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杨靖宇:吉林省历史文化名人的贡献与斗争

杨靖宇:吉林省历史文化名人的贡献与斗争

时间:2024-09-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情况下,1927年2月15日确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召开,杨靖宇在会上讲话,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6月6日,杨靖宇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加入中国共产党。撤出县城后,杨靖宇和相关负责同志又开始了新的斗争。12月2日,杨靖宇在汝南王楼战斗中腿部负伤,腿伤痊愈后调至豫南特委工作,不久后调赴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洛阳、信阳等地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期间三次被捕入狱。

杨靖宇:吉林省历史文化名人的贡献与斗争

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在从事革命期间曾化名周敏、张贯一、乃超,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生于1905年,牺牲于1940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坚持领导军民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最后由于叛徒出卖,战斗中不幸牺牲。他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慷慨赴死精神至今还感染着每一位中国人,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05年2月13日,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一个男婴降生,这个浓眉大眼的男孩儿的降生给这个原本在穷困中煎熬的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家人希望这个男孩儿能有个好的前程,因此起名“顺清”,这个男婴就是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的家庭并没有因为他的“顺清”名字而有所改变,相反,晚清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等社会问题也突出反映到马家,马家生活日益破落,杨靖宇的父亲马锡龄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杨靖宇5岁时离开人世,全靠他的母亲一人支撑整个家庭。

杨靖宇的母亲张君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村妇女,豁达开朗,心地善良,孝敬父母公婆,对丈夫锡龄亦十分关心,在锡龄患病期间,精心伺候,无微不至,直至病逝。丈夫去世后,开始精心培养杨靖宇以及刚满1岁的妹妹,给杨靖宇以正确的爱国、忠义方面的引导,并在杨靖宇7岁(1913年)时,送他去李家湾私塾读书。私塾先生刘景臣十分喜爱杨靖宇,取名尚德,并赐字“骥生”,以期望日后杨靖宇能有所作为。在私塾中仍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为主。1918年杨靖宇进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确山县靖宇小学)读书,接受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手工、图画、体操等新学教育。在校期间杨靖宇乐于求知,关心时事,积极与进步教师接触,思想中增添了许多新意识。“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后,在学生爱国运动的感召下,杨靖宇积极投身于抵制日货的活动中,在进步教师带领下,向工人进行抵制日货的宣传,并带领同学们对日货进行检查和清缴。杨靖宇在抵制日货的斗争中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开始思索解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法。

1922年,17岁的杨靖宇依家乡习俗早婚,与杨桥村农女郭莲结婚。

1923年夏,高小毕业后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即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现河南工程学院)初级班就读。在开封求学期间,杨靖宇团结同学、虚心向学,在与李清庵、贺光吾、刘梦真等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信仰。1921年李大钊倡导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杨靖宇在1923至1925年以“京外学生”的身份通过通讯的方式加入其中,成为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中的一员。

1925年“五卅”惨案后,全国范围开展了汹涌澎湃的反帝爱国运动,杨靖宇作为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生代表,组织学生成立募捐队、讲学宣传队等,积极参加开封市声援上海五卅爱国运动斗争的各项活动,并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将反帝宣传工作发展到农村地区。杨靖宇带领20余名确山籍学生回到家乡,在高等小学、东关和南高庙举办三所夜校,并亲自担任夜校教员向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将广大农民发动起来。

1926年1月,开封第一工业学校成立以“把学生组织团结起来,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奋斗,唤醒工农,组织团结起来,为全国同胞的利益而奋斗”为宗旨的青年协社团体,杨靖宇作为两年协社团体的主要成员,积极组织青年和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斗争中得到了革命的洗礼和锻炼,并在张耀昶、姚建宇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秋,杨靖宇在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学业结束后,根据党团组织决定回到确山家乡从事组织、发动农民运动工作,经过杨靖宇等人的深入调查和艰苦努力,至1926年底基本掌握了确山县各地的红枪会组织,并在驻马店周围数十个村庄建立起农民协会组织,并吸收万余名会员,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在此情况下,1927年2月15日确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召开,杨靖宇在会上讲话,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确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后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群众的组织性,农民运动逐渐高涨。

