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
萨布素,隶满洲镶黄旗,富察氏,清初宁古塔(黑龙江省宁安县)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身平庸,但官至黑龙江将军之职,曾历任领催骁骑校、协领、副都统、将军。是第一任黑龙江将军,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黑龙江将军,任职17年。萨布素戎马一生,在边塞诗人吴兆骞赠给萨布素的一首诗中,对他进行赞许,将他比作霍去病等居功至伟的戍边将军,诗云:“彤墀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共道伏波能许国,应知骠骑不为家,星门昼静无烽火,雪海风清有戍笳,独臂秋鹰飞鞚出,指挥万马猎平沙”。正如诗人所描述的那样,萨布素毕生献身东北边疆,经略吉林、黑龙江,抵抗沙俄侵略,保护领土主权,是清前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萨布素的祖先为女真部落酋长,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噶哈哩约克通鄂城(今吉林省安图县)。萨布素生于呼尔哈河(牡丹江)北岸宁古塔南马场(今宁安市卧龙乡英山村),他的父亲为马场官员,领一旗驻防宁古塔,任五品城守尉。萨布素为长子,自幼年起就随父亲驻防骑马射箭,练就一身武艺。遗憾的是没有大块的时间学习经史,所以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满语水平尚可,但汉文功底明显较其他封疆大吏逊色,但这并不影响日后治边和反抗外来侵略义举。过人的军事素质使萨布素较早就成为披甲,随后任笔帖式,在宁古塔效力于沙尔虎达。
而此时,沙俄开始在远东地区扩张势力,对中国北方领土进行蚕食和侵略,中国军队进行了反击。萨布素随着老将军分别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十四年(1657年)同沙俄进行作战,抵抗沙俄的入侵。萨布素作战勇敢,谋略过人,尤其身先士卒,勇于牺牲的精神赢得将士们的尊重,也得到了沙尔虎达的信任。
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沙尔虎达病逝,他的儿子巴海被任命为宁古塔昂班章京(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萨布素随即在巴海手下任职。
巴海上任后,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和遗愿,继续反抗进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顺治十七年(1660年),萨布素等至萨哈连、松噶里两江汇合处,派人侦查得知“罗刹贼众在费牙喀部落西界”,于是上报巴海,巴海派副都统尼哈里、海塔等,领兵前进,到达使犬部(据《清文献通考》载,“自宁古截东七百余里,外沿松花江、大乌拉江,直至入海处两岸,为赫哲费雅哈部所居,其俗不知耕种,以捕鱼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即所谓使犬部也”)地方,在两岸埋伏下重兵,沙俄兵船到达时,立即进攻,沙俄军队仓皇逃走,清军从两岸包抄堵截。沙俄军队不得不“弃舟登岸败走”。这场战役清军大获全胜,“斩首六十余级,淹死者甚众,获妇女四十七口,并火炮盔甲器械等物。”巴海将这次胜利上报朝廷,清政府“命所司察叙”,萨布素也在褒奖之列,这次的军功为日后的升迁奠定了基础。
康熙三年(1664年),沙俄军队卷土重来,再次沿石勒喀河入侵,进扰黑龙江下游区域。巴海随即带兵征伐,萨布素奉命“击鄂罗斯于黑喇苏密”,歼灭俄军。萨布素身先士卒,领兵作战,立下战功,因而“有功署防御”。
此时,清政府内部矛盾激化,三藩拥兵自重,开始试图脱离清政府统治,自立为王。康熙为维护国家统一,开始兴兵平叛三藩,并从东北抽调大批马队、步兵,造成东北边疆防务空虚,因此,巴海又令萨布素负责招抚新满洲。迁王钦部二百余户至宁古塔,编入满洲八旗,接着又从诺罗河、西喇沁招抚新满洲三百余户,安置于宁古塔。由于安置得当,一时间投奔黑龙江流域的满洲人络绎不绝。萨布素因此得到升迁,升任协领。
沙俄此前的侵略举动虽然遭到遏制,但其侵略之心一直未死,康熙四年(1665年),沙俄流放犯切尔尼科夫斯基杀死长官,建雅克萨城,“恃雅克萨为巢穴”,“数扰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居民,掠夺人口”。截止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共在黑龙江及其支流上建雅克萨及附近村庄、诺沃塞斯克、色楞宾斯克、多隆斯克以及土吉尔斯克和乌得斯克等多处居留地,加剧了清朝东北的边防危机。截止到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前夕,雅克萨、尼布楚二城已达“五六百人”,总人数已经达到一千多人威胁到中国东北边疆安全。
清政府对于保卫东北这一点还是十分明确的,早在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出巡东北时,就在给宁古塔将军巴海的上谕中提到防御沙俄问题,指出:“罗刹虽云投诚,尤当加意防御,操练士马,整备器械,毋堕狡计。至于地方应行大事,即行陈奏,毋得疑畏。尔膺边方重任,尚其黾勉,以报朕知遇之恩。”,“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积极为反抗沙俄做准备。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下令将宁古塔将军治所移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建木为城,倚江而居”,改称吉林将军,“新旧满洲兵二千名,并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艘,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橹,日习水战,以备老羌”。
