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商业批发业与商品交易市场剖析结果

商业批发业与商品交易市场剖析结果

时间:2024-07-2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部分剖析批发业与商品交易市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批发业本该是连接生产与销售终端的咽喉产业。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批发商的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经营利润普遍下滑。张世尧认为,外资进入我国批发市场的步伐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共有9.5万家,其中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3000多家,年成交总额达3万亿元。二是商品产地、销地的市场应该比例适当。

商业批发业与商品交易市场剖析结果

第三部分 剖析批发业与商品交易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批发业本该是连接生产与销售终端的咽喉产业。但我国的现状是,原国有省、地、县三级批发体系已经彻底瓦解,而现代化的大批发体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随着分销和批发业的不断开放,本土批发业将面临巨大冲击。最近几年,有关批发业生死存亡的讨论也时见报端,悲观者、乐观者各持己见。对此问题,洪涛教授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各类相关论坛中恳切地指出,中国批发业要想在外资步步紧逼下获得生存机会,批发市场必须从“调整、创新、提升”三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和方案,为批发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近9万个商品交易市场至少孵化了1000万商人和企业家,洪涛教授指出,当前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盲目建设、交易方式单一、结算方式落后、配送滞后、重收费轻管理等问题,提出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升级、管理创新、诚信规范三大主题。

第八章 全开放环境下批发业应对之策

采访集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题  目:中国批发业:生存还是灭亡?

时  间:2005年1月7日

前有狼,后有虎

生产企业、超市、大卖场都在挤压批发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外商设立的大规模企业也将凭借规模效应和现代化营销方式,抢走批发份额。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我国对于本土商业企业阶段性的保护措施在2004年底全面放开,中国企业面临着异常强悍的国际竞争对手的猛烈冲击。面对冲击和影响,人们大多关注的是零售业、超市,而业内人士则指出,批发业所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零售业。

一种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经销商层层批发,才能到达基层零售商那里,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每增加一个批发环节,将使该产品售价提高5%~8%。因此,不少企业正在盘算着甩开批发商,自己建立销售网点,在商品销售中掌握主动权。另外,以超市、大卖场为主的现代零售企业的迅速崛起也使制造业可以跳过批发直接配送,从批发商那里带走销售份额,减少批发利润。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批发商的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经营利润普遍下滑。中国的批发业遭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甚至还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姚振春表示,当前商业界对批发业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这个环节没必要了。原来在计划经济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经过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的多级系统。现在在市场经济下,很多产品从工厂到零售就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也可从工厂直接自销,连流通都不要。流通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吗?

据了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后,按照以往的营销经验,在大笔投入市场推广费用的同时,跳过国内的流通主渠道批发市场,迅速斥巨资组建直销队伍,将产品直接从厂家分销至零售店和卖场,意图贯彻“通路扁平化,增加厂方市场掌控力”的营销思路,可是最终在亏损多年之后,可口可乐不得不调整营销方向,将主要精力放至批发市场,通过广泛设立经销点来扩大产品的覆盖面,最终取得成功。

这一事例说明,尽管目前传统批发业困难重重,但是批发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现代市场营销需要批发商。因为中国地域广阔、交通复杂、运输搬运成本高、消费中心分散,大部分销量来自数以千计的小小零售店,仅仅靠厂家的力气去铺货并维持是很困难的。制造企业想立足市场,特别是要想做全国性品牌,必须将产品通过经销商批发分销,提高铺货率。但中国的批发业正受到来自生产和零售两方面的挤压,外资批发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正在蚕食我国的批发业。我国传统批发业必须改变当前“小、散、乱”的状态,才能立足和发展。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张世尧说,批发业发展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商品流通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批发业的改革和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销路,制约生产的发展,而且还会直接制约现代化分销体系的建立和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

