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康熙帝废止边境传教令

康熙帝废止边境传教令

时间:2024-08-1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八康熙帝不许传教士进入边境地区虽然利玛窦当初曾经带来一幅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认识到世界有五大洲,改变了“天体浑圆,地居其中”,“中国居中,海环其外”的观念。康熙帝担心别的省份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遂打算利用传教士们将大清国的版图全部测绘下来。为了慎重,皇帝让传教士们从北京地区开始试测。朝鲜和西藏也包括在测量范围之内,但因两地不允许传教士进入,所以由他们培训中国人后,代替他们测量。

康熙帝废止边境传教令

八 康熙帝不许传教士进入边境地区

虽然利玛窦当初曾经带来一幅世界地图,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认识到世界有五大洲,改变了“天体浑圆,地居其中”,“中国居中,海环其外”的观念。但其图,尤其是中国部分仍嫌粗糙。由外国传教士绘制中国地图,始于康熙时代

康熙十七年(1678),怀仁在随扈康熙帝巡视东北地区时,测定沈阳的纬度比北京高出二度,而过去人们一直误认为沈阳和北京在一个纬度上。康熙帝担心别的省份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遂打算利用传教士们将大清国的版图全部测绘下来。

中、俄尼布楚谈判之际,张诚向清廷提交了一份新地图,引起康熙帝的注意,即委托张诚在参加谈判之余,对东北地区的经纬度稍加留意。二十八年底,张诚在给皇帝讲学时,指出东北地区地图过于简略,建议重新进行测绘。皇帝也懂得精确测绘地图的重要性,在此之后到各地征战、巡行之时,都令张诚等传教士跟随,一面讲学,一面测定当地的经纬度,以做好测绘地图的准备工作。

三十七年,刚刚来华的法国教士巴多明奏明皇帝,说各省府县城镇坐落地点多有不准地方,再次建议重新测绘全国地图。

为了慎重,皇帝让传教士们从北京地区开始试测。四十七年(1708),白晋、安多、雷孝思(JeanBaptise Regis,1663—1738,法国人)、杜德美(Pierre Jortoux,1668—1720,法国人)、巴多明等人,把他们绘制的北京附近地图献给皇帝,康熙帝看了之后,觉得比旧图更加精确,决定由杜德美主持,逐步在全国进行全面测绘工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雷孝思、白晋和杜德美开始测绘长城一带的地图。他们于六月间从山海关出发,用绳索、指南针等简单的工具,夜间在帐篷里过夜,白天则冒着风沙,一步步地直走到甘肃嘉峪关。第二年的正月才回到北京。以后两年中,雷孝思、杜德美和费隐等人对东北地区、直隶省进行测量。五十年(1711),雷孝思和麦大成去山东;其他人有的去蒙古,直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有的向西到达新疆;有的则在华北一带继续测绘尚未走过的地方。朝鲜和西藏也包括在测量范围之内,但因两地不允许传教士进入,所以由他们培训中国人后,代替他们测量。他们用了九年的时间,踏遍了中国的每一块土地,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编绘。从康熙四十六年试测开始,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若是连早期的准备工作计算在内的话,则是三十年之久。

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

马国贤教士将地图制成四十四块铜版,印刷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全国地图——那时欧洲各国尚未有全国地图出现。《皇舆全览图》的完成,凝聚着中西人士的智慧和辛劳,诸教士身历的艰险不问可知,例如,雷孝思历经了长城内外、塞外的草原、西南边境的云南野人山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杜德美测绘了辽东、直隶等地的地图。他们还曾想到西部、北部边界去勘察,但被康熙帝拒绝——作为一个精明的皇帝,他的警惕性是很高的。

被称为“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画像

康熙帝的外籍教师尚有多人,此处略为介绍一二。

康熙帝便装像

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是法国人,1685年,他与其他六名传教士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携带若干数学天文化学仪器来到中国。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抵达北京,他与张诚二人被皇帝留在京城服务。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会满文,以后又学会汉文。先后用满文编写了二十几种教科书,还把法国皇家科学院编写的《哲学原理》译成满文,供康熙帝阅读。他还编写了近二十篇医学著作,介绍一些疾病的医治方法,康熙帝很欣赏他的工作,特意为他的一些著述撰写序言。康熙帝非常重视他们的工作,请白晋回法国再招聘一些深谙科学的传教士来华,同时请他将四十九册精美的书籍带给路易十四国王。他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作为康熙帝的专使去法国,六年后返回,带回十名传教士,其中有雷孝思、翟敬臣、南光国、利圣学、巴多明、马诺瑟、颜伯理等人,以及路易十四带给康熙帝的礼物。后来,在康熙帝的指派下,他一直研究《易经》,试图找出儒学和天主教的联系与异同。

路易十四给康熙皇帝的亲笔信

康熙皇帝给路易十四的亲笔信

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法国人,与白晋同时抵华。

白、张二神父很快熟悉了满文,因此得到康熙帝的信任。他们为皇帝讲授几何学,并用满文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数学书籍,康熙帝令人再译成汉文,并亲自作序。他们还在宫中建立一间化学实验室,制作了必要的仪器设备。他们和巴多明神父还建立一解剖学实验室。白晋形容康熙皇帝说:“因为他本来就对新奇东西感兴趣,所以,自从他有了某些欧洲的科学知识以后,就表现出了学习这些科学的强烈愿望。”(www.xing528.com)

