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脑拓跋(tuò bá)猗(yī)卢因为帮助两晋统治者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国被兴起的前秦所灭,拓跋部的历史也暂时的中断了。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遭到了瓦解,拓跋部的拓跋趁机复国,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代王,并改国号为魏,称皇帝,史称北魏。此后几代北魏统治者都致力于统一、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北方仅存的大夏、北燕和北凉,于439年统一了北方。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认为要巩固北魏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同时,北魏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以来到孝文帝时已近百年。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粮食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加之地处偏僻,北魏政府很难有效控制中原地区,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也逐渐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了威胁。于是,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有一次上朝,孝文帝把想要大规模进攻南朝齐政权的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chénɡ)。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想,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想法是觉得平城不是个适宜改革政治的地方。现在我要移风易俗,就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了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20万从平城出发南下,到洛阳时,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很大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就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让后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那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都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这边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迁都的还是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www.xing528.com)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
孝文帝既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汉化的鲜卑贵族,也重用了许多有才干的汉族人。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为自己的改革组织了一个智囊团,在这些智囊的支持和帮助下,孝文帝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着手,开始了自己的改革。
他首先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无论男女一律改穿汉族衣服。后来又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公元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还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同时下令改变鲜卑人的籍贯,规定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就算是洛阳人,死后不许归葬塞北。孝文帝这些强制性的政策,都是为了减少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许多贵族虽然心怀不满,但也只能执行。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汉族通婚。孝文帝自己带头积极倡导和推行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女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5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样通过异族间的通婚关系,进一步融合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也使鲜卑贵族和汉人名门望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不仅消除了双方存在的民族矛盾,而且还使二者血统实现了融合;同时也支持了北魏封建政权的统治,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孝文帝对汉族的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兴趣。他从小受冯太后影响,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孝文帝不仅改变了鲜卑贵族的生活习俗,还教育他们学习汉族文化,从更深的文化层次改造他们。孝文帝对自己民族的落后有清醒的认识,不夜郎自大,不故步自封,虚心学习。他积极创办学校,传播文化知识,还搜集整理天下书籍,使因战乱而衰落的北方文化开始复兴。在他的带动下,鲜卑人进步得非常快。
孝文帝对北魏宗教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贡献。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就是个极其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也崇信佛教。因此,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在他统治期间,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佛教的发展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当时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形式,就是石窟艺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那一年开始开凿的。另外,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也是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为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修建的。也是在孝文帝时期,五台山的佛教得以兴盛。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先进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同时汉民族也从中吸收了鲜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使自己的发展更为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