3月中旬,杨靖宇与张家铎等其他领导人在县城内北大街召开会议,研究组织武装示威的具体计划准备伺机夺取县城,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经过充分筹备后,4月,杨靖宇、张家铎、张耀昶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即“确山暴动”,当时五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全歼守城敌军,活捉县长王少渠,11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组建农民自卫军,杨靖宇当选为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常务委员。确山革命政权的建立有力地支援和帮助了北伐军的军事行动,为第二次北伐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27年6月6日,杨靖宇在确山县城关镇老虎笼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剧变的革命形势使新生革命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机,地方顽固势力卷土重来,大劣绅何鸣一纠结反动武装近2000人包围确山县城,杨靖宇等被迫率部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坚持斗争。撤出县城后,杨靖宇和相关负责同志又开始了新的斗争。9月30日他和李鸣岐、张家铎、张耀昶等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织中国共产党确山县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杨靖宇任总指挥,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27年11月1日,刘店秋收暴动爆发,杨靖宇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2月2日,杨靖宇在汝南王楼战斗中腿部负伤,腿伤痊愈后调至豫南特委工作,不久后调赴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洛阳信阳等地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期间三次被捕入狱。1928年末,杨靖宇赴上海,在全国总工会工作。

杨靖宇的突出表现深得刘少奇同志的赏识,将其作为“得力同志”于1929年夏派往东北工作,担任满洲省委派赴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到达东北后,杨靖宇迅速开展工作,很快便将矿工们组织团结在一起,从经济斗争入手开展了对日本矿主的罢工斗争,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等条件,并取得了胜利,得到了矿工们的信任。虽然杨靖宇因领导当地矿工罢工而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但抚顺党组织以及当地的工人运动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壮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经组织营救出狱,担任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后于1932年被派到吉林,组建抗日斗争的武装队伍。杨靖宇取“靖宇”之“驱逐外敌”的本意,正式更名。1932年11月,杨靖宇受中共满洲派遣至吉林磐石、海龙巡视工作。杨靖宇整顿磐石中心县委,改编磐石工农义勇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在担任南满游击队政委后,杨靖宇十分注重加强军事中战略战术的学习,不断总结战斗经验和教训,迅速了解了游击战争的规律,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半路伏击”、“远途奔袭”以及“化装袭击”等多种游击战术,成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指挥员。在杨靖宇的带领下,南满游击队在此后半年间进行战斗60余次,连续粉碎了敌人的4次围攻,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的规模和战斗能力亦得到显著增强。(www.xing528.com)

根据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将动员一切力量联合抗日作为在自己南满的主要工作,积极联合“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殿臣”、“赵团”、“马团”、“三江好”、“曹团”等多个反日义勇军、山林队。杨靖宇向这些山林队发出大量传单,进行抗日宣传,还通过写信、派人直接接触、为其他山林队提供帮助等方式进行团结和争取工作。在杨靖宇的积极努力下,杨靖宇队伍争取到“毛团”、“赵团”等多路抗日武装的合作,创建了以磐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这些抗日武装在随后的大兴川、伊通县营城子镇、八道河子、东集场子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联合南满抗日义勇军千余人破坏敌吉海铁路及沿线兵营,进攻吉林第七、八区。8月,联合义勇军“毛团”、“殿臣”围攻磐石东集昌镇(呼兰镇)。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10月27日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渡过辉发江,开辟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1月24日,杨靖宇率部袭击柳河县三源浦,12月23日攻袭柳河县凉水河子。次年1月中旬,为打击敌人,杨靖宇率领一军独立师一部和南满第一游击大队,“臣军”、“田麟”等抗日义勇军发起了攻打临江县八道江的战斗。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抗日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选为联军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还包括其他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实现了部队的统一调动和活动区域的划分。抗日联军部指挥部的成立使鸭绿江以西、辉发江以南沿龙岗山脉左右的主要抗日义勇军进一步联合起来,极大地推动了南满抗日运动的发展。

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为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34年至1936年三年间,日伪军仅在通化地区就烧毁民房1.4万间,废弃耕地33万亩,将1.2万户居民赶入“集团部落”,(即为日本人强行将散居各地的人家集中在一起的,周围筑高墙,挖壕沟,围铁丝网,四角建炮楼,驻扎日伪警备队的居民点)。始终坚持游击战的“抗联”从此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援,面临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为进一步打击敌人,1934年3月开始,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独立师以及抗日联军第一、第八支队连续向临江三岔子、磐石北泊子北沟、金川大荒沟以及奉天至海龙铁路东、梅河口至辑安公路等地日伪军发起进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着反日战斗。

1934年初夏,杨靖宇应满洲省委召唤赶赴哈尔滨,听取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并与省委领导研究扩大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问题。杨靖宇虽然没有参加1933年12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但仍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

从哈尔滨回来后,杨靖宇立刻投入到战斗中去,在葫芦头沟、横道河子等地与敌人展开激战。6月21日杨靖宇率部突袭临江县七区六道江镇。24日袭击兴京(新宾)县红庙子。7月2日联合抗日义勇军攻陷兴京县城,7月12日进攻濛江县城。杨靖宇部对县城的进攻使敌人大为震惊。

