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 翔
凤翔,史书中又称杨凤翔,又名锡凤,字集庭,清朝汉军镶黄旗人,祖籍云南,康熙年间举家迁到吉林,此后,世代定居在吉林府克勤社前五家子屯(今永吉县桦皮厂镇东胜村)。历任笔帖式、蓝翎骁骑校、镶红旗汉军佐领、五常堡协领、吉林协领、吉林鸟枪营统辖参领等职,后赴珲春帮办边务,并在吉林机器局和永衡官帖局的创建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清末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凤翔投身军营后,最初担任过笔帖式,奉旨出征后,由于屡立战功,不久被委任为蓝翎骁骑校。光绪六年(1860年)至十九年(1893年),他担任吉林鸟枪营镶红旗佐领。之后又在五常堡、吉林乌拉任协领、鸟枪营统辖、参领。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命令吉林将军长顺到奉天督理各军抗击侵略者,凤翔随军负责粮饷供给,做后勤供应工作。由于在辽阳保卫战中,凤翔因为粮食供给充足,保证了军粮的供应,政绩显著而受到朝廷嘉奖。此后在吉林负责参谋练队,清政府赏给凤翔头品顶戴,以副都统交军机处存记,并换花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奉命担任珲春副都统、帮办边防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补授阿勒楚喀副都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调补黑龙江副都统,帮办镇边军大臣,因驻防在瑷珲,故又称瑷珲副都统。凤翔每到一地,就率领部下整顿边务,训练军队,鼓励开垦,兴办官学,致力于开发、建设和保卫边疆地区。
凤翔在抗击沙俄侵略中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各省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出兵中国。沙皇俄国为了实现其“黄俄罗斯计划”的侵略野心,在参加八国联军向京津进攻的同时,又单独出兵我国东北,1900年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担任侵华军总司令,兵分六路出击我国东北,其中四路进攻黑龙江地区,瑷珲则是沙俄入侵的首要目标。清末,清廷在设置黑龙江将军后,瑷珲逐渐成为东北边疆的军事重镇,素有“东国屏藩、北国锁钥”之称。当时,瑷珲副都统凤翔仅拥有部众镇边军、水师营、抬枪队等防军共约六七千人,除有少量的马克沁机枪和火炮外,绝大多数士兵使用的都是抬枪、火枪、甚至大刀、长矛,另外还有几门康熙年间制造的“无敌将军”炮,武器装备与沙俄军队相比非常落后。但当地义和团抗俄热情十分高涨,凤翔对待义和团采取积极支持的策略,将以前存有的枪、炮、刀、矛等旧式武器进行修理,然后交给义和团使用。这对壮大爱国武装力量,有效地抗击沙俄入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义和团人数很少,凤翔军队的数量也不多,装备又差,任务却相当繁重,要守卫长达近三千里的沿黑龙江防线。
1900年7月8日,沙俄阿穆尔省总督向黑龙江将军寿山提出借道瑷珲、齐齐哈尔,带兵前往哈尔滨保护“中东铁路”的无理要求,遭到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严词拒绝。寿山电令凤翔,如果俄国带兵穿越国境,一定要迎头痛击。凤翔接到命令后,率领清军将士和义和团民沿着黑龙江右岸防线开始积极备战,,在各险要关口挑挖战壕150多里,并设置炮台,积极准备迎敌。
14日清晨,满载军火的沙俄军舰“米哈依尔号”无视我方警告,沿着黑龙江行驶,途经瑷珲时,故意靠近我岸行驶,驻守在三道沟凤翔麾下的守军当即进行阻拦,俄军“色楞格号”炮舰前来干涉,两军交火,俄军受创,被迫停滞不前。此后的很多天双方展开了拉锯战,驻黑河的清朝守军与海兰泡的俄军相互开炮射击。期间凤翔曾派出骑兵渡过黑龙江袭击敌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俄军也几次偷渡试图偷袭,但没有得逞。(www.xing528.com)
