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知己姚燮
文/石志藏
姚燮(1805~1864),北仑小港人。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道光十四年(1834)考中举人。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一生足迹遍及浙东、浙北、苏南一带。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复庄诗问》和《复庄骈俪文榷》等。姚燮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在诗坛有“浙东杜甫”之称。
姚燮自幼在诗的环境中长大,周岁识字,五岁会诗。他童年所写的《灯花诗》,深受父辈诗友赞赏,可说是个早慧的孩子。姚燮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不仅在诗、词、骈文等文学领域有成就,而且对经、史也颇有研究,并且善于绘画,对画的鉴赏水平也很高。二十二岁时,进县学为“秀才”,此后十年,他经常出门漫游,踪迹遍及浙东、浙北以及苏南一带。(www.xing528.com)
姚燮虽然才高学富,在科场上却很不得意,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后,五次上京考进士,次次落第,以后他便绝意仕途,在家坐馆教学,发奋著述。
姚燮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的一生,大约画过三千幅水墨梅花。姚燮认为,欲画好梅花,画家本人应有寒梅气节。所以他画的梅“回笔故作倔强技,千丈而落有石势”,风格雄健,气势不凡,“巨干繁花,气体雄健”,也充分表现了他自身的气质。在浙东民间,有一则姚燮抛杨梅核画梅花的故事:有一年,正是杨梅成熟时节,姚燮应邀到朋友家画画。朋友郑重其事,把书斋里的旧窗帘撤下,换上新置的白色丝绸窗帘,着意营造幽静的作画环境。落座后,姚燮一边品茗,一边吃杨梅。忽然,姚燮把一颗颗吃剩的杨梅核,往窗帘上抛掷。接着,姚燮叫友人取下窗帘,铺展在书案上,笑盈盈地挽起袖管,信手把笔,点点染染。在友人惊奇之际,一幅梅花图完成了。
富有艺术才华的姚燮,还善于教书育人。有一年,姚燮家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流浪客,此人名叫任熊,家在本省萧山。任熊慕名想拜姚燮为师,一路靠卖画,从萧山流浪过来。热情好客的姚燮不以衣冠取人,与任熊交谈后,感到后生艺资聪颖,诗、书、画也到了一定境界,是个很有前途的艺术人才。于是,他让任熊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衣食相待。任熊每日在姚家的“大梅山馆”学习诗书画,深得姚燮指点。资质聪颖的任熊,有了名师的指点,如鱼得水,诗书画水平日日见长。就这样,任熊在姚家一住两个多月。后来,任熊在大梅山馆,还为姚燮的诗配上画作,叫作《姚大梅诗意图》,总共有一百二十幅。姚燮看后,认为诗画意境十分切合,不禁大为赞赏。任熊擅长线描人物,最后成为清代晚期著名画家和“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