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宁波历史名人方克勤故事

宁波历史名人方克勤故事

时间:2024-07-2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体恤民情差点丢命的方克勤文/南溪生方克勤,字去矜,号愚庵,因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故又称“方济宁”,宁海人,是明代大儒方孝孺的父亲。但在封建时代体恤民情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为此方克勤差点丢了性命。朝廷大为震怒,决定严惩方克勤。朝廷最终赦免了方克勤的死罪,也没有追究其责任。方克勤体恤民情,敢冒死罪保护百姓之事成为佳话,在济宁广为流传。他体恤民情的事迹被列入《明史·循吏传》而流传至今。

宁波历史名人方克勤故事

体恤民情差点丢命的方克勤

文/南溪生

方克勤(1326~1376),字去矜,号愚庵,因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故又称“方济宁”,宁海人,是明代大儒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为官一方,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被列入《明史》之“循吏传”。

1326年,方克勤出生在宁海溪上方村。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儒,曾先后任鄞县教谕。克勤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四处求教,潜心参悟,经常废寝忘食。但是当时适逢元末乱世,他虽有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只好避乱山中。

明洪武四年(1371),方克勤参加吏部考试,名列第二,被授为山东济宁府知府。方克勤从上任到离任的四年时间里,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在他的治理下,济宁政通人和,生产恢复,民风醇和。但在封建时代体恤民情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为此方克勤差点丢了性命。(www.xing528.com)

方克勤初到济宁任知府时,正值济宁饥荒。那年冬天滴水成冰,非常寒冷,部分百姓又摊上朝廷的差役,必须为北方守军将士送保暖军衣。当时朝廷为了避免被海盗倭寇抢劫,严令衣物只许陆路输送,禁止舟运,违者以死罪论处。严冬腊月,冰雪封路,走陆路尤其艰苦,百姓恳求从运河水道就便运送,以免车马劳顿。方克勤想到百姓走陆路确实会遇到饥寒难行等劳苦,甚至会付出生命,但又想到朝廷严令,让他左右为难。最终百姓的疾苦战胜了朝廷的严令,方克勤不惜冒着被处死的风险,毅然决定舟运,并说:“为了老百姓便利,就算我因此被杀头也在所不辞。”

有人向朝廷报告,方克勤擅自改变朝廷规定的陆路运输,改走水道。朝廷大为震怒,决定严惩方克勤。运送任务结束后情况汇总,各郡走陆路运输的挡不住风雪严寒,人畜冻死无数,朝廷还赔偿了不少钱。而方克勤用舟运未伤一人一畜,还最早完成运送任务。朝廷最终赦免了方克勤的死罪,也没有追究其责任。方克勤体恤民情,敢冒死罪保护百姓之事成为佳话,在济宁广为流传。

济宁城墙坍坏,按旧例,应由守城兵士修筑。而济宁守将仗势欺人,逼迫各地役民前来修城。时值五六月间,天旱无雨,农事正忙,一万多筑城的百姓却不能回家收割春花,播种夏粮。这可是关系一家老小全年口粮收成的大事,百姓哭求之声几里外都能听到。方克勤对守将的做法忧愤不已,寝食不安,叹息说:“如果百姓困苦却不去救助,还要我这个知府干什么!”他决心将此事禀告中书省,下属官吏因害怕祸及自身而不敢署名,方克勤就自己一人署名上报。丞相胡惟庸得悉此事,立即下令停止筑城,让百姓回家忙农事。下诏那天,正好下起瓢泼大雨,久旱遇甘霖,民众在城墙内外欢呼雀跃,又有许多百姓泪水横流哭号着在城墙下跪拜方克勤。方克勤及时上报朝廷解决此事,百姓免遭灾难,当年五谷丰登,温饱有了着落。百姓作歌称颂方克勤的功德:“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成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方克勤为官清明廉正,恤民如子,从不假公济私。他生活上十分节俭,衣食住行从不讲究,一日三餐十分平常,府上住宅也是非常简陋。他体恤民情的事迹被列入《明史·循吏传》而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