徐日升(Thomas Pereitra,1645—1708,葡萄牙人),字寅公,康熙十一年(1672)来华。徐日升精通音律,刚一见面,就得到皇帝的青睐,此后三十六年中,一直宠眷不衰。一次,他和南怀仁同在皇帝身边,南怀仁用琴弹奏了一曲中国乐曲,徐日升马上重复弹奏一遍,竟丝毫不差。皇帝觉得十分惊奇,又让他弹奏一遍,还是照样。康熙帝指着徐日升道:“这人真是个天才!”立即赏赐贡缎二十四匹,说:“你们的袍子已经旧了,拿去做两件新的吧。”徐日升曾在教堂中放置大风琴一架,式样新颖,声音悦耳。又有一架大报时钟,另外在中厅上面系有多个小铁钟,厅内放置一大鼓与时钟相连。当时钟报时,鼓上的齿轮带动厅上面的铁钟,正是钟鼓齐鸣,声音动听,气氛热烈,引得朝野贵贱都来观看。

徐日升墓碑

康熙二十四年(1685),皇帝出塞,命徐日升、安多随行。

二十七年(1688),南怀仁病故,皇帝令闵明我代替他的遗缺。有时,闵明我出差在外,就命徐日升或安多代理。

雷孝思,字永维,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来华,在测绘中国地图的事业中贡献最大。自四十七年(1708)开始测绘全国地图,他曾周历塞外草原,南疆回部地区,云南野人山等地。五十六年(1717)还京后,将各地地图集中,汇成一总图——这样大面积的测绘地图在欧洲也从未有过。

回京后,张诚、白晋开始为皇帝讲授几何学、哲学,康熙帝经常驻跸西郊畅春园,二人不论刮风下雨,是阴是晴,必于凌晨四时到达,日落方回,返回寓所后,还要准备明日的课程,其劳苦可知。当然,这些教士之所以如此不畏艰辛,讨好皇帝,乃是为他们在中国自由传教的目的。靠着他们和其他传教士的努力,终于感动了皇帝,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颁发上谕,允许在中国奉行天主教。在上谕中指出,天主教教义与中国礼教大致相符,中国政府既然容许人民信奉佛教、回教、喇嘛教等外来宗教,准其建立寺院,自然没有理由禁止天主教。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令白晋、张诚和徐日升随行。张诚更是随皇帝出塞外八次之多。

康熙年间制造的洋人瓷像

康熙皇帝不但自己好学,对皇子要求也极严格,相对于明朝皇帝的懵懵懂懂,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位大臣形容道:“余内值时,属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务府苏拉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康熙帝教育皇子可谓是用心良苦,无外乎是要他们习文经武,明道理,烛事机,明白存心立命之道,了然治国安帮之术。他令外国教师也给诸皇子上课,有时他学习到极有兴趣的时候,便把儿子们叫来一起听讲。

清宫中所藏的钟表

白晋曾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描述皇子们受教育时的情形:

这些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都是从青年时代起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

皇帝特别重视皇子们的道德培养,以及适合他们身份的锻炼。从他们懂事时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和使用各种火器,以此作为他们的娱乐和消遣。他不希望皇子们过分娇生惯养;恰恰相反,他希望他们能吃苦耐劳,尽早地坚强起来,并习惯于俭朴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从神父张诚那里听说的,是他在六年前随同皇帝在山区旅行回来后讲的。起初,皇帝只把他的长子、三子、四子带在身边;到打猎时,又让另外四个儿子随同前往,其中最大的只有十二岁,最小的才九岁。整整一个月,这些年幼的皇子同皇帝一起终日在马上,任凭风吹日晒。他们身背箭筒,手挽弓弩,时而奔驰,时而勒马,显得格外矫健。他们每个人,几乎没有一天不捕获几件猎物回来。首次出猎,最年幼的皇子就用短箭猎得两头鹿。

皇子们都能流利地讲满语和汉语,在繁难的汉语学习中,他们进步很快。那时,连最小的皇子也已学习了“四书”的前三部,并开始学习最后一部了。皇帝不愿让他们受到任何细微的不良影响。他让皇子们处在欧洲人无法办到的最谨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皇子身边的人,谁都不敢掩饰他们的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错误。因为这些人明白,如果那样做,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接触了西方先进科学的康熙帝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在大臣们的奏请下,他于五十二年下旨开设“蒙养斋”,由皇三子胤祉主持,编纂、翻译音乐算法、历法等方面的书籍,同时借以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科学人才。此时,清廷与罗马教廷的“礼仪之争”已经开始,康熙帝与传教士的关系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似乎觉察到传教士在介绍西学时有所保留的态度,所以决心造就自己的科技力量。蒙养斋翻译了《数表问答》,历经十年编辑完成了《律历渊源》一百卷,由《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和《律吕正义》三部分组成,内中包含了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

只可惜,蒙养斋不过是个临时性的编书处,康熙六十一年(1722),《律历渊源》完成后,雍正继位,无暇过问这些“微末之技”,也就无疾而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