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胡司战争:历史上的大变革

胡司战争:历史上的大变革

时间:2024-09-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胡司战争捷克从公元10世纪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王国,由于国内王权与贵族长期进行斗争,双方均寻求神圣罗马皇帝的支持。杨·胡司的宗教改革活动,就是这次农民战争的先导。会议开幕之前,胡司接到了出席会议的召令。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德为了骗取胡司亲自出席,宣称保证胡司的人身安全,并有公开申辩的权利。由于战争是在胡司改革旗帜下进行的,所以称“胡司战争”。

胡司战争:历史上的大变革

1 胡司战争

捷克从公元10世纪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王国,由于国内王权与贵族长期进行斗争,双方均寻求神圣罗马皇帝的支持。而捷克丰饶的土地和大量的资源矿藏,也招致了神圣罗马帝国封建主们贪婪的目光和野心。因此,大批日耳曼移民来到了捷克境内。其中,教士和僧侣最先到达,他们很快掌控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并广占土地。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奴役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逐渐控制了捷克经济政治命脉。而捷克国王与贵族们不顾民族利益,一味讨好罗马帝国皇帝及日耳曼诸侯,招引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许可他们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

随着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捷克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国内的主要矛盾在封建主与农民之间。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会几乎占有捷克耕地的一半。仅布拉格大主教一人就领有900个村庄和14个城市。罗马教皇通过教会把捷克作为教廷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处于教会上层的德国人,他们贪婪无度,巧取豪夺,把种种赋役的重负,压在捷克广大人民头上。这样,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教会设立了名目繁多的税收盘剥民众

捷克的宗教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虽然错综复杂,但由于教会在捷克所处的特殊地位,这场反封建斗争便首先成为反教会的斗争。杨·胡司的宗教改革活动,就是这次农民战争的先导。

胡司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穷苦人家。在布拉格大学毕业后又实习两年,成为该校的教授。公元1400年被任命为神甫。他深受英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著作的影响,立志在捷克进行宗教改革。两年后,他在布拉格的伯利恒教堂传教士。在传教中,他反对德国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揭露教会的种种罪恶,谴责他们对穷人的榨取。他曾说:“甚至穷老太婆藏在身上的最后一个铝板,都被无耻的神甫搜刮出来,不是花在忏悔上,就是花在弥撒上;不是花在圣徒遗物上,就是花在赎罪上;不是花在祈祷上,就是花在埋葬上。说神甫比强盗还狡猾,还凶恶,难道不对吗?”

◎教士肆意欺压奴役百姓

公元1409年胡司被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布拉格大学成为捷克宗教改革的中心。胡司从批判教会转为要求改革教会。他主张废除繁琐豪华的宗教仪式,要求教士服从世俗政权,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力主教会财产还俗归公。他还提出俗人和僧侣一样“享用两种圣体(酒和面包)”,用捷克语做礼拜和传教。这些思想和言论,正是捷克广大人民的愿望,因而很快获得大家的热烈拥护。

公元141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因战争筹款,派人到捷克售卖赎罪券,借此骗取人民的钱财。胡司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要求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布拉格广大下层民众在胡司的号召下,举行了反教皇的示威游行。游行时,一个在布拉格很有名的娼妇假扮教皇分发赎罪券,以此讽刺教皇。捷克当局立即进行血腥镇压,3名参加化装游行的青年帮工被处死刑。胡司也被迫逃亡,来到捷克南部农村活动。在这里,胡司继续布道,宣传他的主张,并用捷克文写出了《布道录》、《论买卖宗教职位》等一些重要著作。

胡司的爱国言论和行为,激起了罗马教廷、德国贵族和教士们的仇恨。1414年,这些残暴无耻的伪君子决定在康士坦斯召开全欧洲的宗教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审判反抗天主教学说的“异端”。而在教会眼中,当时最大的异端就是胡司。

会议开幕之前,胡司接到了出席会议的召令。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孟德为了骗取胡司亲自出席,宣称保证胡司的人身安全,并有公开申辩的权利。胡司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他“为了要在那里公开证明真理的伟大”,在全世界面前捍卫自己的学说,依旧毅然前往,出席康士坦斯宗教会议。

◎教皇派人到捷克售卖赎罪券

宗教会议于当年11月开幕,会议强令胡司无条件放弃自己的“异端学说”。胡司坚定不屈,严词拒绝,并说:“如果由于我的软弱而动摇了人民的信念,那我还有何面目去见苍天,去见千千万万的人民呢?”当权者见胡司如此固执顽劣,便将他逮捕。

