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揭开,地下豪宅曝光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揭开,地下豪宅曝光

时间:2024-09-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光十一年三月十六日,道光帝接到钦天监的回奏后,立即批道:“依议。”陵寝完工后,道光帝派文渊阁大学士文孚、东阁大学士潘世恩“率领司员人等先后赴工,调取承修监督造报细册,将通工活计,逐处详查丈量核算,与做法丈尺清册均属相等”。地宫下设两条龙须沟即下水道。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揭开,地下豪宅曝光

一、曝光“地下豪宅”

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初八日酉时,道光帝的龙泉峪陵寝工程正式破土兴工。

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二月二十二日,道光帝在将龙泉峪定为他的万年吉地的当天,在任命工部尚书穆彰阿、户部左侍郎敬徵、户部右侍郎宝兴、工部右侍郎阿尔邦阿为承修大臣,办理龙泉峪万年吉地工程的同时,他就谕令钦天监在当年选择兴工吉期。在接到在当年选吉的谕旨后,钦天监遵照《钦定协纪辨方书》,恭照龙泉峪吉地山向,按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年神方位,逐月详查,择得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初八日丙辰,宜用酉时,由丁壬二方动土兴工,万全大吉。

道光十一年(1831)三月十六日,道光帝接到钦天监的回奏后,立即批道:“依议。”

穆彰阿等4位承修大臣奉命承修万年吉地工程,首先要办的就是组建工程处,选调监督、监修官员。4位承修大臣经过共同商量,决定从各部院衙门抽调了一批精明能干、懂得工程的官员充任监督,并进行了分工。经过道光帝的批准,抽调的官员及分工如下:

圆明园郎中文祥、工部郎中龄鉴、户部员外郎凤保、内务府员外郎景福、副参领春祥、奉宸苑主事辂敏等6人承修万年吉地中路各建筑,不分段落,一体办理;户部郎中缉实、工部郎中存兴、内务府郎中庆魁、员外郎琔珠等4人承修妃衙门一切工程;其礼部、工部衙署、八旗、内务府营房及添修墙垣等项工程,由前面提到的10名官员分别兼办,不再另为委派监督。选派内务府郎中德顺、工部员外郎兆那苏图、内务府员外郎存森、那昆在京档房办理日常事件。

在任命承修大臣不久,道光帝再次亲自对龙泉峪陵寝的规制作了具体指示:酌改宝城规制。方城、明楼、穿堂诸券、琉璃花门、石像生均著撤去。大殿建盖3间,单檐成做。甬路(神道路)不必接至大红门

穆彰阿等承办大臣遵照道光帝旨意,于是拟定出了龙泉峪陵寝初步规制,并上奏给道光帝批阅:

谨拟吉穴分位,修建地宫、宝顶、月台一座、丹陛一座,上留隧道。建石牌楼一座,前设台石五供。成砌叠落泊岸,上建石栏板一层。至内水分位,修石平桥一座。前进大殿、配殿、宫门、朝房、碑亭、三路三孔桥、石牌楼、一路五孔桥及神厨库、罗圈墙等项工程,均就地势广狭,酌拟丈尺。其石桥分位去水方向,系就山势曲折酌定,以成天然形势。

道光帝看了穆彰阿的这份折奏后,在朱批中,首先重申了前两次所降谕旨的内容。然后将穆彰阿等人所拟定的规制作了简单的修改:将原拟的三路三孔拱桥改为一路三孔拱桥。但实际建成后的慕陵规制,与这次所拟定的规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说明在后来,所定规制又有一次或几次的变动。陵寝在修建过程中,不断变更原拟规制和做法,是经常发生的事。乾隆帝的裕陵在初拟的规制中没有石像生、牌楼门,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只建3座平桥,后来增加了石像生、牌楼门,将3座平桥改为3座一孔拱券桥。在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曾下令将裕陵殿宇内地面由铺墁金砖改为铺墁花板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作罢,仍用金砖铺墁。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和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在营建时,曾先后5次变更原拟做法。这次穆彰阿所拟定的规制只是粗线条的大致规制,是为勘估做准备的,属于“征求意见稿”,待奏准后,再由勘估大臣按皇帝同意的规制详细制定,估算钱粮。如果在上奏前就按所拟规制估算钱粮,一旦皇帝不同意所拟规制,或有局部改变,则以前的工作都白做了。其他陵寝在营建时大都这样做。