日伪当局旨在消灭抗日武装力量的秋冬季“大讨伐”开展后,杨靖宇根据省委的指示,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等游击战术进行了反“讨伐”战斗,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抗日联军与日伪交战数百次,粉碎了日本当局部署的“大讨伐”。

1934年反讨伐斗争胜利后,南满地区反日战争进一步深入发展。11月5日,中共南满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临江四道二岔召开,杨靖宇主持了会议,并建议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后,各部队分区作战,杨靖宇率部在兴京、桓仁、临江一带活动,同时加强了部队建设,1935年5月下旬,杨靖宇召集一军军部、南满特委以及一师干部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在兴京、桓仁建立中心县委,有力地加强了党对这一地区的领导,对巩固和加强一师部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对二师存在的问题亦进行了专门解决,部队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8月20日杨靖宇部在柳河黑石头痛击伪靖安军李寿山部第六混成旅,伤亡敌人六十余名,俘虏十余名,缴枪一百五十支,迫击炮一门。9月11日在金川旱葱沟痛击伪满军邵本良部,取得了重大胜利。10月中旬,杨靖宇实施调动敌人、为河里根据地解围计划,行军至辑安,突袭敌伪据点榆树林子,伤亡俘敌二十多人,缴获步枪二十五支和大批棉布。11月下旬,杨靖宇率军向南跃进二百公里,进入宽甸,攻克宽甸县步达远街,进而折向西北的本溪,于12月末突袭本溪郊外的日本碱厂,迫使“讨伐”东边道的敌军回师辽南、本溪、奉天各地,彻底瓦解了1935年度的“秋季大讨伐”。1935年下半年杨靖宇军在东至中朝边境,南到辽南,西到本溪的广大区域内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极为光辉的历史,独立师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和杨靖宇的名字开始在南满地区广为流传。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抗日联军,在汉奸邵本良的配合下大举进攻抚顺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大讨伐”,杨靖宇带领部队采取麻雀战术,逐个击破敌人,1936年5月在凤城县梨树甸子成功伏击邵本良残部,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为加强与关内中央红军联系共同抗日,决定向西挺进进行西征。以抗联1军1师为主力的西征军进展并不顺利,途中受到严重阻碍,在本溪连关山摩天岭与日军守备队第二中队展开激战后回师。1936年11月下旬杨靖宇部进行第二次西征,部队经兴京、清原、铁岭,跨过南满铁路北段,行至法库县三面船石佛寺辽河东岸,遭遇暖冬的反常天气无法过辽河,在强渡辽河时被敌人发现,部队损失严重不得不返回清原、兴京、西丰地区,第二次西征失败,部队进入冬季整训阶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为了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继续在宽甸县双山子、四平街等地坚持与日伪军战斗。东北抗日联军沉重打击了日伪的统治,日伪加紧了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讨伐,更将杨靖宇视为“满洲治安之癌”而对其进行悬赏缉捕。为此杨靖宇加强了对日伪的斗争,7月25日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8月20日发布《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并在此后以夜袭、伏击、迂回等战术与敌军进行多次激战,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边道大讨伐”。

1937年冬季后,抗联一路军进入斗争异常艰苦时期,在东北地冻天寒,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抗联战士缺衣少食,活动艰难,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部队仍旧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斗争。1938年5月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第一次老岭会议)在辑安召开,会上议定继续坚持游击战争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杨靖宇率部在通化、临江等地与日伪军进行战斗,6月12日杨靖宇率部在辑安家什房子沟口歼灭伪满军一个营,19日对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进行突袭。1938年7月中旬第二次老岭会议召开,调整一路军建制为一、二、三方面军,实行分区作战。由于日伪军对东边道地区的秋冬季“大讨伐”攻势严峻,南满抗日根据地受到极大破坏,抗日联军开始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为保存实力,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开始实行分散游击,自己则率部1400余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继续坚持战斗。1939年在桦甸、濛江、临江一带与日伪军的多次战斗中杨靖宇部伤亡过半,损失极为惨重。

1940年1月,杨靖宇率部在临江大阳岔、三岔子,濛江错草顶子,清江岗西岗,辉南马屁股山等地与日伪“讨伐队”展开多次激战后,在部队给养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杨靖宇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行至濛江五斤顶子与追敌展开激战。由于叛徒出卖,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受到关东军讨伐队的包围,在激战中壮烈殉国。终年三十五岁。

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一粒粮食都没有,残暴的侵略者也不禁为之震惊和折服,当年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称赞其“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杨靖宇为东北抗日战争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使他成为世人所敬佩和爱戴的民族英雄,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靖宇县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为他修建陵墓,并立“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碑。1954年7月开始,通化市在江东胜利街的东山之巅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员长为杨靖宇烈士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958年靖宇县杨靖宇殉国地再建起纪念碑、纪念馆,河南省确山县也建起了杨靖宇纪念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