张世尧认为,外资进入我国批发市场的步伐今后将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将以多种形式向国内的批发市场进行渗透。由于批发业的商圈半径远远大于零售企业,外资批发巨头拥有资金实力、经营理念和信息管理技术等优势,其辐射能力必定会突破我们传统认为的商圈半径。只要外商在一个区域内设立少数大规模的批发企业,就可以充分凭借其规模效应和现代化营销方式取得竞争优势,抢走相当一大部分的批发份额。零售业与批发业不同,受商圈限制,零售业外商资本的介入只会对一部分区域、一部分市场产生影响,而批发业将在商品源头上控制内资企业。所以,加入世贸组织后批发业的竞争将更具战略性。

市场如何升级

要想使市场升级,应完成四个调整:区域性调整,商品产地、销地的市场比例调整,有形和无形市场合理配置,市场结构调整。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商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起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共有9.5万家,其中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3000多家,年成交总额达3万亿元。各类大中小型商品批发市场构成了我国商品流通的骨架和网络,为国民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批发市场推行的是摊位制、包税制等落后的交易与管理方式,其市场载体功能不健全,除了容易诱发偷漏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经营行为之外,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现代化批发组织的功能,不仅导致了零售行为的不规范,也导致了批发行业的不规范。

中国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研究员认为,我国现在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盲目建设,缺乏统一布局;市场建设重销地、轻产地;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方式落后,配套服务落后;供求信息反馈滞后,市场预测利用率低、信息量不够。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指出,当前批发市场的紧迫任务是调整、创新、提升。哪个市场抓住了这个机遇,就能上一个台阶,否则这个市场就可能倒闭破产。

洪涛认为,市场调整有四个方面:一是区域性调整,哪个地方能建市场,哪个地方不能建市场,政府应该有一个规划,投资者也应该有一个规划。二是商品产地、销地的市场应该比例适当。三是有形和无形的市场也应该合理配置。不能一提到建市场就是讲规模,有形市场是有使用限度的,因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形市场将来会出现萎缩,随之带来商铺过剩。四是市场的结构性调整,从全国来看,2004年上半年综合性市场数量减少,交易额下降;专业市场数量扩大,交易额上升。专业市场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

商品交易市场的创新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创新,商品交易市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治理建设,今后的转变方向是走向市场,建立企业集团;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市场。二是管理创新,现在市场的交易管理就是收费,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是服务客户,客户就是利润来源,所有客户都赚钱了,市场就会兴旺发达了。三是交易方式创新,交易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进行网上交易、网下交易、期货交易等。四是功能的创新,一个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有很多功能。

批发市场要提升,必须上一个台阶才能适应与国外商业资本竞争的需要。第一个提升是信息网络技术,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是信息中心,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进行网上交易的前提条件。第二个提升是完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第三个提升是培养批发商。第四个提升是完善税制,公平竞争。税收流失是批发市场存在的首要问题。第五个提升是发展上百个年销售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批发市场。第六个提升是更多的批发市场上市。一方面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改变现有的经营结构。第七个提升是形成信誉、形象良好的批发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家庄太和集团所属的几家大型市场最近对市场结构进行了一次大的整顿。整顿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产品有没有品牌,只保留有牌子的商家;不一定全是名牌,但一定是正牌,一些质量不保证的小厂子产品从市场上逐步剔除,这样就提升了整个市场的水平,解决了假冒伪劣的一些问题。这个经验对很多批发市场的提升、改造都具有借鉴意义。

据记者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对如何调整、改造和提升批发市场以及批发市场的发展战略与流通现代化等问题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确定了50多家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

呼唤本土大批发商

走合并和协作之路不仅仅是将所有经营资源纳入同一组织,借以扩大经营规模,更多的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组织通过经营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从国际上看,一些跨国公司无论是以生产为主的,还是从事服务贸易的、资本投资的,大多涉足批发与零售业。在全世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的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2/3以上。他们利用资金优势、网络优势、服务优势在全世界建立了分销体系,基本可以垄断国际批发市场。