慕陵前景

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底,道光帝派东阁大学士托津带领销算人员进行勘估,估算用银2402376两2钱1分5厘,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截止,龙泉峪陵寝工程,包括妃园寝、各衙门、各营房等各项工程,实际销算2434300余两。

道光十一年(1831)十一月初八日酉时,龙泉峪陵寝正式破土兴工,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历时4年的龙泉峪陵寝工程全面竣工。陵寝完工后,道光帝派文渊阁大学士文孚、东阁大学士潘世恩“率领司员人等先后赴工,调取承修监督造报细册,将通工活计,逐处详查丈量核算,与做法丈尺清册均属相等”。

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初三日,道光帝到西陵参加孝穆、孝慎两位皇后梓宫的暂安礼时,再次阅视了刚刚竣工的龙泉峪万年吉地。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好好看一看自己苦心设计经营的万年后冥居之所,他特地在两位皇后梓宫到达陵寝的前一天就来到了龙泉峪,同时还阅视了妃园寝。当见到陵寝工程坚固宏整时,道光帝非常满意,对承修大臣及办工官员大加奖赏:晋监工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穆彰阿为太子太保,赏给紫缰;加户部右侍郎阿尔邦阿为太子少保;赏还总管内务府大臣敬徵二品顶带花翎;赏泰宁镇总兵官奎照花翎。对其他办工官员也均有封赏。同时对昔日相度龙泉峪吉地的大臣也进行了封赏:晋户部尚书耆英为太子少保;晋理藩院尚书禧恩为太子少保;加户部左侍郎奕纪太子少保,并下部优叙。

慕陵平面图

根据实地考察,并结合清宫档案记载,慕陵的布局及建筑规制如下:

地宫一反传统的九券四门,改为四券二门,门上镌刻八大菩萨,四券是隧道券、罩门券、门洞券和金券及两道石门。4扇石门上分别雕刻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菩萨和普贤菩萨。金券内东西两侧设7组册宝座。地宫顶部为砖砌蓑衣顶。地宫下设两条龙须沟下水道。地宫的罩门券内、门洞券内和金券内分别设2个龙须沟漏眼即地漏

慕陵是清陵中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安设龙须沟的陵寝,显然是汲取了宝华峪陵寝地宫出水的惨痛教训,这也是陵寝建筑的一大进步。

慕陵地宫龙须沟平面图

慕陵西马槽沟内龙须沟出水口

慕陵宝顶前的栏杆踏跺礓礤

地宫之上建方形月台,其台面及陡板均用青白石料墁砌。月台边长38.37米,高1.58米。月台南有一座11级石踏跺。

月台之上,正中建宝顶一座,圆体,较以前诸清帝宝顶大为收小,而且“撤去小夯灰土,改砌砖块”。宝顶下肩为圆形石须弥座。石须弥座以上的宝顶外皮周砌宝城。

慕陵以前的诸清代帝后陵的宝城几乎与城墙无异,不仅高大宽厚,而且外沿作雉堞,内砌宇墙,中为马道,马道上可以行人。而慕陵的宝城仅仅是一道紧贴宝顶环砌的环形围墙,墙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料,直径达32米。宝城周圈上部伸出6个沟嘴,原为铜沟嘴,解放前丢失后,20世纪70年代,清西陵保护单位为了排泄宝顶上的雨水,特意补上了石沟嘴。

