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阁
王凤阁,字阿停,吉林通化人。生于1895年,牺牲于1937年。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和第三方面军中将司令,革命烈士。
1895年,王凤阁出生在通化一个富裕家庭,家中有地五百余晌,还有伐木场和商号。王凤阁的父亲是教师,人称王四儿先生,母亲王毕氏(王凤阁殉国后辗转来到青岛,与儿媳王迟氏相依为命,靠政府救济生活)善良、勤劳、忠厚,负责家务。王凤阁幼童时入私塾读书,极为聪颖好学。王凤阁自幼开始习武,曾师从东边道武林高手程东阁,习得一身过硬武功。1916年,升入通化县立中学读书。有远大志向,尤其是喜欢岳飞,喜欢他精忠报国,正直不阿的品性。因为立志报国,他从军加入东北军,1923年,投身东北军步兵第五十八团当上尉副官,1925年被东北军汤玉麟部聘为武术教官。后不满军阀混战,加之家里想让他主持家业,遂离开东北军,回到通化老家。
“九一八”事变后,王凤阁目睹山河破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大好河山落入敌手,民众备受欺凌,堂堂七尺男儿,中华儿女,只有报效祖国,“为国殇,为鬼雄”才不虚此生,于是毅然放弃安逸、富裕的生活,走上武装反对日本侵略的救国之路,开始在通化、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临江等地鼓动抗日救亡。王凤阁通过演讲、曲艺等形式宣传抗日活动,揭露日寇侵略暴行,号召民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组建自己的抗日军队,筹集抗日资金。同时,与有报国之志,爱国之心的各界人士联络,倡导组建联合抗日武装。王凤阁还变卖家中房产20余间、土地20多亩用于抗日武装的筹建。
在王凤阁积极努力和推动下,1932年3月,一支600多人的抗日武装在通化、临江交界处的红土崖组建起来,树立起写有“辽宁民众义勇军”的旗帜,这支抗日武装以伐木工人为主体,还包括中小学教师等知识分子,王凤阁出任司令,并通电全国,痛斥日伪暴行,号召全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以民众的武装斗争驱逐日寇出中国,解放全东北。“辽宁民众义勇军”成立后,王凤阁率队开始向金川(辉南)、柳河挺进,收编了金川县的抗日武装力量,包括以公安大队长姜树魁及其下属步兵、迫击炮等分队官兵以及志愿抗日的金川民众方春生领导的大刀会,“辽宁民众义勇军”不断发展壮大。
1932年4月21日,积极响应唐聚伍在桓仁成立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后提出的统一编制、协同作战的建议,王凤阁改其“辽宁民众义勇军”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继续出任第十九路军司令,并按营建制重新整编部队。部队重新整编后,5月8日,王凤阁率部攻克柳河县城,捣毁了伪县衙门和日本驻柳河领事分馆,进而王凤阁率部乘胜向伪东边保安司令部驻地山城镇进军,在下水道子大败伪军。此后,王凤阁再次通电全国,以“凤阁生于斯土,不甘坐视国家之沦亡,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头可断,此志不移”表达他爱国抗日的志向和决心,并开始在金川、辉南、柳河、磐石、吉海铁路沿线等广大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坚决作战。1932年6月中旬,伪东边保安司令田德胜率领朝阳镇两个营的伪军开赴金川县孤山子围剿王凤阁部队。王凤阁沉着应战,命令自卫军战士在金川县样子哨和孤山镇之间的鹿尾林子附近改装设伏,在伪军进入伏击范围后,王凤阁立即率部痛击敌军,击毙伪军数名,俘获400多名,其余伪军仓皇溃逃。次日自卫军占领金川县城。
1932年8月,辽宁民众自卫军各路军司令在通化集会,整编抗日武装为七个方面军,重新划分战斗区域和战斗任务,被委任为第三方面军中将司令,统领18、19、21、26、30、32等六路军队近30万人。此后王凤阁亲率部队3万余人在临江、柳河、海龙金川一带与日伪周旋。8月25日,王凤阁率部包围海龙县城,并在此后50多天严密包围并多次攻城,敌人困顿无奈,海龙(梅河口)县城不攻自破。
由于王凤阁出身行伍,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尤其对山地游击战术的运用十分娴熟,其领导的反日作战取得节节胜利,给日伪军造成沉重的打击,使日伪军大为恐慌,日本侵略军将王凤阁视为心腹大患,不仅出告示悬赏缉拿王凤阁,而且网罗地方汉奸土匪伺机抓捕王凤阁。与此同时更调兵遣将,对辽宁民众自卫军进行疯狂报复,倾全力围剿王凤阁部。1932年秋开始,日伪军大举进攻东边道地区,发起“南满大讨伐”,重创辽宁民众自卫军唐聚伍部后,多次重兵出击,对王凤阁部展开猛烈进攻。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王凤阁部面临严峻的困难,当时许多义勇军的高级将领均潜往关内,但王凤阁却提出“抗日须在东北,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的口号,坚持就地抗日,突出重围后王凤阁部带领余部2000多人退至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于1933年春来到大罗圈沟建立抗日根据地。大罗圈沟位于通化、临江、集安交界处,这里森林茂密,沟岔纵横,十分隐蔽,王凤阁率部到这里后,建立起被服厂、机械加工厂、五金加工厂、民用油坊等后勤保障设施,同时加强了游击战争。(www.xing528.com)
