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计划的破灭、影响的估计与迁移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计划的破灭、影响的估计与迁移

时间:2024-09-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他们心目中陵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洁之地。由于皇陵关系着个人与祖宗基业,封建帝王从登基坐殿一开始,往往将自己陵寝安排在首要的事务中。并且还能减少扰民,降低开支,不会因为皇陵陆续的建立而搬家拆迁。名为改建,实际上比重建一座新的皇帝陵的工程量还要大。经过实地相度、勘测,初步估计,需要迁移村庄20多处,迁走坟墓40多座。

道光帝陵历史之谜:计划的破灭、影响的估计与迁移

一、计划的破灭

封建帝王认为,山陵关系到帝运之盛衰,国祚之长短。因此,在他们心目中陵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洁之地。

由于皇陵关系着个人与祖宗基业,封建帝王从登基坐殿一开始,往往将自己陵寝安排在首要的事务中。以“守成”自诩的道光帝即位之后,反复标榜自己一定会“敬天法祖”遵守祖宗旧制。于是,他继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然而这件事恰恰是他一生中办的最不光彩的一件事情,等于自己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御书《聪听祖考之彝训》贴落(道光五年书写,表达道光帝不负祖考之彝训的决心)

原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清王朝,依照前朝惯例,也建立起了自己的陵墓群,当时间到了嘉庆年,清王朝已经陆续地在北京附近建造了两处大规模的皇家陵墓群,即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那么,道光帝应该把自己的陵寝建在哪里呢?其实,这并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乾隆帝已经把这个后世子孙到底葬在哪里的问题给解决了。在清西陵未出现前,子随父葬,天经地义。但雍正帝别出心裁,偏偏选择了远离自己皇父康熙景陵的易县,建立了新的陵寝——西陵,因此,大清帝国就出现了两处清代陵墓群。

清代皇陵位置图

为了不使祖父寂寞,不让后世子孙冷落了康熙帝,于是,乾隆帝在嘉庆元年规定:从他开始,以后的皇帝陵墓均要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在东陵和西陵,这样两座皇陵就能永保旺盛延续香火。并且还能减少扰民,降低开支,不会因为皇陵陆续的建立而搬家拆迁。为此,乾隆帝不仅把自己的陵寝建造在东陵,并亲自将自己儿子嘉庆帝的陵寝选在了西陵,以身作则,以此示范子孙。在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专门下了一道谕旨,在谕旨里,乾隆帝不仅解释自己这样做的意义,还为此特意作出了子孙安葬制度的规定:

向例,皇帝登基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乾隆元年,朕绍登大宝,本欲于泰陵附近地方相建万年吉地,因思皇考陵寝在西,朕万年吉地设又近依皇考,万万年后,我子孙亦思近依祖父,俱选吉京西,则与东路孝陵、景陵日远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是以朕万年吉地即建在东陵界内之胜水峪,若嗣皇帝及孙曾辈,因朕吉地在东择建,则又与泰陵疏隔,亦非似续相继之义。嗣皇帝万年吉地自应于西陵界内卜择,著各该衙门即遵照此旨,在泰陵附近地方敬谨选建。至朕孙缵承统绪时,其吉地又当建在东陵界内。我朝景远庞鸿,庆延瓜瓞,承承继继,各依昭穆次序,迭分东西,一脉相连,不致递推递远。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实为万世良法。我子孙惟当恪遵朕旨,溯源笃本,衍庆延禧,亿万斯年,相承勿替,此则我大清无疆之福也。此谕。

以上就是乾隆帝所创立的清朝独特的父子分葬制度,史学界称之为“兆葬制度”。为了证明这么做的好处,乾隆帝在上述谕旨中还特别说明:

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深邃,灵秀所钟,其中吉地甚多,亦可不必于他处另为选择,有妨小民田产,实为万世良法。我子孙惟当恪遵朕旨,溯源笃本,衍庆延禧,亿万斯年,相承勿替,此则我大清无疆之福也。