沙俄侵略者偷越国境和以“借道”的侵略阴谋均未得逞,于是转而煽动国内的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在边境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凤翔见到江东的中国百姓惨遭屠戮,悲愤之余,他派一营的官兵,另外又派遣50人的抬枪队过江进行保护,并召集所有水师和商船昼夜接渡,使居住在江左的中国百姓5000多人在沙俄军队大队袭来之前安全渡过黑龙江,免遭屠戮,随后在江边布置防御兵力,巩固阵地,做好了抗击入侵的沙俄军队的准备。
十几天后,沙俄调兵遣将,纠集了一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分三路围攻瑷珲,沙皇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将瑷珲夷为平地。8月2日,6000多名俄军在五道壑洛冒充我国的漠河护矿兵,偷渡到境内,遭到中国军民的全力抵抗,无奈众寡悬殊,清军不得不向后退却。4日,俄军一万多人水陆并进对瑷珲发动了强攻,广大中国军民在城破后又与敌展开巷战,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凤翔只得率军退至北二龙地区,瑷珲失陷。在北二龙,凤翔依然坚持作战,他率领清军、义和团民和500多名鄂伦春马队射手伏击敌人,打死打伤俄军30多名,获得败中之胜,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气,迟滞了俄军向省城齐齐哈尔的进攻。沙俄军队援兵陆续到达后,凤翔迫于形势,移兵北大岭,北大岭是瑷珲通往齐齐哈尔的必经之地,凤翔奉寿山的命令,率领军民挑挖战壕,凭借险要的地势坚守阵地。13日,俄军依靠其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数量众多的军队,轮番炮轰、进攻北大岭。凤翔冒着纷飞的枪弹,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左劈右杀,右臂和左足两处受弹伤,仍然坚持作战。爱国官兵和义和团勇在凤翔的率领下,奋不顾身,拼死杀敌,几次打退俄军的疯狂进攻,沙俄军队死伤无数,我军的伤亡也达到400多人,后来凤翔因伤势过重从马上跌落,士兵们把他抬到塔溪站进行抢救,当晚,凤翔最终因为伤势太重,壮烈殉国,享年61岁。凤翔死后在北大岭的其余官兵虽仍竭力厮杀,但最终阵地还是被俄军突破,俄军长驱直入进占齐齐哈尔,清军北路防线被攻破,其他各路如齐齐哈尔、珲春、宁古塔、吉林等地也相继失守,东北失陷。
在凤翔殉国后,部下将他的灵柩辗转千里送回了他的故乡——吉林永吉。1900年9月23日,吉林被沙俄侵略军占领。沙俄侵略军对率军拼死抵抗的凤翔恨之入骨,凤翔虽然已经战死,但是他们依然不肯放过。十月,驻扎在吉林的沙俄侵略者派出一队人马,窜到永吉县桦皮厂公社东胜大队(原地名叫五家子屯),叫嚷着要寻找一个清军重要将领的尸体。原来,在吉林的沙俄侵略军听说凤翔的遗体运回了吉林,于是派出军队四处搜寻,意图戮尸以泄愤。但当地百姓妥善地把凤翔的遗体隐藏了起来,使侵略者的卑劣行径没能得逞。沙俄又强迫清廷以追究镇压义和团不力的罪名对凤翔进行“处置”。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将已殉国牺牲的凤翔革去了副都统的职务,发往边陲,充当苦力。同年八月,竟又再次颁布谕令,将凤翔发往边陲,永远不许回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黑龙江将军萨保和法国驻中国东北主教兰禄业等人为凤翔竭力洗刷他的罪名,并多次向清政府请求撤销对凤翔的处分,提出为凤翔昭雪平反,当时,腐败的清廷竟以必须得到各国使节的同意为由而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朝内大臣们也是意见不一,一时难以处理。其后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多次向朝廷上奏折,陈述中俄之战的详情,为死难的将士请功,清政府出于缓和内部矛盾的考虑,在光绪三十年追授凤翔为“光禄大夫、一品建威将军”,并为他树碑。后又在凤翔的故乡修建起一座规模很大的陵园,修建了周长三十丈的围墙,陵园内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二,中间竖立一座石碑,正面刻着皇清诰封“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凤公讳翔甫集廷之墓”。
凤翔这位汉族出身的清朝将领,驻守边疆多年,力主抗战守土,多次率军抗击沙俄入侵,屡建功勋,在花甲之年,仍亲临战场杀敌,最终英勇殉国,无愧于清末一位守土抗敌的爱国将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