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韩宪忠:吉林省历史名人,为政府所用

韩宪忠:吉林省历史名人,为政府所用

时间:2024-09-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韩宪忠原籍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后因生活所迫,移居到辽宁复州。后李盛林去世,程思敬代为副长,然与韩议多不合,未几辞去,团练归韩宪忠一人独领。吴大澂在吉林听说韩宪忠其人其事,加上边疆危机,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想笼络韩宪忠为政府所用,于是借着安边事务,前往夹皮沟会见韩宪忠。

韩宪忠:吉林省历史名人,为政府所用

韩宪忠

韩宪忠,1805年生,卒于1885年,原名宪宗,亦有记载为显忠,字国瑞。宪忠状貌魁梧,身长八尺,晚年颜渥如丹,白髯胡崩垂胸,两目深长,斜侵入鬓,望之若仙。性严重,果于杀戮,然豪侠尚义,杀富济贫,孜孜唯恐不及,故人皆畏而爱之。

韩宪忠原籍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后因生活所迫,移居到辽宁复州。他的父亲韩言毓以农为业,但很有魄力,在东北封禁之时,就能冒风险移居东北,足见其胆识,这对儿子宪忠的影响很大。宪忠随父到达东北后,生活并不富裕,靠打零工为业。长期不稳定的生活使得韩家不得不再次搬家,宪宗和他的弟弟庆宗又随父亲迁到九台界(今九台县)的木石河流域的花曲柳沟,靠种地为生。韩宪忠生性好赌,不务正业,在地方口碑不佳,并经常举债不还。1846年,韩宪忠因赌博失败,欠下巨额赌资,他谎称有大批金子在边外,以取金为由逃离花曲柳,转而投奔永吉县管辖的木钦河,该地有一大地主姓侯,正值缺少劳动力,韩宪忠就到侯姓地主家以扛活为业,但是这种长工生活十分劳顿,对于游手好闲的他而言很难忍受,尤其是一年下来除了吃喝赌博外并不能剩下零钱养家,于是韩宪忠决定冒险去夹皮沟挖金。

夹皮沟位于吉林桦甸市东南,以产金出名,在当时,金矿石不允许随便开采,但夹皮沟山高林密,政府疏于管辖,久而久之很多人聚众为匪,长期从事采金活动,到韩宪忠投往夹皮沟时,当地已经有金匪五十余家,这些人中采金员工都是孤苦无力的关内移民,但各股采金部众的头目大都为地痞无赖之人,官府长期镇压无力,内部纷争不断,经常发生火拼伤亡事件,这些金矿矿主也希望联合起来,抗衡官府,同时消弭内乱。韩宪忠就是这一时期来到夹皮沟,开始他的淘金之路的。

韩宪忠虽然对自给自足的农民和农业劳动而言,是不务正业,不入正途的,但他的钻营能力、他的江湖义气、他的胆识在夹皮沟金矿而言,却有着先天的优势,足智多谋,使得他受人尊重,重情重义,使得他马上与各个金匪头目打成一片,敢打敢杀,又成为当地民众恐惧的角色,因此,韩宪忠很快在当地崭露头角,并与当地兴京李盛林、海城八卦沟刘启广等二百余人结为同盟弟兄。当时夹皮沟最大的矿场是李半疯的金厂,后来从三座塔来到夹皮沟的梁才、孙义堂二人,率领三百余人占据该处。梁才、孙义堂坐索税金,抽收太苛,淘金工人不堪重负,逃往韩宪忠处谋生的人人越来越多,于是韩宪忠开始谋夺梁、孙金厂。韩宪忠与把兄弟李盛林、刘启广一起围攻梁才、孙义堂金厂,但久攻不下,韩宪忠想一计策,夜间用火绳缠于树上,燃之以作疑兵。梁与孙见而生疑,畏其人多,遂渡江而西。梁才逃往千山,出家为僧,孙义堂回原籍,其部众皆或四散溃逃,或投入韩宪忠门下,金厂因而均归韩宪忠所有,他的实力进一步扩张。

当时,金矿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其他匪患的骚扰,由于夹皮沟盛产金矿,挖金人纷纷而至,人多之后,各地商贾纷纷云集于此,渐渐成为大的城镇,因为金矿的原因,成为马贼惦记和时常光顾的场所,因此,当地民众急需一股力量保界安民