缺少大批发商是我国批发业的硬伤。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据统计,2002年大城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年平均成交115万元,中等城市为86.6万元,小城市为67.8万元。以小商贩为主体与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制约着中国批发业的发展。

没有大批发商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商业谈判桌上,清一色的生产商说了算,不是流通商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流通业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说,家电也好,钢材也好,都有实力很强的大生产公司,生产企业可以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单方面调价,若降价销售,流通企业马上面临亏损。可是,如果中国的代理批发商实力强大的话,如钢材代理量达到50万吨或100万吨,全国若有10个或20个这样的代理批发商,那钢厂绝对会另眼相看,他绝不会小视你,反而要与你结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同样,商业的批发企业如果对日用工业品企业批发量占到5%~10%,那生产企业也绝对不能小视你。但是我们现在一级批发商太小,需要好好研究,国家也要给些政策扶持。

对批发企业来说,规模就意味着效益。国际商业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规模、专业化和服务优势,而规模优势在进入我国初期又常常是其主要优势。

我国该如何培育自己的大批发商?专家指出,批发业应该逐步走向合并和协作之路。不仅仅是将所有经营资源纳入同一组织,借以扩大经营规模,更多的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组织通过经营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河北经贸大学客座教授、石家庄天成商港董事长赵勇强建议,培育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批发商,应鼓励大经营户收购小经营户,由个体经营向公司式经营转变,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实现现代物流交易模式。这种做法对尽快改变我国批发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尤其是解决小型国有批发企业经营困难,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政府有责任培育大批发商,而且很多国家都有政府扶植批发企业由弱到强的先例。在现阶段,可以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明确不同企业责、权、利的基础上,明确分工,重组批发业,通过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结合国内批发企业的改革,应该使国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等形式向多领域拓展,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

丁俊发说,我们既要扶植中小批发企业发展,更要重视大批发企业的成长。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可能成为中国大批发商:一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已逐步壮大的部分国有批发企业,有的已改制,有的已上市,按其规模已进入中国500强。二是外资与中外合资批发企业。目前外资进军的重点是零售业,特别是连锁超市,下一步将大举进入批发业。三是民营批发企业。在未来5~10年内,必然会出现民营大批发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发展速度极快。生产企业能否成为大批发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核心竞争力原理,生产企业不可能既是制造商又是批发商,但实际运行中是存在的,功能延伸使一些概念发生模糊,兼营也是一种企业形态。

专家呼吁,应加快大批发商的培育并走向世界,中国的批发商一定要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重要角色。

第九章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建言

采访集萃: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题  目: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记  者:胡斌

时  间:2006年1月6日

盲目建设,布局不合理;交易方式多样性仍显不够;商品物流配送滞后……面对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各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在许多省市,着力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被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广东东莞等二、三级城市的商品交易市场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外资企业的身影。“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一直关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在新年伊始,很有必要对我国孵化了至少1000万商人和企业家的9万个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一次总结和思考。

显著特点(www.xing528.com)

商品交易市场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此期间,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不仅连接了广大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而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品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总额超过3.4万亿元,其中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365个,交易额2.61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1.30%,超过GDP增长速度1倍多。

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商品交易市场模式。主要有商流市场、物流市场;批发市场、批零兼营市场(批兼零、零兼批);股份制上市市场、非上市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会员制市场、非会员制市场;单体市场、连锁市场、“三位一体”市场(前店后厂+储备库);网上市场、网下市场;传统市场、特殊市场(网上拍卖市场、网下拍卖市场、旧货市场、租赁市场);封闭型市场、开放型市场、半封闭型市场;综合型市场、专业型市场;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如栈单交易、仓单交易等)。

发挥了多种经济功能。全国各类9万个商品交易市场发挥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方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功能。许多优秀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其商品交易市场的商品交易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形成价格功能、展示功能、质量检测功能、物流配送功能、聚散功能、结算功能、进出口功能、服务功能、城市名片功能等。

