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吉林成多禄:历史文化名人

吉林成多禄:历史文化名人

时间:2024-09-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成多禄为吉林成氏家族七代孙。成多禄无兄弟,仅有姊一人。成多禄因此赋闲回家,阖家定居吉林城之江沿。面对此情势,成多禄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节气,于光绪三十三年9月毅然挂冠而去,他是年45岁。翌年3月,署理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卸任回家乡四川省亲,特邀成多禄随行。次年3月,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成多禄随往。民国十七年戊辰十月初九,成多禄病逝于吉林,享年66岁。

吉林成多禄:历史文化名人

成多禄

成多禄,原名成恩龄(恩令),字竹山(又作竹三、祝三、祝山、铸珊、竹珊),号澹堪(又作澹庵、澹盦、澹厂),室园名榆庐、小游仙山馆、澹园、十三古槐馆等,吉林人。生于同治二年癸亥腊月初八(1864年1月16日),卒于民国十七年戊辰十月初九(1928年11月20日)。被推为“吉林三杰”之首,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成氏出自周文王五子叔武,因叔武封于成国,遂以国为氏。原居山西洪洞县,后来其中一支因做官迁至河南。清初复迁北京,入总管内务府汉军正黄旗当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满人入关,关东地广人稀,沙俄趁势东侵,康熙帝下旨“以八旗人实边”。于是成氏先祖凤鸣公率家人迁至打牲乌拉(今吉林市乌拉街),充为采蜜打牲丁,始居查里巴屯。后徙居其塔木(原属吉林,今隶九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为采珠打牲丁。咸丰、同治年间,因族中多人从军征战有功,遂抬旗属汉军正黄旗。

成多禄为吉林成氏家族七代孙。他的父亲荣泰公,性廉直,通晓满汉文字,尤熟儒家经典,初任笔帖式,后官至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六品骁骑校,分管乌拉正蓝旗事务。母瓜尔佳氏,出身乌拉满族显贵,她的三世祖为清代名将额勒登保,封爵三等公,加太子太保;她的胞兄为世袭一等威勇侯、伊犁将军荣全。成多禄无兄弟,仅有姊一人。

成多禄自幼颖慧,5岁始识字,6岁即能诵《四书》,8岁能吟咏。年15,诗文赋及杂作皆能成篇。年16应童子试名列案首(第一),取得秀才资格。21岁补廪膳生员。22岁又以第一名的成绩遴取为光绪乙酉科拔贡。24岁赴京朝考,但因父丧回家,后因家境不顺,直至31岁入京参加顺天乡试,以图博取举人功名。乡试前曾在国子监参加考试,八百余人取为第一。原以为考取举人甚易,孰料正式参加乡试之时,因病晕场,自此以后,绝意功名,以诗书自娱。

后五年,目睹中日甲午战败,戊戌新政夭折,国势衰微,切感正值国家用人之际,遂决意出山。36岁(光绪二十六年),受盛京将军依克唐阿之邀,入其幕中主文案。挚友徐鼐霖亦来,专办外交事务。后二年依克唐阿卒,增祺继任盛京将军。但增祺因在庚子之乱中因卖国被革职。成多禄因此赋闲回家,阖家定居吉林城之江沿。不久,因母丧在家守制,他的母亲临终时诫曰“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光绪三十年(1904),新任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1860年——1930年)路经吉林,特邀成多禄入幕办理文案。未几,吉林人宋小濂也被延入幕中专办与沙俄交涉事宜。程德全得此二人赞襄之力尤多。次年8月,以候选同知任新设绥化府首任知府。政绩颇著,《绥化县志》赞道:“邑人歌颂之,久而不忘。”

他的上司绥兰海某道台,本纨绔子弟,靠捐钱得官,庞然自大,嫉贤妒能,待之不恭,欲思中伤,却又无瑕可案。面对此情势,成多禄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节气,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9月毅然挂冠而去,他是年45岁。翌年3月,署理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卸任回家乡四川省亲,特邀成多禄随行。饱览江南山水名胜之余,顺便探访师友,皆有诗记之。至今苏州网师园廊壁上还嵌有成多禄题诗刻石——《戊申七月随程雪楼中丞谒达馨山将军于网师园因成五律六章》,诗调高雅脱俗,书风俊逸潇洒,令人瞩目。

