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迟到的公平总比不到好
汤若望和南怀仁被革职,入狱之后,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吴明炫为监副。杨光先还算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领,五次请辞,未能获准,只好上任。杨光先先是采用“大统历”,后来又改用“回回历”,但是预报的天象与实际屡屡不符。康熙六年(1667)七月,十四岁的皇帝亲政,对钦天监的工作表示了不满。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一,康熙帝令杨光先、吴明炫和南怀仁到观象台,根据各自的推算来预报三天后中午的日影长度。到了那天(公历12月27日),众人来到观象台观测结果,南怀仁的预测准确无误,而杨光先、吴明炫预测得有明显误差。杨、吴二人还不认输,第二天又到午门前观测,第三天再回观象台,三次测验结果,南怀仁全部预测准确,而杨、吴二人全都错误。
康熙帝又派人拿着杨光先、吴明炫所订康熙八年的历书,去向南怀仁求教。经过仔细的验算,南怀仁上疏指出次年的闰月不是十二月,而是康熙九年的一月;而且杨光先所订历书中竟然一年中出现两个春分、两个秋分。经过朝廷派有关官员测验,证实南怀仁所言不虚,遂将九年的历书交与南怀仁推算。
康熙八年正月,皇上亲政已经一年有余,有意平反汤若望冤狱,改革历法,所以决定改变杨光先仍然把持钦天监的局面。他下旨给王大臣会议,问道,当初杨光先诉告汤若望时,王大臣会议为什么批准杨光先的历法,而停止汤若望的历法,你们要说出个道理来!并且命大学士图海带领二十多名官员一起到观象台,监督两派预报的火星、木星等出没时间。经过实地验证,南怀仁推算“逐款皆符”,而吴明炫却是“逐款不合”,杨光先更是“不知推算”。于是,两人在钦天监的职务被撤。
西方人为康熙帝画的肖像
三月初一(4月1日),钦天监监正一职出缺。礼部本拟由南怀仁出任,但皇上以为“以监正补授为过”,只令南怀仁任监副一职。礼部又拟以原来的左监副胡振钺升任,皇帝认为:“历法天文既系南怀仁料理,其钦天监监正员缺,不必补授。”南怀仁有感于汤若望的前车之鉴,连监副一职也坚辞不就,在给康熙帝的上疏中,他写道:
臣生长极西,自幼矢志不婚不宦,惟以学道修身为务,业今三十余年。荷蒙皇上不弃庸才,特畀简用。犬马尚知报主,臣非木石,敢不勉力以答高深。臣一疏再疏,抗辞官职,出于臣至情,非敢勉强渎陈。至于历法天文一切事务,敢不竭诚管理,宁惮烦劳。如唐一行亦任修历法,而未尝授职,伏乞皇上悯臣之心,察臣之悃,允臣微志……
康熙帝见了南怀仁的奏疏颇受感动,批以“情辞恳切,准其所请”,暂时不授职务,可是负责钦天监的所有职责,并享受副监正的薪俸——每年俸银一百两,禄米二十五石。以后,南怀仁担任这一职务直到他去世,之后是闵明我等西人,直到道光六年(1826)葡萄牙人高守谦因病回国,钦天监才不再聘用欧洲人。
南怀仁画像
南怀仁任钦天监负责人之后,即上疏请废除下一年(康熙九年)的闰月,因为与天象不合,并受命编订康熙九年(1670)的《时宪历书》。南怀仁还组织编撰了《不得已辩》、《妄推吉凶辩》、《妄占辩》、《妄择辩》等文章,对杨光先的“伪科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批判。
五月,鳌拜被搬倒。康熙帝真正掌握政权。
在此新形势下,南怀仁和利类思、安文思等不失时机,而又审慎地控告杨光先“依附鳌拜,捏词陷人,致李祖白等各官正法”,并请求皇上重新审理汤若望的冤案。他们在奏章中写道:
思等同乡远臣汤若望,来自西洋,住京四十八载,在故明时,即奉旨修历。恭逢我朝鼎新,荷蒙皇恩,钦敕修历二十余载……乃先帝数十年勋劳荩臣。罗织拟死,使忠魂含恨……乃光先所诬。火其书毁其居。思等与若望俱天涯孤踪,兔死狐悲,情难容也。今权奸败露之日,正奇冤暴白之时。冒恳天恩,俯鉴覆盆,恩赐昭雪,以表忠魂,生死衔恩。(www.xing528.com)
他们还申辩道,他们的宗教教义是敬天爱人,尽忠尽孝,廉洁奉公,所以先帝赐予“通微佳境”的匾额。对于“图谋造反”的指控,他们辩解道,他们都是“远籍西洋,跋涉三年,程途九万余里。在中国者不过二十余人,生于西而卒于东,有何羽翼,足以谋国?”