亿元以上市场蓬勃发展。以2004年为例,专业市场发展较快。专业市场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药材、机动车、建材装饰材料、粮油家具和水产品等专业市场数量继续增加且增幅明显,专业市场的比重由2000年的46.4%上升为2004年的53.2%。专业市场成交额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4.0%上升为2004年的66.2%,专业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29.0%,远远高出综合市场8.2%的增幅。从经营方式看,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达1821个,比上年增加了62个,专业市场多以批发经营为主。

外商大量涌入商品批发交易领域。随着2004年底我国流通领域的全面开放,外商大量进入流通领域甚至批发市场领域,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大大提高,许多外向型商品批发市场大量涌现。2004年商务部新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32个(包括批发企业11个,如2月中贸联万客隆成为第一个在我国获得批发经营权的外资零售企业,采取会员制的方式经营批发业务)。

现代化市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的现代化管理与运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建市、造市、用市、管市”需要科学的经营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不断的交易升级和管理创新。商品批发市场的网上交易、电子结算仍是批发市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出现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洪涛教授认为,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自身以及围绕商品交易市场的问题依然不少。

商品交易市场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人们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将商品交易市场看做传统的、落后形式,用发达国家的市场模式套中国的市场发展趋势等。

一些商品交易市场仍然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和偷税漏税两个“老毛病”。这危及商品交易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但不能完全归结为商品交易市场本身。这与我国较长时期产业的重复建设和趋同投资、批发市场盲目发展,其市场准入条件较低和包税制有直接的关系。

商品交易市场盲目建设、布局不合理、过度竞争严重、关门或停业现象时有发生。商品交易市场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综合性批发市场过剩,专业性批发市场不足;东部沿海批发市场较为密集,西部批发市场分布则较为稀疏;有些品类的商品市场多,有些品类的市场少,远期交易市场少。

交易方式多样性仍显不够。如建材市场摊位租赁型占90%,而门店集市型、超市管理型、混合型、摩尔型占比例较少。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价格由买卖双方一对一的谈判而形成,这种个别协商形成的价格难以保证价格的公正性,不能完全反映供求关系,产地与销地缺乏一种成梯度的有机结合的关系,市场利润分割不透明,价格波动过大。在商品交易市场中,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交易结算方式落后。大多数批发市场主要采用即期结算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结算方式,而市场的集中结算、吸引银行部门进场办公、代理结算也仅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先进的结算形式还没有采用,信用结算和银行卡结算等方式还不多。

商品物流配送滞后。一些商品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的发展严重滞后,其科技含量较低,且主要局限于批发和零售环节,生产资料市场的生产性配送较为薄弱。配送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也十分落后,商品交易市场的配送与其他零售业态和连锁经营方式的结合程度较低。

重收费,轻管理和服务。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规则不健全,当前的管理仍是人治大于法治,一些地方在“管办分离”过程中出现的“双重收费”负面效应较大。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服务不健全,重经营性服务,轻社会性服务。有些商品交易市场安全问题十分严重,如火灾隐患、欺诈偷窃、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

许多商品交易市场还未形成价格中心,商品的展示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当前大多数批发市场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功能,而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代理中介机构也不足,现存的也显得不够成熟,行为也还不规范等。

政策环境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法律环境正逐步走向完善。

绿色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建材、服装、家电、电信等绿色市场的国家标准和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等许多法规相继出台。在非典、禽流感风波以及农产品对外面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农产品批发市场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并将农业部无公害行动与三绿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外向型农产品市场更将加快绿色市场的建设。

许多技术规范不断出台。《农副产品绿色零售市场》和《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国家标准先后出台,同时商务部会同农业部等起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已于2004年10月10日起正式实施。

重点联系制度成为政府培育市场的主要形式。当前,国家统计局主要对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联系跟踪统计制度;商务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及相关行业协会对其对口的商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重点联系制度,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法制体系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商务部于2004年出台了《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另外,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12月发布《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对集贸市场税收实行分类管理,以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