宣统元年(1909年)4月,程德全擢任奉天巡抚,成多禄仍入幕主文案。10月,赴海拉尔专访宋小濂(时任呼伦贝尔兵备道),面交诗稿数册,请宋为之删订并作序。次年3月,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成多禄随往。在省会苏州结识很多江南名士,如朱祖谋(1857年—1931年)、郑文焯(1856年—1918年)、赵熙(1867年—1948年)、夏敬观(1875年—1953年)、吴昌硕(1844年—1927年)等,唱酬颇多。程德全对成十分倚重,凡奏章、文牍多交成起草,而应酬之作,也多由成代笔,如寒山寺内有一刻石专记维修始末,虽署名程德全,但观他的书风即知乃由成公捉刀。

辛亥革命后返归东北,绝意仕途。然以他在乡里的声望,被公选为吉林省参议员、国会参议院议员。55岁后寓居北京,与诗友结社,先后有“漫社”、“九九消寒社”“嘤社”、“谷社”等,唱酬往还无虚日,被誉为“诗社牛耳”。诗友如陈宝琛、柯劭忞、王树枏、樊增祥、林琴南、孙雄、吴闿生、傅增湘等,皆为一时俊彦。尤可道者,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翰林出身)在京成立“晚晴簃诗社”,成员仅十余人,成公得以跻身其间,足见其诗才、学识、人品早已名动京师。他的书法更是蜚声海内,在吉林自不必说,在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留下墨迹(尤其匾额、楹联)之多不可胜记。在北京,仅琉璃厂就悬有成多禄三方匾额:“修绠堂”,“来薰阁”,“琴书处”,后两方至今尚存。正因书法作品易见,乃至成之诗名竟被书名所掩。

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作霖在京组织安国军政府,被任为教育部审核处处长兼北京图书馆副馆长。

民国十七年戊辰十月初九(1928年11月20日),成多禄病逝于吉林,享年66岁。吉林举行隆重公祭仪式,原吉林省长徐鼐霖宣读《祭澹堪文》和《代漫社诗友祭成澹堪文》,原黑龙江绥化府知府、《永吉县志》总纂黄维翰宣读《公祭成太守澹堪文》、张学良亦派专人前来致哀。

成多禄一生诗作不下千首,诗风格调高远,风格沉稳雄健,题材多样。

描写家乡山水的诗有:《哈尔滨竹枝词十首》、《过土们岭》、《其塔木屯二首》、《里中山水诗十一首》等。他的“四月诗”(《柴门月四首》、《榆塞月四首》、《芦港月四首》、《芸窗月四首》)都取材于他的家乡,身边景物。更有直接吟咏家乡的《其塔木屯二首》,其一曰:

东望古原平,孤村夕照明。
山光枫叶暗,边影柳条横。
齐晋多乡语,金辽有重兵。
沧桑无限感,惆怅故园情。

吟咏东北特产的诗有:《鹿茸》、《人参》等。自来咏物者实为咏人,在《鹿茸》一诗中,写鹿因茸而遭割锯之苦,又列举雄鸡断尾,象齿焚身的典故,以此比拟有才华的人易招祸。《人参》一诗,写人参具人形,从而联想到“以人而食人”的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慈悲善良的人文本性。其诗曰:

草木本无知,畏死心尚尔,
安有万物灵,不思凡骨换,(www.xing528.com)

以人而食人,何怪学朱粲。”(朱粲,隋人,曾从军伐贼,亡命为盗,自号迦楼国王后以称楚帝。生性残忍,军中乏粮,掠妇人、小儿烹食之。后兵败被杀。)

其他东北物产入诗的,如《戏答垂叟同年》诗中列举了好多东北的山珍野味,有“熊掌、红蛤蟆(哈什蚂)、四不相鼻(堪达犴之鼻,称犴鼻子,乃味中珍品)、韭花、青蛙、沙斑鸡、树鸡(飞龙)”,其他还有枫叶饼,即玻璃叶饼(又称黏耗子)。《马鬃蝇拂子二十二韵》,中说的马鬃蝇拂子,就是东北人所说的蝇甩子。

写时事的诗有:《甲午有感》、《因沙研斋屡和有感之作又叠前韵十首》、《纪事二首》、《感事四首》等。他在《甲午有感》序中写道:

“时倭奴畔华,人情汹汹,我军伐之,胜负未决,因作有感十章,用前韵。”

名将如飞今古同,军声和电走云风。
休言阔绝中西路,千古江山此线中。

(共十首,此为第七首)