公元1415年7月6日,宗教会议头目们与西吉斯孟德皇帝相勾结,在康士坦斯广场上以“不思悔改的异教徒”的罪名,将胡司以火刑处死。

胡司殉难立刻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极大愤慨。农民、贫民甚至一些中产阶级人物,掀起了一股反对天主教会的浪潮,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场以农民战争为主体的社会运动。由于战争是在胡司改革旗帜下进行的,所以称“胡司战争”。

胡司死后,捷克的400多名高级贵族和骑士联名写了一份抗议书,驳斥宗教会议对胡司的异端指控,并指出处死胡司是对所有捷克人的侮辱。(www.xing528.com)

广大的捷克人民则武装组织起来,进行斗争。起义者冲进教会和寺院,痛打教士和僧侣,捣毁教堂和礼拜堂,在部分地区,人们还处决了一些民愤极大的教士。而面对反抗运动,教皇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在公元1418年颁布了反对胡司派的诏令。这一诏令无异于火上浇油,使捷克人民的反抗运动愈加激烈。

◎胡司雕像

公元1419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农民在塔波尔举行集会。他们不顾大贵族罗什姆切克要用死刑处决参加者的威胁,共同宣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卫“神的言论”,坚决与压迫者斗争到底。这次集会标志着捷克农民战争的正式爆发。

同年7月30日,在胡司的信徒——杨·哲里夫斯基的领导下,布拉格爆发了城市平民起义,夺取了当地政权。在这次布拉格起义的影响下,捷克东南一些城市也相继起义。一个月后,捷克国王在起义狂潮中惊惧而死。曾经对胡司背信弃义的西吉斯孟德想趁机继承王位,但招来的是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到公元1421年初,捷克大部分地区已在胡司派控制之下。

◎胡司被押赴刑场

胡司革命的战火震动了整个欧洲。德国、波兰、立陶宛、奥地利等国也爆发了支持胡司派的反封建斗争。这一形势让罗马教廷极为恐慌,教皇对起义军恨之入骨,颁布了讨伐起义军的诏令,命令十字军东征。西吉斯孟德很快征募起军队,扑向起义军。

公元1420年4月,西吉斯孟德纠集10万大军入侵捷克。来势凶猛的侵略者并没有使捷克人民退却,反倒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精神。优秀军事指挥家杨·杰士卡率领义军于维特科夫战役中大败十字军,取得了笫一次反讨伐的胜利。此后两年中,捷克人民又分别粉碎了十字军两次讨伐。

遭受重创的十字军在休整了3年后,又进行了两次讨伐,但结局依然是失败。捷克人民乘胜转守为攻,把战争推向敌人的统治区,并连连获胜。可是此时,起义军内部却出现了分裂,从胡司战争一开始便存在的两大派系——圣杯派和塔波尔派发生内乱。其中,军事、经济、政治上占优势的圣杯派与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在公元1434年的利帕内会战中打败塔博尔派。至此,胡司战争结束。

尽管胡司革命以悲剧收场,但在它的影响下,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相继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

杨·杰士卡

杰士卡(公元1360~1424年)出身在一个贫穷的骑士家庭。公元1419年他投身于胡司运动,参加过7月的布拉格武装起义,以后他一直是胡司革命军的军事指挥官。他在胡司革命军中制订了军事法规,革新了作战方法,为取得三次反讨伐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制定的军事法规规定:“击败了敌人,占领了城市、堡垒和要塞,或在战场上缴获某种战利品,无论多少,须集中起来送到长官指定的大堆里。”还规定军队内部要互相爱护和不准违抗命令,不准抢劫、酗酒、奸淫等等。他的新作战方法,是把大车用铁链连在一起,装上轻便的野战炮。使整个大车阵如同一座活动的堡垒,便于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使十字军的骑兵无法发威。杰士卡双目失明后仍坚持斗争,直至病死于瘟疫。捷克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把粉碎第一次十字军讨伐的维特科夫山改名为杰士卡山。

圣杯派

圣杯派代表的是捷克中产阶级、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的利益。派系主张为:捷克独立,没收教会财产,用捷克语祈祷,自由传教,禁止外国人担任官职和拥有土地,用新的胡司派教会代替正宗教会,俗人也可以用酒杯领圣餐(圣杯派由此得名)等等。这一派有与德国封建主矛盾的一面,他们想取而代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参加了胡司革命;但基于其阶级本质,又有与广大农民、贫民相矛盾的因素存在,因而最终叛变了革命。

◎胡司战争中起义军自制的土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