论坛观点:

文章来源:《中国工商报·大潮周刊》

题  目:首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倡导:诚信是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之本

记  者:望川

时  间:2005年7月20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诚信经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其出生就存在的假冒伪劣、缺乏诚信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自律,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近日,由中国市场学会、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国内外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批发市场积极参与组织成立了中国市场学会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长期困扰商品交易市场的诚信等问题有望通过这个统一的协调组织机构来解决。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建中表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流通领域全面开放,外资批发零售业凭借先进的流通业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给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催生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此次成立的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就是研究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并提供咨询服务的社会团体。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将为理事单位、会员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会员联络平台和咨询服务平台,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主办者与理论研究者、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架起沟通和服务的桥梁。商品批发市场委员会将从提升行业信誉、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市场诚信方面,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和发展在理论支持、智力保障和沟通服务方面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市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高铁生说,当前诚信危机正在考验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商家,即使著名的跨国公司也不例外。过去说批发市场存在假冒伪劣,现在一些知名的商业巨头也在经受诚信的拷问。面对这种形势,商品交易市场经营者应意识到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对数量的追求,不再接受卖方市场的专横,他们在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和发展的动力。诚信建设是商品交易市场绕不过去的关口,继续纵容一些交易者欺世盗名、贩卖赝品、侵犯知识产权,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对市场发展十分不利。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诚信关系到商品交易市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引起每一个市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解决商品交易市场的诚信问题要过三关:一是市场主体准入关。商品交易市场在招商中不能一味追求数量,不加选择地招商,有的市场提出比较高的招商要求,反而能吸引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有的市场就如同银行一样给每个商户建立信用户头,里面存有商户的信用记录,每个商户的信用情况与经济利益挂钩,并且可以跨地区转移,这些诚信招商、经商的经验值得借鉴。二是商品准入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检验入市商品,有的市场还设立了质量检验中心,有的市场规定非知名商品、知名企业不得入市,保证入市商品的质量,树立诚信形象。三是行为规范关。有的市场建立了一整套具体的诚信行为规范准则,实施经营行为诚信管理体系,借鉴零售企业的管理规定,如不准虚标价格、无序打折等,防止陷入恶性的价格战,倡导诚信经营。

言论整理:

文章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题  目:2005年商品交易市场大趋势——“2004年重庆朝天门市场发展峰会论坛”主题之一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预计世界经济增长2004年为3.8%,2005年经济增长3.2%,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上升的势头,2004年超过10%,2005年将在10%左右,通货膨胀力争控制在3%以下。

中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004年零售市场超过5.2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超过10亿元,城市家庭消费已向万元、十万元级商品迈进,农村家庭消费开始向千元、万元级商品迈进。正因为如此,2005年将是外商进一步进入中国并向纵深发展的时期。由于放开限制,外商将更多采取独资、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范围。预计2010年中等收入阶层的家庭将达到1亿户,户均拥有资产将超过7万美元。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

中国市场继续呈现开放趋势

自1992年商业零售领域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92~2001年,我国处于对外限制批发阶段。由于对外开放零售领域,许多外资进入中国采取了批零兼营的方式,我国实际上并未限制这种交易方式,相当于变相开放了批发市场。

2001~2004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开放批发领域,但这一时期主要放开批发合资经营领域,2001年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与上海一百合资建立了服装批发市场。2002年10月,中日合资的百红公司在七浦路市场中的世富上海服装批发市场正式开业,但该市场在经营两年后因生意惨淡而被迫关门。2004年9月18日,世富上海正式撤离上海。

2004年12月11日后,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进入全面开放时期。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许多市场进一步放开,如钢材市场(钢材等5类物资进出口经营权放开)、农资市场、出版物批发市场已经于2004年年底放开。

2005年1月1日,新《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开始实施。

2005年,商务部两个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文件将出台。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即市场细分将日趋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