乾隆帝的解释大概意思是说:遵化、易州两地好的陵址很多,就不要另选他地新建陵址了,以免妨碍百姓生活,并要求自己的子孙要遵守自己的规定。

尽管如此,乾隆帝还是不放心,为防止他的哪位子孙像他父亲雍正帝那样,另立门户,再整出一个什么新的南陵或北陵来,于是,乾隆帝再次下了一道谕旨:

前经降旨以嗣后万年吉地当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内分建,不必另卜他处。但堪舆术士每多立异邀功之习,所言最不可信。即如朕选择万年吉地时,定于东陵界内之胜水峪,而进爱又欲改卜,经朕查出,即将进爱治罪示惩。万世子孙皆当以此为法,庶不为形家之言所惑。且遵化、易州两处山川灵秀宽广,其中吉地甚多,我子孙务须恪遵前训,永垂法守,断不必另择他处,有妨民业。

在这道谕旨中,乾隆帝不仅再次强调自己的子孙“万年吉地当各依昭穆次序,在东西陵界内分建,不必另卜他处”,并且硬性规定:“我子孙务须恪遵前训,永垂法守,断不必另择他处,有妨民业。”乾隆帝的这句话意思是说:我的子孙必须遵循我的规定,永远遵守,千万不要在东西两陵之外另选新的陵址了,以免影响百姓的生活。由于有此项规定,于是,嘉庆帝葬在了西陵,而按照规定,道光帝就应该是葬在东陵,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非如此的简单。

道光帝即位后,并没有选择自己的陵址,而是直接下令在北京西南郊的王佐村(今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为自己建造陵寝。

道光帝为什么将王佐村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呢?

原来,那里安葬着曾与他朝夕相处13年之久的结发妻子孝穆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元年(1796),钮祜禄氏与只有15岁的道光帝成婚,那时的道光帝,还只是一位皇子,钮祜禄氏就已经成为他的嫡福晋 。但红颜薄命,结婚不到13年,只有二十几岁的钮祜禄氏,便于嘉庆十三年(1808)辞世了。嘉庆帝派文宁、托津、苏楞额在京城附近为钮祜禄氏相度福地,经奏准,选中了王佐村这个地方。经过二年多的紧张施工,园寝建成。嘉庆十六年(1811)十一月十七日,钮祜禄氏以皇子嫡福晋之礼,葬入了王佐村园寝。道光帝即位以后,追赠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也许是夫妻感情深厚,或者为了节省,总之,道光帝决定将王佐村园寝改建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尽管众大臣也知道有乾隆帝关于皇陵选址的规定,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个令。没有办法,于是,文渊阁大学士戴均元、户部尚书英和带领精通风水的官员来到了王佐村园寝,按照道光帝的旨谕仔细相度,并试图改建。

名为改建,实际上比重建一座新的皇帝陵的工程量还要大。原先的皇子福晋园寝要全部拆掉,另造地宫,而且还要扩大占地面积,并要迁移走很多村庄、坟墓、庙宇等。经过实地相度、勘测,初步估计,需要迁移村庄20多处,迁走坟墓40多座。戴均元、英和等人将调查结果上奏给道光帝,道光帝降旨:“稍可迁就之处不必见方取直。”于是,戴均元等人又将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压到最低限度,但即使以百丈为度,仍需迁移村庄1座、坟3座。然而,道光帝仍旧坚持己见,并这样解释道:(www.xing528.com)

朕因孝穆皇后安厝王佐村已阅十年,特派戴均元和英和带领谙习堪舆之人前往周历相度。据复奏王佐村福地局势全美,安奉已久,未敢轻易更动。惟定制,圈桩界内所有村庄坟墓均应拔换迁移,复计为数甚多,今减之又减,以百丈为度,竖立红桩,以分界限,并改建宫门、配殿、神库、营房等项,用符体制。

戴均元、英和都是比较忠正的前朝老臣,知道乾隆帝有“昭穆相建”的祖训,因此,他们对于道光帝不遵祖训,另辟皇家陵区的做法是非常不满的。于是,他们在第二次奏报相度王佐村园寝情况时,就委婉地向道光帝提出了建议:

万年吉地规模经始,典制攸崇,仍请恭查高宗纯皇帝敕旨,钦派大臣赴胜水峪左近地方另择吉壤,用符体制。

戴均元、英和的意思是说,皇帝的陵寝乃国家大事,必须要遵循祖制的,可以查询一下乾隆帝的规定,按照规定是最好能到东陵选择陵址。

对于大臣的直言之谏,道光帝无言以对,自知理亏,但又不好意思立刻改口,于是令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六部“妥议具奏”。以东阁大学士托津为首的大臣,很快就把会议的结果上奏给了道光帝:

高宗纯皇帝传有昭穆相承敕谕。我皇上祗遹前徽,大经大法悉皆率由成宪。兹当御极初元,例应相建万年吉地,特旨广询博采。臣等悉心恭议,应请皇上式遵祖训,仍于胜水峪附近地方钦派大臣,率同通晓堪舆之人,敬谨选择。俟选有吉地,绘图贴说,呈请御览钦定后,各该衙门敬谨兴修。

大臣们的意思很显然,那就是口径一致呼吁道光帝:应该遵循乾隆帝关于父子分葬的规定,到东陵境内选择陵址。

为了加强说服力,托津等人还列举了一系列理由,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东陵界内之山为干龙,王佐村之山为支龙。“支龙结穴纵得全美,总不及干龙都会之区”;即东陵的山脉走向要好于王佐村。

二、王佐村园寝福地“西来随龙水,按古法应作之字旋转之势”,“微有未符”,“不合水法”;即王佐村的风水形势不符合帝王陵寝风水的要求。

三、王佐村福地“碍于畚筑,不能添建宝城,亦于体制未符”;即王佐村现有园寝位置,不适合建造皇陵地宫。

四、“迁徙庐墓,虽减之又减,臣等仰见圣心仁爱,仍恐有违约己从民之意”;即皇帝您是一位仁爱之君主,是不会忍心为了建陵寝而令那些百姓因此搬离家园、流离失所的。

五、在遵化东陵界内建陵,竣工后,将孝穆皇后从王佐村迁葬东陵。“迁葬之事载于古经堪舆诸书,亦所不避,揆之典制,推之礼仪,均为允协”。即在东陵把皇帝陵建好后,可以把皇后棺椁迁过来,这种做法古时就有,符合古代礼仪体制规定。

面对众大臣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奏请,道光帝只能俯从舆情,借坡下驴,不好意思再固执己见了,于是在道光元年(1821)四月二十八日,他在给内阁的一道谕旨中是这样说的:

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六部议奏万年吉地请仍按昭穆相建一折,所议甚是。皇祖高宗纯皇帝垂训,我朝景运庞鸿,继继承承,吉地依昭穆次序,东西递建,洵为万世良法,朕自应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著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穆克登额、侍郎阿克当阿带同谙习堪舆之人前往周历相度,惟择钟灵坤毓,干脉延长之处以定福基,其四至之宽狭不必过拘。如果地臻全美,即较从前规制稍有俭约,朕心亦以为宜。俟择定兴建后,再为img46吉奉移孝穆皇后梓宫永远安厝,用符体制。其王佐村一切工程俱著停止办理。钦此。

道光帝的意思是说:我的陵寝还是会按照乾隆帝“昭穆相建”的规定来建造,因为我的爷爷乾隆帝说得好,这样的安葬制度会更令我们大清帝国永远昌盛的。我已经派人带领风水人员前往勘察,一定要选择风水好、能对祖宗之业有延续的地方,只要风水好,陵寝规制规模要比原先设计有所缩减,我就会很安心的。待建好陵寝后,就可以把孝穆皇后棺椁迁移过来,这样也就符合礼仪规制了。现在开始,王佐村所有的改建工程均停止运作。这就是我作为皇帝要表达的意思。

由于大臣们的据理力争,道光帝最终放弃了他原先的打算,决定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东陵境内。也正是因此,大清帝国才没有在关内出现第三处皇家陵寝,道光帝的清南陵计划成为了一场黄粱碎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