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波历史名人全祖望的清贫一生

宁波历史名人全祖望的清贫一生

时间:2024-07-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清贫真君子全祖望文/余艇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文献学家。有一天,全祖望的父亲带他去宁波乡下的洞桥沙港村老家走访亲戚。结果,这些学生受到了全祖望的一顿呵斥。他生活简朴,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一身傲骨,以致在他五十一岁溘然去世于故居时,竟家无余财,无以为葬,家人不得已,将全祖望的万卷藏书出售,才把他薄葬于甬城南郊祖关山。

宁波历史名人全祖望的清贫一生

一生清贫君子全祖望

文/余艇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文献学家。鄞县人,出生在宁波月湖西岸桂井巷。雍正七年(1729)贡生,三年后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撰《鲒埼亭集》内外编共八十余卷,《诗集》十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辑补《宋元学案》一百卷,《全校水经注》四十卷并补附四卷等。

全祖望生于1705年,从小受祖父、父亲反清复明思想的影响,幼年起就树立了爱国爱乡的观念和学习历史的习惯。全祖望的父亲也是一个饱学之士,在父亲教诲下,全祖望很小就能背“四书”、“五经”中的句章,七八岁就能读《资治通鉴》,在宁波月湖桂井巷一带有神童之称。

有一天,全祖望的父亲带他去宁波乡下的洞桥沙港村老家走访亲戚。父子俩刚刚走进村口,正好碰到一个满头白发、长须飘拂的老人。父亲赶紧迎上去叩首招呼,然后对全祖望说:“叫太公。”原来这人正是村里的族长太公。族长太公笑盈盈地看着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对他说:“我听说大家都夸你是小神童,小小年纪能背四书五经,还能作诗文。今天我可要出题当面考考你。你如果作不出就别想进村去。”全祖望仰头看了看他,扑闪着大眼睛说:“那我作出了可得让我过去呀!”族长太公说:“作出了不但让你过,还有奖励呢!”接着,族长太公就对他说:“你看看现在村里的面貌,作一首诗给我听听。”当时居住在沙港村的不少全氏族人以烧窑为生,全祖望见这一带窑烟袅袅,稍作沉思即脱口吟出一首诗:“一缕青烟上碧霄,月里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族长太公听了笑呵呵地说:“果然名不虚传,聪明啊!来,吃倭豆!”即从衣袋里摸出一把沙炒倭豆,塞到全祖望的手里。(www.xing528.com)

全祖望虽然生在清中期,但自小从先辈那里听到明清之际一些志士不屈不挠抗清的事迹,便产生了对他们的深深景仰之情,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气节。全祖望一生没有做过官,家中的经济状况很差。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对别人的无端馈赠,却一概谢绝。可以说他是一位大学者、好导师,是个精神的巨人,更是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君子。乾隆十三年(1748),全祖望四十三岁,应邀到绍兴蕺山书院讲学,并被聘为院长。起初,绍兴学子不服气,有意出题刁难他。但不久都被他的真才博学所折服。一个月后,从学者云集到学舍爆满。但由于他不满绍兴太守待人傲慢无礼,一年后就辞职了。学生们都很痛心,公推蔡绍基等人到宁波来恳请他返院,并说:“现在书院里的学生已发展到五百多个。如果每个学生以一两半银子作为给先生的工钱,那先生的酬劳,也不致太低了。”结果,这些学生受到了全祖望的一顿呵斥。他说:“我是因太守失礼而辞职的。人的尊严是千金买得到的吗?”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刚直守节之人,这种品性一直贯穿着他的一生。

全祖望还乡后,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为了写晚明浙东人物传记和搜集民族义士的逸闻轶事,他亦不惜银两。有一天,一个人携带他父亲写的关于民族义士的书稿来见全祖望,说要白银四两才卖给全祖望。这时已经是中午,全祖望正因还没有米下锅在发愁,哪里拿得出四两白银?正在他愁急的时候,恰好有杭州来客送来朋友的书信和馈赠的白银,刚好是四两。全祖望二话不说就将这四两白银给了那个人,自己却还饿着肚子。正是这种执着和不惜成本,才成就了全祖望一生沉甸甸的著作。

全祖望出身书香门第,幼年聪慧,少年努力,从小树立了坚贞不屈的精神,一生不断超越自己,特别是考取功名后,面对复杂又黑暗的官场环境,他果断转身致力于精研学问,其间两任书院院长,讲学传道中著书立传不断。他生活简朴,甘于清贫,洁身自好,一身傲骨,以致在他五十一岁溘然去世于故居时,竟家无余财,无以为葬,家人不得已,将全祖望的万卷藏书出售,才把他薄葬于甬城南郊祖关山。他没有子嗣,死后没有遗产,但为后人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不朽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也留下了光耀日月、永垂千秋的精神品格。这价值是任何物质、地位和荣耀都无法相比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