康熙帝对此案情极为重视,即出谕旨,保证凡在他幼年辅政时期遭受磨难的神父可安心向他呈诉。于是南怀仁和两位同会会士奏请追究杨光先等僭越大权,假公济私进行诬陷,禁止宣扬天主教并驱逐传教士一案。康熙帝派专人调查事实,并对杨光先的指控诸条进行了核查。
事实清楚之后,康熙帝对杨光先的卑劣行径极为气愤,也对汤若望的冤情感到不平。遂令以其伯父康亲王杰书领衔的王大臣会议会同六部九卿重新审理此案。经过六次会审,其中三次请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与杨光先到场听审。杨光先又提起基督教于国家有害之类的陈词滥调,被彻底驳倒。最后,会议议定:
(1)汤若望并无结党谋乱的意图,天主教乃是西方国家的信仰,引人向善,而不是引人作恶。
(2)汤若望通晓历法,治历有功,先帝所授官职,以及“通微教师”名义,应予恢复。没收的教堂、墓地都应归还。
(3)允许信奉天主教,让流放在广州的传教士们回归内地,并在全国各地自由传教。
皇帝遂以上谕形式公布:天主教曾被不公正地查禁,今查明并无违反国家利益、庶民职守之道。为此,凡被逐教士可回原堂从事本职。谕旨并为汤若望公开平反昭雪,恢复原赐荣衔,又拨巨款为其修建坟墓。这道谕旨在1671年1月7日颁布。虽然此时并未宣布传教自由,但此年受洗者已达两万多人。第二年,皇帝的舅舅和一个八旗都统也入了教。
对于诬告汤若望神父的杨光先,大臣们起初拟将他处死,妻子流放到宁古塔。杨光先仍不服输,坚持认为自己的历法是尧舜相传之法,皇帝之位是尧舜相传之位;岂有尧舜之君行天主教之法的道理?但是正视现实的康熙帝不为他的巧辩所迷惑。康熙帝怜悯他已年老,于八年二月初七下旨,免其死罪,只给予革职处分。
七十三岁的杨光先在离京回籍的途中,死在山东德州。据说他死于“疽发于背”,发病时,肌肉溃烂,脱落成穴,以至腹背洞穿,连内脏都流了出来——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不外是为了证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论而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光先是被“西人”毒死,这更是天方夜谭了,如果不是杨光先一伙别有用心的诬蔑之辞,便是毫无根据的臆说猜测了。
八月,皇帝降旨为汤若望和当年被处死的五名官员平反昭雪。
十一月,孝庄太皇太后率领皇帝及王公大臣,亲临汤若望墓前致祭。
不过,给汤若望平反,并没有使天主教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康熙帝明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还是只能半公开地在各地传教。因为,康熙帝虽然重用传教士,但欣赏的是他们的科学技术,并不是天主教义——尽管他对天主教有一定的兴趣。不过,年轻的皇上对传教士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康熙九年,各地被驱逐到广州的二十五位神父,获准返回原教堂。皇帝还亲自书写“奉旨归堂”,送给扣押在广州的诸神父,使他们堂而皇之地返回驻地。其实,这二十五人中已经死去了六人,因广东总督金光祖素与神父友善,同意让澳门派神父来顶替这几个人。例如,由南怀仁推荐到京帮助修历的多明我会教士闵明我已经逃离中国,他的中国名字被意大利耶稣会士所冒充。这个假闵明我后来成了康熙帝的老师,备受重用,曾被任为中国特使出使俄国,他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还是要好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