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读水浒:寻觅公孙胜的哲理启示

读水浒:寻觅公孙胜的哲理启示

时间:2024-05-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决定是银,行动是金——戴宗寻觅公孙胜梁山好汉为救柴进,率军攻打高唐州。于是,宋江派戴宗、李逵二人去寻找公孙胜。戴宗、李逵二人入蓟州城后,第一天绕城中寻找,整整找了一天,见人便问,竟没有一个人认识公孙胜的。戴宗寻思道,罗真人是公孙胜的师父,莫非公孙胜也在那里?戴宗寻觅公孙胜,看似巧合,实则必然,任何偶然性都蕴藏在必然性之中。世间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共识:决定是银,行动是金。

读水浒:寻觅公孙胜的哲理启示

决定是银,行动是金——戴宗寻觅公孙胜

梁山好汉为救柴进,率军攻打高唐州。高唐州知府高廉有呼风唤雨、飞沙走石之术,连克宋江两阵。宋江见折了人马,心中忧闷,和军师吴用商量对策。吴用认为,欲破高廉妖法,除非叫人去蓟州寻找公孙胜来,倘若请不来公孙胜,柴进的性命就难救了。公孙胜也是梁山泊一员头领,去蓟州探母参师已许多天了,此时不在山上。于是,宋江派戴宗、李逵二人去寻找公孙胜。

戴宗、李逵二人入蓟州城后,第一天绕城中寻找,整整找了一天,见人便问,竟没有一个人认识公孙胜的。第二天,二人又在城中的小街狭巷寻了一天,还是找不到任何踪迹。第三天,二人早早起来去城外的近村镇市寻找。戴宗只要见到老年人,便施礼拜问公孙胜先生家居何处,仍是并无一人认得。戴宗问过几十处,一点消息都没有。

戴宗、李逵找到中午时分,两人走得肚饥,见路旁有一家面馆,便进店吃面。吃饭时,戴宗与同桌的老汉聊天,听老汉说吃了面后要去听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戴宗忙问听什么人讲什么,老汉答道是听罗真人讲说长生不老之法。戴宗寻思道,罗真人是公孙胜的师父,莫非公孙胜也在那里?便问老人道:“贵庄曾有位公孙胜吗?”老人说:“您若问别人一定不知,多数人都不认识他。老汉和他是邻居,当然知道,这位先生一向云游在外,现在叫做公孙一清,人称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孙胜,清道人现在在九宫县二仙山罗真人左右。”

戴宗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找了两天半毫无消息,到面馆小坐一时便有了成效,不但打听到公孙胜现在何处,而且还打听到公孙胜现在的称呼。果然,戴宗、李逵来到二仙山,一问清道人家居何处,山上的樵夫很快指点了去处,没费多大劲,二人就找到了公孙胜的家。

戴宗寻觅公孙胜,看似巧合,实则必然,任何偶然性都蕴藏在必然性之中。没有前者的“踏破铁鞋”就不会有后者的“不费工夫”;没有戴宗捕捉信息时的主动、仔细、全面,就不会有后面入云龙斗法破高廉,宋江大破高唐州的精彩故事。信息,尤其有重大价值的信息是等不来的,捕捉信息要竖起耳朵听动静,睁大眼睛看行事。

有人解释“生意”二字说:生者,活也。一定要做活,“生意不灵活,门前客不多”。意者,从立,从曰,从心。从立,是说做生意要站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活汲取各方信息,“坐店的买卖一堵墙”;从曰,是说要巧语待客、主动问话,“人无笑脸莫开店”;从心,是说要工于心计,懂经营之道,知行情变化,果断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生意”二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主动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性。

有些人总是抱怨别人能捕捉到信息,自己却总是与信息和商机无缘。其实,这不能怪自己的运气,只能怨自己不主动。一个现代人从不把工夫和赌注下到“守株待兔”上,而是努力去识别那些不易被人们发现的“乔装的财神”。捕捉信息要主动,因为许多信息和商机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人生漫漫的旅程上,你或许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成功确确实实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但是,当你想接近它,它却退避了,不迎上来与你握手。而你自己呢?反而陷入失败的泥潭。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因为别的,是而因为你不够主动。(www.xing528.com)

主动性强的人,往往会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事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他们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与主动性相反的性格是被动性,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不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是迟疑、徘徊,该出手时不出手。

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但是成功者比之要少得多。那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具备了不少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条件,迟迟不肯行动,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却从不等待万事俱备,他们在条件差不多的时候就干起来,边干边去创造条件。

“要成功,现在正是时候!”世间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共识:决定是银,行动是金。只有行动,理想才能变成现实;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只有行动,才能一步一步接近成功。

有人不立即行动是因为他觉得知识不完善,譬如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精通,应当学精通了以后再干。然而,无数事实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假如等到他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有人不愿行动是觉得晚了。他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一个人身患癌症,来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已晚了,但是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一生中最重要的行动却是在得悉身患癌症之后才开始的。在得知自己仅剩的一年多的时间后,他开始动笔写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一年有半》,完成后又紧接着写另一著作《续一年有半》,这两部著作算得上日本维新年代最有影响的著作。如果没有一年前勇敢的行动开始,就不会有这种光辉的结束。

一则故事曰:外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让人们惊讶的是,他是来给自己报名的,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已68岁了。有很多人不理解。接待小姐告诉他:“等你学会外语,至少要两年,到那时你都70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66岁了吗?”

“算了”常常是行为的障碍,不少人总是对自己说,现在晚了,来不及了,只能算了。他们总不肯开始,许多本来能够实现的理想,就是在“算了”的叹息中烟消云散。

人生的事业开始得有早有晚,如果你真的开始了,再晚的开始也不晚。《鲁滨逊历险记》的主人公鲁滨逊有一个行动观:“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