诗写中日甲午战争,当时战争初起,“胜负未决”,可见诗人反应之快。诗中以激烈的语言挞伐日寇对朝鲜的侵略,有对我军将士的激励,有对战事未必正确的分析,总之一个关心国家大事,极富民族情感的老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纪事二首》是纪庚子事变两京失守事。其二曰:“十万苍生同一哭,欧雨亚风虎狼邻。”这里的“欧雨亚风”,指的是包括邻国日本在内的各国侵略者。成多禄的诗中对辛亥革命、直奉大战这样一些历史上或大或小的事件都曾以诗的形式记录,评论、感慨之。

值得一提的是,成多禄以新词汇入诗者颇多,如:“巴黎声声今何似,心醉欧风总不知”、“洋葱洋柿一肩桃”、“趁墟人逐电车遥”、“马戏园中把臂游,短裙高屐自风流”、“来践星期前日约,公署深处看花苞”、“炮船七过佛郎机”、“人语逐轺电(轺电:指电报)”。电车、电报、马戏园都入了诗,还有短裙、高跟鞋也入了诗,很有现代感。

成诗中不乏这样的清新淡雅的巧思之作。如:“傲为骨格狂为态”,所论何等贴切,“傲”是骨子里的,“狂”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持帚扫白云,不令白云住。生恐尘世人,认得云深处。”多么清新自然,富有情趣;“芙蓉泣露荼蘼笑,一样春秋两样心”、“刹那已六十,人间黍未熟”、“不衫不屐不披裘、境自萧疏人自幽”这些诗句读来真是令人叫绝不止。

成公用词也很奇特,如:“但觉一丸凉月深”,月名之曰丸,很是新奇。而“鸡声慷慨”,读来不觉别致吗?有些诗句反复品咂,余味绵绵,更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妙趣。如:《榆塞月(四)》“故营深夜惊,起视秋天朗。只疑敌骑来,月照黄榆响。”“月照黄榆响”一句如同一谜,月照黄榆显然是不会响的,那么是什么使黄榆响的呢?是风吹的?是狐兔碰撞的?还是有敌偷袭?但凭读者去想象。不管事实怎么样,都反映了守边将士的高度警觉。

成多禄的书法,开始以欧阳询书法奠基,这是明清人的取法大宗。后博览群法,尤其得力于颜真卿苏轼和翁同龢。真、草、行书皆精,以行楷为最,兼善题榜。观其书法,用笔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结字以平正为主,雄放而不失深沉,典雅古朴,含蓄沉着,蕴藉丰富,极具书卷气息。这应当得力于成多禄丰富的学识和阅历,虽取法于翁同龢而不为翁同龢所拘束,兼采钱沣、刘墉之法,上溯至颜真卿。

清末颜真卿书法成为一时风气,先有钱沣钱南园开启先河,此后常熟翁同龢、道州何绍基并臻其极,此后继之者众,尤其是以翁同龢为代表,成为当时的“流行样式”,大有和当时官方提倡的欧阳询、黄自元体平分秋色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黄自元体”(馆阁体)已经饱受厌恶,人们审美疲劳,不愿再深入追求;另一方面颜真卿忠义的事迹也在清末动荡的政治中成为清流的标杆,无论是历史上真正敢于参劾和珅的钱沣还是光绪帝师翁同龢,在政治上的确以传统士大夫的精神相感召,在行动中自觉践行了由颜真卿代表的“封建道德”。这一点在成多禄身上也有表现。成多禄早年学习欧体,正是决意仕进的必由之路,后转学颜真卿,而其晚年对“革命”的疑惧也是受颜真卿传统价值观影响的表现。

他曾经在晚年的一则笔记中提到:每次看见颜真卿和翁同龢的书法,总觉得其他人的书法有点“轻佻气”。可见成多禄书法正是以他“雄强大气”取胜,他评价翁书“变跌宕为和静,从奔放而内含,用笔含蓄简古,节奏顿挫郁屈,细微之处,笔笔收敛,结字朴茂沉着,气韵恬淡和雅。”这不也正是成多禄毕生的书法追求吗?

成多禄的书法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中庸美,无论早年的精神外拓,还是晚年的气韵内含,均做到了质朴和妍美的统一,庄重和灵秀的统一,通俗和高雅的统一,法度和情感的统一,这也正是他的书法的特色,被今人目为东北四大书圣之一。他的墨迹遍及东北三省、北京及江南各地。他的匾额、楹联,在京、吉、奉、哈等地颇受推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