宝顶前的泊岸南沿安设青白石栏杆,龙凤柱头,设12级踏跺3座,再往下为一通长的石礓礤。

礓礤南正中为石台五供。此座石台五供其形制无独特之处,唯有石香炉和花瓶上镌刻的不是传统的兽面纹(也称饕餮纹),而是流云图案,这一新颖的创意成为昌西陵和慕东陵效法的蓝本。后来,昌西陵和慕东陵石香炉上不但雕刻了流云,还增加了无数只飞翔的蝙蝠,形成了“万福流云”的吉祥图案,更具有动感和新意。

慕陵宝顶远景

慕陵石五供

慕陵石牌坊南面

慕陵石牌坊及石桥

在石台五供之南是一座有着陵寝门作用的石牌坊。三门四柱三楼,采用木结构形式,实际上却完全用青白石料构筑而成。每根石柱的夹杆石顶面均雕刻一只卧麒麟。此石牌坊所在的位置本应该建陵寝门三座,但道光帝在这里却偏偏建造了一个石牌坊,估计不仅仅是为了改革,更大的可能就是因为道光帝喜欢这个建筑,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建造,于是就只能放这里了。在这里用石牌坊代替原三座琉璃花门形式的陵寝门,给人的感觉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在中国古代,牌坊与门的位置和作用是不一样的。门是一座建筑或一座院落的门户,而牌坊则为一组建筑群体前的标志物,因而牌坊一般都建在这组建筑群的总大门之前,它不仅可以在刚进入古建筑群的时候就构成艺术处理上的一个高潮的效果,而且也把整组建筑群体烘托得更加富丽堂皇,例如明十三陵、清东西陵、雍和宫、福佑寺、白云观等建筑在大门前都建有规制崇宏、精美高大的牌坊。另外,一般牌坊是不安装门扇的,而建筑和院落的门则需要安门扇,需要加锁的。陵寝门是陵寝后寝部分的门户。入关后建造的清朝帝后陵,乃至妃、王爷的园寝,不但要安寝门,还要加锁,这也是出于安全的需要。

慕陵大殿后三孔平桥

慕陵隆恩殿背景

慕陵隆恩殿内景

慕陵隆恩殿天花板

石牌坊前,有一条东西贯通的筒子河,在上面建有3座三孔平桥,唯中间那座桥上安设青白石栏杆。筒子河的两端分别与东西墙外的马槽沟相通。

筒子河之南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三殿均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面阔3间。隆恩殿周围带回廊。慕陵三殿木料均用金丝楠木,不油饰,不披麻做底杖,不施彩画,以桐油浸饰,外露楠木本色,显得十分古朴典雅。更为奇特的是慕陵三殿雕有988条龙。其中,三殿的每一块天花板上,都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一条正龙,龙头朝下,栩栩如生。抬头仰望,但见龙头济济,十分壮观。三殿的雀替、隔扇的裙板上也都雕刻着立体感很强的云龙。这种装修不仅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就是在紫禁城中也难以找见。(www.xing528.com)

慕陵隆恩殿天花板上的雕龙

慕陵隆恩殿雀替上的雕刻之一

慕陵隆恩殿雀替上的雕刻之二

慕陵隆恩殿门扇上的雕龙

据称,这里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道光帝在东陵建造的陵寝地宫发生了渗水,为了能找到一个能避免新地宫渗水的办法,于是,道光帝就想:“地宫之所以渗水,也许是‘群龙钻穴,龙口吐水’所致,要是把龙都请到建筑物的天花板上,群龙就会在天上争水,而不往地宫里面吐水了”。于是,他就下令,在天花板等显著位置,均雕刻有许许多多的龙,因此,三殿内就形成了“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