在韩宪忠的磕头弟兄当中,老大为李盛林,李盛林足智多谋,为人豪健,又精枪法,百发百中,人因以炮头呼之。在马贼进攻时,总能身先士卒,率众斩杀,因此在当地声望很高,韩宪忠入行较晚,又加之年龄较小,因此是磕头兄弟中的老疙瘩,但随着马贼出没,韩宪忠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就连老大李盛林也不得不佩服,因此,在地方决定兴办团练,练兵自保时,当地民众推举韩宪忠为团练长,但韩宪忠不从,韩宪忠对大家说,大哥李君先至,诸君奈何后之,众以厉李。李曰:韩君功大,吾不可以先之。两人互相让,久不决。于是其他弟兄就商量既然二人推托不决,那就取决于神意,选择良辰吉日,在神座前设鲈,书二人名投其中祝曰:其名先出者,神所择也,谁敢违之。在一套祷祝之后,韩宪忠的名字首先显现出来,于是被大家推为练长,以李盛林为副练长,自此之后,由他们二人同理团政。韩宪忠、李盛林二人感情很好,情同手足,又惺惺相惜,共事很是愉快,凡事均商量之后再行定夺,对下属团练要求十分严格,定期进行军事训练,对周边进行布防,派团练侦查马贼动向,久而久之,所聚部众乃达千余人,马贼鉴于韩、李二人声望以及夹皮沟团练的实力而不敢再行骚扰,使得夹皮沟地方民富境安,民众多往归附。(www.xing528.com)

在解决马贼之后,还须与吉林地方官府协调好关系。如前所述,私挖金矿在清代也是不允许的,尤其是清政府一直把东北视为龙兴之地,桦甸地方处于长白山余脉,山深林密,这么多人聚众挖金是违反大清律例,势必禁绝的,尤其是怕久聚作乱,威胁清政府统治,从这个角度上讲,也是东北地方政府的心病之一,正因如此,官府常常用兵搜捕剿杀,也是夹皮沟民众的心头之患。韩宪忠担任地方团练长之后,采纳李盛林的建议,一改过去和官府硬碰硬拼,打不过就逃的战术,改为与官府合作,通过贿赂官员,缴纳兵费而与官府相安无事。后李盛林去世,程思敬代为副长,然与韩议多不合,未几辞去,团练归韩宪忠一人独领。韩遂专理团政,精练团勇300人,分区守护,各置守长。治效既张,而远方来者益众,韩并为之授田庐,平争讼。即四山之耕民猎户,亦争愿出资,编入其团,举身家财产胥托之。使得管内编户千八百余,分一百五十牌,守望谨严,闾里晏如,殆有路不拾遗之风。

时值边疆危机日趋加深,日本开始觊觎中国东北,在中朝边界挑起争端,试图将中国东北领土纳入朝鲜版图,进而攫取日本手中,中国政府识破日本阴谋,为实地调查,批驳日本野心,中国政府派吴大澂为吉林分巡道,勘界东北,调查边界事务。吴大澂在吉林听说韩宪忠其人其事,加上边疆危机,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想笼络韩宪忠为政府所用,于是借着安边事务,前往夹皮沟会见韩宪忠。当吴大澂进入桦甸境内之后,让吴大澂大吃一惊,所见桦甸境内秩序井然,商贩自由进行贸易,居民悠闲生活,一片盛世祥和的局面,吴大澂不得不暗暗佩服韩宪忠的能力。尤其是经过调查暗访,发现韩宪忠的威望极高,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拥戴,深得人心,在佩服之余,吴大澂也怕尾大不掉,难以驾驭,事后生变,于是想尽办法,能为政府所用。吴大澂到达韩宪忠的居所,见到其若门楣上,写着“威镇江东”四字,觉得不妥,就对韩宪忠说,你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在横批匾额上书写上述内容有碍观瞻,并亲自手书“安分务农”字,让其悬于门楣之上,并给韩宪忠更名宪忠,字曰瑞臣,留其家数日始去。

后来,吴大澂又把韩宪忠安置在吉林省城置宅第于西关前新街,即今天的吉林市。1885年农历八月十三日韩宪忠卒。

韩宪忠的势力范围,北起大鹰沟,南迄古洞河,大沙河(皆源于长白北麓,经安图县界入松花江)并及松花江西之荒沟与那尔轰等岭,几占桦甸全县面积1/3(东西四百七十余里,南北五百里)。大致相当于今吉林南部之桦甸、磐石、敦化、白山、奉天东南之抚松、安图,曩皆称之为韩边外。其组织为六十里设一村,村有营、有店。凡贫苦流民,住店不收费,生给衣食,死有衣棺,且设育婴堂,养老院,生养死丧,众皆归心。

韩宪忠娶妻二人,第一个媳妇是在侯家做雇工时候。地主侯某见其聪明伶俐,日后必有出息,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生受文;后继娶李氏,没有子嗣。其子受文不善理事,生三子:一登举,一登科,一登朝,他的家业后由他的孙子登举继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