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林冲解开枷锁,枷展本领,水浒哲理剖析

林冲解开枷锁,枷展本领,水浒哲理剖析

时间:2024-05-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约束太过事不顺——林冲去枷展手脚林冲在发配沧州的路上,被柴进接到庄上,柴进设盛宴款待林冲,正在饮酒闲聊之时,有庄客来报:“教师来了。”柴进给了两个公人十两银子,开了林冲的枷具。林冲手脚伸展开了,亮出本事,只几棒就把洪教头打倒在地。有些企业领导人认为员工就是孩子。约束太过,人的个性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人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林冲解开枷锁,枷展本领,水浒哲理剖析

约束太过事不顺——林冲去枷展手脚

林冲在发配沧州的路上,被柴进接到庄上,柴进设盛宴款待林冲,正在饮酒闲聊之时,有庄客来报:“教师来了。”柴进道:“快请来一起相会。”林冲起身看,只见那个教师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胸脯,来到后堂。林冲寻思:庄客称他为教师,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于是急急躬身道:“林冲谨参。”那人不理不睬,也不还礼。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二位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很不满意洪教头的无礼举止。

洪教头问柴进:“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款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瞧不起林冲,一下子跳起身来叫:“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林冲本不想比棒,无奈柴进执意让林冲与洪教头比,只得答应了。

此时明月高悬。两位教头在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回合棒,只见林冲突然跳出圈子,叫一声:“少歇。”柴进问林冲为什么不使出本事来,林冲却说小人输了。柴进不解,说未见二位较量,怎道便是输了。林冲说:“小人只多了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我一时疏忽,这个容易。”柴进给了两个公人十两银子,开了林冲的枷具。林冲手脚伸展开了,亮出本事,只几棒就把洪教头打倒在地。

管理当然需要“管”。但是,如果管的人干得多,而被管的人却干得少,这种“管”就有问题了。

先谈对子女的“管”。

大学者钱钟书教女有方,奉行“不教”主义。他常说:“教子不可太严。”他对女儿钱瑗从不严加责备,也不确定所谓的“目标”让她去登攀,而是任其自然。在学习上,也不是手把手教,遇到难题,给她十几部词典,叫她自己去查,实在遍寻不得,钱老才给予指导。这反而造就了钱瑗极强的自主性、独立性。钱瑗后来留学美国,治学严谨,学有所成,颇有父风。钱钟书这种教育方法给她以指导、等待和激励,管得少,女儿却学得很好,很有作为。

反观我们的不少家长,从来都是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子女的一切,家长不是顺其自然,而是用自己的意志规定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必须弹钢琴、学舞蹈画画,必须按着父母的规定一步一步地走,去成龙、成凤。我们不少家长,信奉“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那一套,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成绩必须确保前几名,中学要上“重点”,大学要上“名牌”,孩子们从小就被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学习负担重、书包重,精神压力大,完全丧失了天真烂漫、活泼稚气的本性,简直成了“小老头”。

管理孩子应当不松不紧。抓得太死、管得太多、看得太紧、孩子就没有了活力和主动性,容易变成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思想的驯服的“工具”,不像是个孩子。在“高压”政策下,孩子的天性被扼杀,性格被扭曲,犹如一根弹簧,超过了弹性限度,必然断裂,孩子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完全不管,完全放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恐怕也行不通。既要管,但又不能太严、太死。(www.xing528.com)

管理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目标”管理法:给个方向,订出目标,放手放权。

当孩子是孩子时,应当把他们看成是孩子,不能抹煞他们的童心和天性。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应把他们还当成孩子,不要替他们设计人生,不要一步一步地发号施令,让他们自己展翅高飞闯天下。

有些企业领导人认为员工就是孩子。孩子很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得让大人操心,一举一动都得让人管着,不管就会出事。“员工=孩子”的观念,强调规则和约束,压制了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如果总是把员工当作孩子,那么员工就会像孩子一样不成熟,太幼稚,不能独当一面,不能信任,不能让人放心,即使授了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诸葛亮对待部下就如同对待孩子,什么都不放心,怕部下干不好误事,所以自己尽量多干,把本该部下干的工作也包办起来。这种观念既累死了诸葛亮,又使蜀国人才缺乏。

法国企业家威尔说:“年轻人不但希望自己的尊严得到承认,而且还要求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自由。对他们来说,最令人讨厌的是,他们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

何止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不愿当机器人,机器人只是机械地操作,哪有什么人性。有的人就是把下属当作是机器人,不顾部下的自主权,一个指示接着一个指示地发布,要求部下百分之百地遵循,使下级人员工作的自由度等于零。部下的能动性被死死地束缚住,积极性日复一日地递减,而且还会觉得上级不信任自己,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遇到突发事件,则不敢做主,从而造成损失。这种“管”法,看似有为,实则无为。

道家主张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与“有为”不同的另一种“为”。这个“为”,按我们对道家的理解,就是从事物的规律性出发,做事应遵循规律,不强为、不做作、不自寻烦恼。无为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即化有形为无形,顺其自然,不露痕迹。管得少,但大家干得多,干得好;管理少,但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强民富。对于个人来说,无为即不争名利,落个一身自由,无牵无挂无烦恼,顺应规律地做人做事。

约束太过,人的个性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人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人是有意识、有思想、有性格、有自觉、有理想的。当一个人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努力追求目标,积极地去办某一件事时,手脚会舒展开来,思维会开阔起来,事情就会做得更好一些;如果被动地去办事,手脚就放不开,事情多半不顺利。

管得少不等于不管。松下幸之助有一条“交给他又不交给他”的原则。工作交了下去,但还挂怀于心,要求下属提出报告,遇到困难时予以指示和鼓励,但是不要过分插手。对下属正常进行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只有当看到他即将“脱轨”的时候,才严格注视,及时干预。无为而治,“使众智”、“使众能”、“使众为”,让他人忠诚地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十项全能”。这样,自己既不需要殚精竭虑,事情办得又比自己亲身去办强得多,从而达到“有为”的高超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