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
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和红二十六军的配合下,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把巩固,扩大,建设照金苏区作为中心任务,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
摧毁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和党的基层组织 在广大贫苦农民普遍觉悟,革命情绪愈加高涨的形势下,陕甘边特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民群众横扫反动的保甲里政机关,废除一切反动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法》,相继成立了照金、香山、芋园、七界石、老爷岭、桃渠原、马栏川等乡级革命委员会。乡革委会一般由乡主席和文书组成,下辖各行政村革委会及各自然村,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行政体系。各乡村革委会选举有觉悟、有威望的人员担任红色政权的领导职务,颁布革命法令,建立革命新秩序。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基层领导核心,陕甘边特委及时地在乡村中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除原有的党组织得到巩固外,又先后建立了北梁、黑田峪、金盆、老爷岭、香山等村党支部和一个区委。同时,各村还普遍建立了农会、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加强了党组织、革委会在乡村中的工作基础,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整编游击队 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加强对边区二十几支游击队的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进行了彻底整顿,先后淘汰了部分纪律涣散、成分不纯的游击队,重新整编为一、三、五、七、九、十一六支游击队和一个政治保卫队。在游击队内部开展阶级教育和纪律教育,建立起政治工作制度,提高了游击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边区特委和游击队总指挥部还大力进行武装群众工作,在各区、乡、村普遍组建了农民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赤卫军和少先队均由贫苦农民和少年儿童组成,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红军、游击队在本地活动,监视土豪劣绅和敌探,设置哨卡,盘查过往的可疑行人,在站岗放哨、肃清敌特、维护革命秩序、保卫斗争成果,配合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陕甘边根据地所在地照金是交通不便的农业区域。农民最关心的是关系到他们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而这里绝大多数土地被少数几家大地主和寺院占有,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他们把全年收获量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缴给地主,还要无偿地为地主服各种劳役。这种土地制度是中国封建制的根基所在。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祖祖辈辈以来的梦想。1933年春,陕甘边领导机关根据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法》,组织群众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土地分配春潮。
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习仲勋,李妙斋,周冬至等亲自带领干部深入乡村,和基层干部一起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分配的意义和政策。土地分配的组织领导一般是上级指导,乡、村革委会与农民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共同负责,具体确定分配对象,统计户数人数,研究分配方案。首先宣布没收地主、富农、寺院祠堂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分配原则是:贫雇农有优先权,对土地不足的中农予以适当补充。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采取两种形式进行分配:一是谁种归谁,确认佃农对租种土地的所有权,不再向地主交纳佃租。二是由贫、雇农代表统一丈量全部没收的土地数目,测定每块土地的标准等级,然后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标准分配。
据统计,芋园乡分配了耀县学堂和香山寺占有的土地2000余亩;金盆乡分配了耀县平原大地主李家、陈家坡地主梅家的土地5000余亩;秀房沟村分配了大地主安家的全部土地;大崖子村分了地主杜家的500多亩土地。另外陈家坡、香山等十几个乡村的农民分别分到了耀县平原大地主潘家、雷家、李家、耀县学堂、香山寺院及当地地主的大量土地。
陕甘边革委会还宣布,废除地主强加于农民的佃租、欠债和反动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世代渴望的土地,砸碎了苛捐杂税与租债的镣铐,无不欢欣鼓舞,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红军部队。(www.xing528.com)
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区别,就从各方面全力地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照金群众掀起了参军热潮,先后有3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了主力红军,有百余名热血男儿、妇女参加了地方游击队。广大群众还积极开展支前活动,男人们不分昼夜为部队运粮送草、修建工事、打造堞墙,妇女们任劳任怨,为部队赶做军鞋、磨面制粉、做饭洗衣,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如果没有武装斗争的胜利和坚持,就谈不上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而如果没有土地革命,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武装斗争也会归于失败。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建设薛家寨 薛家寨位于照金镇东北5公里的高山石崖上,系天然石崖,属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山寨南北纵长3.5公里,东西横宽1.6公里,海拔1619米。崖顶陡峭兀立,寨身高耸,四面峻绝,唯有北面崎岖小道可通,在斧劈刀削般的千仞峰壁上,横格凹裂着五个天然岩洞,可容千人,是被古人“叹其天险”的地方。整个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相传曾为历史上一些农民反抗官军的营寨。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薛家寨便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和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根据地军民据险筑堡,扼要置关,改造山寨,整修崖洞。红军上寨后首先加固了前后哨门,并增筑碉堡,设岗放哨。同时在党家山、鸡儿架等处设立哨卡,周围布有地雷、滚石垒及战壕、暗道等防御工事。在五个天然岩洞之间的狭道上揳入粗壮木桩,木桩之间结扎木篱或修筑堞墙,保证行走安全。
红二十六军在寨上相继建起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仓库等后勤单位。红军医院有3名医生均为省委所派;被服厂约有二三十名工人,都是经过斗争考验的贫苦妇女,担负着制作红军和部分游击队服装的任务,还帮助医院浆洗纱布、被褥、照顾伤病员,并配合红军、游击队站岗放哨、执行战斗任务,亦称为“妇女游击队”;修械所主要任务是为红军和游击队修造枪械,配制炸药、子弹、手榴弹,工人最多时达四五十人,其中技术工人多由省委从西安派来,以惠子俊为所长,修械所还自己研制出一种威力很大的“麻辫手榴弹”,在薛家寨保卫战中多次发挥重大作用;仓库主要用来贮存粮食、棉花等各种物资器械。此外,寨上还设有监狱、运输队等单位。
陕甘边特委和革委会还积极推行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鼓励群众努力增产、改善生活;要求边区党政干部和部队坚持公买公卖,维护群众生产利益。1933年春夏之际,陕甘边革委会在亭子沟口建起农贸集市,规定五天一集,到后来天天集会。活跃苏区经济生活,便利部队购买生活资料。对白区来的中小商人,革委会一律实行保护政策,通过他们购买各种急需物资,繁荣了苏区经济。革委会还实行了禁烟、禁赌、放足等政策,改造旧的社会陋习,树立新的社会风尚。
经过上述艰苦细致的工作,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层组织更加健全,军民更加团结,群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井冈山根据地为榜样,在建立革命武装、实行红色武装割据、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后来开辟和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