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哲学家黄震:南宋末年正气浩然的官员

哲学家黄震:南宋末年正气浩然的官员

时间:2024-07-2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正气浩然的哲学家黄震文/王清毅黄震,字东发,东发学派的创始人。黄震,是南宋末年重要的哲学家,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正气浩然。这位书生意气的黄震又是怎么当官的呢?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咸淳七年,朝廷还是认可黄震的能力,就给了他抚州知州一职。米价平稳后,黄震又亲自煮粥赈济灾民,并奖励有功于赈济的人员,官民齐心,很快稳定了局面。

哲学家黄震:南宋末年正气浩然的官员

正气浩然哲学家黄震

文/王清毅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东发学派的创始人。世称于越先生,生后又称“文洁先生”。慈溪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咸淳三年(1267年)任史馆检阅,预修宋宁宗、宋理宗两朝国史、实录,因论当时弊政,直言当时大弊为民穷、兵弱、财匮及士大夫无耻,建议停办僧道度牒,触怒度宗,连降三级。隔年出任广德郡通判。改为绍兴府通判。历官抚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侍郎官等官职,为权豪所忌。为官有清名,并以直言果敢著称于世。著作有《黄氏日抄》、《古今纪要》、《戊辰修史传》、《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

黄震,是南宋末年重要的哲学家,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正气浩然。

这位书生意气的黄震又是怎么当官的呢?这里讲两个小故事。

咸淳三年(1267)七月,黄震在史馆检阅任上,每天为国家忧心,见度宗皇帝整天醉生梦死的样子,他急得不行,就上了《戊辰轮对》二札。

黄震提醒皇帝,眼下南宋王朝存在的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穷、军队弱、朝廷没有经济实力,而那些当官的和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又厚颜无耻,他苦口婆心劝皇帝要清醒,多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不要建什么道场之类,浪费钱财,要不然哪一天外面的敌人打进来了,这个国家就要乱了。

所谓忠言逆耳,黄震的直言把皇帝给激怒了,结果被连降三级,贬谪到广德郡任通判。

有句话叫“吃一堑长一智”,可这黄震到广德郡后,为人做事仍然非常认真,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当地有座祠叫张王庙,每年有数十万人到那里祈神,每次祈神都要杀耕牛作为祭品。人一多,又常常发生争斗,搞得头破血流的,不但影响农业生产,村族与村族之间的矛盾还越结越深。

黄震认为这个祈神活动,弊端太多,比如在祭祀时,有的人还要自戴桎梏,自行拷问以求神灵保佑。黄震决心要取缔,于是趁祈神活动举行时,他让其中一个戴着桎梏的人自己说犯了哪些罪。(www.xing528.com)

“我没犯罪。”那个人摇摇头说。

“你肯定在暗中犯了很多罪,不敢对别人说,所以用这种办法来求神灵宽恕。”黄震厉声说,“来人,把他拖下去,打三十大板。”

四周的百姓都围着看热闹,那人挨了打,直叫“饶命”才停止受罚。黄震说,以后谁还这么做,就受相同的处罚。从此,再也没有人这么去做了。

没多久,黄震因为批评郡守贾蕃世违法乱纪,把他给得罪了。这贾蕃世的叔叔贾似道是当朝的权相,听说黄震指手画脚管他侄儿的事,于是就让皇帝给黄震安了个“扰政”的罪名,免了职。

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咸淳七年(1271),朝廷还是认可黄震的能力,就给了他抚州知州一职。黄震一来到抚州,正好碰上这地方发生饥荒,老百姓为了活命,都纷纷逃难到别的地方去,很多村庄都没有了人烟。

黄震看到这民不聊生的景况,非常焦虑,马上进行调研,他发现当地的那些米商居然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大发横财。黄震气得不行,马上开始雷厉风行地整治。

很快,抚州城内外贴起了“闭粜者籍,强籴者斩”的告示,在强硬的措施下,疯涨的米价被压了下来。

米价平稳后,黄震又亲自煮粥赈济灾民,并奖励有功于赈济的人员,官民齐心,很快稳定了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