在这一背景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萨布素晋升为宁古塔副都统,留在宁古塔,开始积极练兵备战,以为反击沙俄之需。(www.xing528.com)
随着沙俄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开始筹划在北部边界设立行政区划,以增强边防实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为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上任后,开始继续执行招募满洲政策,实施移民实边举措。同时整饬边防,训练部队,部署防务,建造船只和大炮,率领黑龙江军民收回被俄军侵占的领土,使敌人龟缩在雅克萨周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彭春、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瑷珲出发,水陆并进,直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出城投降。这场战役清军大获全胜。
俄军败退后,进行短暂的休整,马上纠集部队进行反扑,再次进占雅克萨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六月,萨布素率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俄军乞和,康熙为早日结束战争,下令停止进攻,与沙俄进行和谈。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会同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理藩院侍郎温达驾船驶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9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条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俄的这个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的东西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部分土地让给俄国。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以萨布素为首的东北将士浴血奋战捍卫领土主权的结果,虽然清政府做出了很多让步,但却给东北换来了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从这一点而言,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边疆安定之后,萨布素开始积极筹划内政,在扼要地区增设城池,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奏请兴建齐齐哈尔及伯都讷城。三十四年(1695年),奏请于墨尔根(今嫩江县)两翼各立一学,设助教官,选新满洲及锡伯、索伦、达斡尔每佐领下幼童一名,教习书艺,设立满洲学房——龙城书院。此为黑龙江建学之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噶尔丹叛乱,康熙帝率军亲征。萨布素命黑龙江副都统喀图瑚从军效力。康熙为防范“噶尔丹东行,著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立刻整备属下兵马,远设侦探,如有用盛京、宁古塔兵之处,许彼星赴往召,总辖调遣”。随后,又亲召萨布素统黑龙江及盛京、宁古塔三路大兵前进,护驾亲征,萨布素于是率所属兵一千五百,带着三月口粮,于四月初旬启行,前来克鲁伦地方。萨布素带领的东北劲旅所向披靡,配合其他两路人马征战,最终击败噶尔丹,噶尔丹战败自杀。
鉴于萨布素战功卓著,巩固东北边防成绩可嘉,受到康熙帝的认可和器重,在康熙帝第二次巡幸吉林时,在上谕中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授任以来,为国效力,训练土卒,平定鄂罗斯,勤劳可嘉,著给一等阿达哈哈番,令其世袭。”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萨布素从墨尔根移驻齐齐哈尔城,四十年(1701年),萨布素因黑龙江连年水灾,屯庄积欠官粮,兵丁户口缺少口粮,遂“以旧存仓米按丁支放”。后经议政大臣等议奏,“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捏报兵丁数目,浮支仓谷,应革职”。不久,调京授予散秩大臣(是从二品,辅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统率侍卫亲军扈从皇帝的官职)。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萨布素因病不治离世。雍正五年(1727年)他的儿子、时任宁古塔副都统的常德,意欲将萨布素遗骨移回宁古塔祖坟。但当载有萨布素遗骸的船只行至三姓(今依兰)时遭遇暴雨,牡丹江水泛滥,萨布素灵柩落水遗失,打捞不得。常德不得不在宁安城南月牙河旁为其父立一座“衣冠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