“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八)梵刹钟声:“觚棱殿宇耸晴空,香火精严祀大雄。蠡吼法庭闻梵呗,铃鸣古塔振天风。月明丈室僧禅定,霜冷谯楼夜漏终。忽听钟声来枕上,惊回尘梦思无穷。”
贺兰晴雪(银川市境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