为了给予敌人以有力打击,王凤阁组建起武工游击队,多次化装进城铲除汉奸走狗。1933年7月,日军再次调集3000兵力挺进老岭山区,企图一举歼灭自卫军王凤阁部。虽然条件异常艰苦,王凤阁仍凭借地理优势,采取灵活战术,避实就虚,抢先占领制高点,居高临下地与敌人展开激战,经此一役,敌人伤亡惨重。1934年4月,王凤阁部在临江县境内七十二道河子截击敌人,缴获大量军械枪支。1934年秋,王凤阁部又在大庙沟聚歼伪警察队,缴获大量军械。
1934年5月4日,王凤阁率部来到杨靖宇领导的独立师,向杨靖宇将军汇报他近来与日伪军春季讨伐作战情况,并与独立师方面就共同抗日、协同作战、划分双方游击区、加强联络、互相支援等问题进行亲切会谈。这次会谈议定事项成为此后王凤阁与杨靖宇两部在东边道地区同日军作战的重要指导方针,两军在与日伪军作战的10个多月里攻占和捣毁许多据点、哨所、警署,破坏铁路、桥梁,消灭了许多日伪军的主力,取得重大战果。1935年7月11日,王凤阁再次与杨靖宇部在八道江石板沟岭会面,形成石板沟岭会议纪要,决议双方周密配合,并肩作战,奋勇杀敌,共同行动,共渡难关。王凤阁部与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在数年的协同作战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共同进行了数百次战斗,在通化东江沿三分所、金厂、果松川、十三道沟、七道沟、集安三岔沟等地更取得辉煌战绩,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为东边道地区的抗战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凤阁领导的自卫军十九路军在东边道地区广大百姓的支持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和信心,也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日本陆军省将其称之为东边道治安之“癌”,作为讨伐的主要对象,下令关东军限期消灭东边道一带的王凤阁部救国自卫军,但屡次讨伐均未收到成效,遂加强了对王凤阁的诱降,甚至将他的岳母全家逮捕后,逼迫他的岳母对他进行劝降。王凤阁对此却丝毫不为所动,严厉拒绝了敌人的劝降,王凤阁当众表示其他抗日之决心,说“日军就是把我老母和妻子捕去,也不能动摇我抗日的决心。我的任何亲友,同情我抗日者亲之友之,给日本当汉奸者杀之戮之!”王凤阁强烈的爱国精神及他为祖国、为民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赞扬,当地百姓将他奉为抗日大英雄。
日伪军对王凤阁的诱降根本无法夺去王凤阁的抗日之志,为了铲除王凤阁这一心腹大患,日伪军开始调重兵组织“东边道大讨伐”,在鸭绿江到长白山一带对王凤阁部进行残酷的扫荡和围剿,1936年5月后3次重兵出击王凤阁部。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给王凤阁部造成了严重损失,加之不利的武器装备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王凤阁部开始处于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逆境之中。1937年3月,王凤阁率遗部100多人进入八道沟一带。一直在寻找王凤阁踪迹的日军奉天宪兵第二连诱捕了王凤阁部一团长董某,探得王凤阁部活动的确切地点,日伪军集合古岳、古见部2100人将王凤阁部围困在老虎山高地,并向王凤阁喊话劝降,遭到王凤阁的严词拒绝。3月25日夜,双方激战开始,至27日下午1点30分,王凤阁终因弹尽粮绝,身体多处负伤,最终在六道沟小南岔被日军俘获,其妻张氏及4岁幼子同时被捕。
王凤阁一家被投入通化日伪宪兵队秘密监狱后,日伪当局仍没有放弃对王凤阁的诱降,企图说服王凤阁叛国投敌、放弃抗日,王凤阁对此断然拒绝。诱降不成,敌人开始对王凤阁施以严刑拷打,王凤阁面对敌人的酷刑表现出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宁死也不屈服,还义正辞严地痛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连王凤阁4岁的幼子也断然拒绝敌人糖果、饼干的引诱。
面对王凤阁一家的大义凛然,日伪决定对王凤阁一家痛下毒手。1937年4月1日清晨,敌人将王风阁一家押至刑场,在刑场上王凤阁不仅毫无惧色,而且继续向百姓们进行抗日宣传,他说,“父老兄弟姐妹们!我王凤阁为抗日而死,大丈夫死得其所!一个王凤阁倒下去,会有千万个王凤阁站起来,大家努力吧!中国不会亡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寇最终用战刀将王凤阁杀害,王凤阁受害时年42岁。日寇随后灭绝人性地杀害了王凤阁的妻儿,王凤阁全家为抗日救国贡献出宝贵的生命。
王凤阁的一生是英勇斗争的一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为祖国、为民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可贵精神和他为东北抗战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王凤阁为革命烈士。1983年4月,通化市人民政府在吉林省通化市区玉皇山烈士陵园内为王凤阁将军树立纪念碑,永远纪念这位抗日民族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