隆恩殿前的月台上设铜鼎式炉1对,东旁设一座方体石幢,上面镌刻道光帝的两首御制诗。西旁设一座石日晷。这里设石日晷,不知有何说法。大殿及月台周围无石栏杆围护。

清制:陵寝隆恩殿大脊两端的螭吻两侧各下垂一条铜镀金的链子,称为吻链,清宫档案中称之为“见广识大”。如今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神武门等主要建筑上仍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吻链。慕陵隆恩殿上的吻链虽然不存在了,但螭吻两端连接吻链的如意式铜拉扯以及瓦垄上连接吻链下端的桃式镀金铜钉如今依然存在。这是清陵中仅存的吻链遗物,因此,十分珍贵。

慕陵隆恩殿

慕陵西配殿

慕陵西燎炉遗址

慕陵隆恩殿前日晷座

东西配殿各3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

东西燎炉各1座,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

隆恩门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面阔5间。

隆恩门外东西值班房各1座,单檐硬山卷棚灰布瓦覆顶,面阔3间。

东西朝房各5间,单檐硬山黄琉璃瓦覆顶。

马槽沟1道,上建桥3座,中桥为三孔拱券式桥,两旁均为五孔平桥。

马槽沟以南神道正中为神道碑亭,重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四面各显3间。神道碑的阳面(南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之陵”27个字,满文居中,汉字在右,蒙文在左。汉字为咸丰帝御书,碑身的右下面刻有“咸丰尊亲之宝”的印文。碑阴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咸丰皇帝撰写的颂扬其父的一篇碑文。其字由咸丰帝御书,汉字在东边,满文在西边。这是清陵中唯一碑阴刻有文字的神道碑。神道碑下是龙首龟趺,龟趺下是刻满海水江崖图案的水盘。水盘四角分别刻有鱼、龟、虾、蟹四水族。值得一提的是该碑亭四门券脸石上的雕刻,其纹饰虽然只是蔓草和山石,并不复杂奇特,但形象却十分流畅,尤其是刻技精湛,立体感极强,在清西陵神道碑亭中是最精美的

慕陵西值班房

慕陵西朝房

慕陵五孔拱桥

慕陵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之左(东)是神厨库。库内建神厨房1座,面阔5间,单檐悬山黄琉璃瓦覆顶。南北神库各1座,各面阔3间,单檐悬山黄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的省牲亭1座,环以红墙,西侧建门楼1座。神厨库南墙外是井亭。神道碑亭前左右为下马牌。

碑亭前是龙凤门。

龙凤门前是五孔拱券桥。

龙泉峪陵寝在完工前,穆彰阿等承办大臣就已经开始策划在陵寝周围栽种仪树、海树等项事务事宜了。道光十四年(1834)冬季,在龙泉峪陵寝及其妃园寝,共栽植和补种松柏杨树11370棵。

慕陵神道碑碑身南面

慕陵神厨库

慕陵井亭遗址

慕陵下马牌

仪树,凡栽在陵院内、砂山、后宝山及神道两旁的松、柏、杨树,都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序。这些树成排成行,整齐有序,高低大小也基本一致,就如同排列在大道两旁的仪仗队一样,因此,这些树被称为仪树。

慕陵神厨库东南角及仪树

海树,则是指是仪树之外的树木,因为这些树木既不分行,也不成排,如同海洋,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海树。海树初由人工栽植,后来自行滋生,陵区之内多数是海树。

由于这些树不仅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遮挡风沙的作用,而且还有突出皇陵威严、强化神秘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清代,国家对皇陵的仪树和海树严加保护。每年树木回干多少,补栽多少,成活多少,陵寝大臣都要向皇帝奏报。如因陵寝工程需要砍伐一些仪树、海树,要提前向皇帝奏请,砍伐日期由钦天监选择。对于私进陵区,砍伐或烧毁树株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对失职的护陵官员,给予降调、革职、甚至杀头的处罚。

清代陵制,每座陵寝建成后,均有10年的保固期。在保固期内,如果发现工程有问题,由承修大臣赔修。超过保固期,则由国家拨款维修。

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二月,慕陵及妃园寝的保固期满后,其岁修及浇灌树株的工作转交给西陵守护大臣阿灵阿、福济及泰宁镇总兵官德春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