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读《水浒》:柴进护林冲脱险,反向思维出奇效

读《水浒》:柴进护林冲脱险,反向思维出奇效

时间:2024-05-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反向思维出奇效——柴进护林冲脱险豹子头林冲雪夜杀了奸贼陆谦、富安、差拨后,喝了半瓮酒,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走了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吹,醉倒了雪地上,被柴进的庄客捉拿,当做偷米贼拷打。林冲住在柴进庄上,本已十分保险。柴进采取了反向思维法,让林冲大摇大摆地出城关、走大道,还真走出去了。柴进就这样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轻而易举地护送林冲出了城。

读《水浒》:柴进护林冲脱险,反向思维出奇效

反向思维出奇效——柴进护林冲脱险

豹子头林冲雪夜杀了奸贼陆谦、富安、差拨后,喝了半瓮酒,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走了不过一里路,被朔风一吹,醉倒了雪地上,被柴进的庄客捉拿,当做偷米贼拷打。柴进发现英雄林冲被吊在门楼底下,慌忙喝退庄客,亲自解下。林冲便在柴进庄上住下。

却说沧州牢城管营上报:林冲杀死陆谦、富安、差拨,放火烧了草料场。州尹闻报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沿乡村坊四处张挂,出三千贯钱赏金,捉拿林冲。林冲在柴进庄上听得风声紧急,对柴进说:“非是大官人不留小人,只因官司追捕太紧,挨家搜捉;倘若寻到大官人府上,犹恐连累大官人,我要投奔他处栖身。”柴进见林冲去意坚决,便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林冲投奔梁山泊王伦那里。但是,沧州道口,到处张贴着榜文,又有官兵把住道口,林冲如何安全出城呢?柴进心生一计。

大凡捕人风声紧急时,一般人的常规思路不外乎:

要么隐匿起来,避避风声,待过些日子风声不紧时,再设法离开。林冲住在柴进庄上,本已十分保险。莫说官府尚不敢到柴府上搜人,即便来搜,这么大的庄子藏个人太容易了。但是,林冲是条讲义气的好汉,一人做事一人当,坚决不肯再住下,此方法不行。

要么化妆,像武松那样。武松扮作行路道人,瞒过了四处把守的官兵。此方法虽可行,但柴进不似孙二娘,随手便可拿出一套极好的“化妆品”。

要么,不走城关,翻山越岭离去。但山高路险、野兽出没、无村无店,行走不易。

柴进采取了反向思维法,让林冲大摇大摆地出城关、走大道,还真走出去了。

次日,柴进备了二三十匹马,带了弓箭旗枪,架了鹰雕,牵着猎狗,一行人马都打扮了。林冲也穿上打猎的衣服,混杂在里面,一齐上马,向城外走去。城关把关的军官看见柴进一行,彼此都是熟人。军官起身问道:“大官人又去快活!”柴进下马问道:“二位官人为何在此?”军官道:“沧州太尹行移文书,画影图形,捉拿犯人林冲,特差我们在此把守,对过往客商,一一盘问,才放出关。”柴进笑道:“我这一伙人内夹带着林冲,你怎么不认得?”军官也笑道:“大官人是识法度的,肯定不会夹带林冲出城,请尊便上马。”

柴进就这样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轻而易举地护送林冲出了城。可见,林冲得以顺利出城,一是依赖柴进一行人为其做了“包装”;二是由于柴进的逆向思维,越是不躲不藏、大摇大摆,越不容易被怀疑;越是落落大方、镇静自若,越不容易被识破。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从众人常规考虑问题的相反方向去考虑问题、认识事物,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补充。它是一种创造型思维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求异思维。

逆向的方法,其特点是反过来想,达到异途同功。

逆向之一:把复杂的事情往简单方向想想。

有时候问题想不通,并不是问题本身太复杂,而是因为我们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例如猜谜,许多谜语并不复杂,但如果非往复杂上想不可,反而不得其解,等人家告诉你谜底时才恍然大悟,哎,这么简单呀!

有一家工厂用的冲床常发生事故,易造成操作工人的手指伤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许多方案,力图让冲床在操作工的手接触冲头时自动停车。采用过光电管红外线、超声波、电磁波等许多复杂的检测控制手段,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一天,有个人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而且非常简单,让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两边扶手上各装一个开关,只有它们同时接通时,冲床才能启动。操作工两手都在按开关,不可能接触冲头,怎么会发生事故呢?

解决复杂的问题,要抛开复杂的思维,立足简单。爱因斯坦在总结他的研究时深刻地指出,科学理论就是试图把大量现象加以整理,把它们化为一种“简单的形式”,一直到我们能借助少数简单的规律来解释可能是很大量的现象。人生的问题也是很复杂的,人生应当注意的方方面面太多,也应当把人生要旨概括、简化。

逆向之二,做的事情往不做的方向想。

做了,可能做得不尽如人意,那就干脆试试从不做的方向实现目标。(www.xing528.com)

一位缺了一只胳膊的残疾人到一个农妇家乞讨,农妇让他把一些砖挪挪位置。残疾人不高兴了,说:“你这不是难为人吗?你明明知道我有残疾,吃你顿饭还得替你搬砖。”农妇没有说什么,自己用一只手搬起砖来,残疾人见状十分羞愧,也干起来。几年以后,一辆轿车停在农妇家门口,下来一位老板模样的人,他对农妇说,我就是几年前的那个乞丐,今天特意来感谢您,是您当年教育了我:人应当自立。农妇帮助人的思维同样高人一筹,以“不帮”达到“大帮”的目的。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从造箭方向想,偏从不造的方向想,反倒成功了。最初的汽车行驶时噪声较大,单调乏味的噪声令驾驶者心烦,影响情绪和注意力。人们从减噪的方向想了很多办法,工序复杂而且效果不明显。有人干脆不去减噪了,他们在汽车里安装了收音机,让优美的音乐压倒噪声,司机的心情好了,交通事故也大为减少。

经营管理上这种以“不做”代“做”的例子也不少。国际银行曾做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广告,美国所有电视节目在黄金时间屏幕同时黑了10秒钟,最后只打出一行字幕:国际银行占用您宝贵的10秒。这条根本不费事的广告果然收到奇效,第二天,整个美国都在议论国际银行,使之家喻户晓。这一广告从“不做”的角度展开创意,收到比“做了”还显著的效果。

逆向之三:正面看不奏效的事情反过来看看。

有一个阿凡提的故事,说的是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掉牙,便召集大臣释梦。一位大臣说:“梦见掉牙,预示着您全家人比您先死。”国王很不高兴,无人再敢妄言。阿凡提从容地走上前去,对国王说:“梦见掉牙,预示着您比您全家人长寿。”国王十分高兴,重赏阿凡提。其实大臣与阿凡提的话本意是一样的,但是大臣从谁先死的角度释梦,阿凡提从谁长寿的角度释梦,显然阿凡提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表达角度。

有两个基督教徒一起去教堂,其中一个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牧师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退下去,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在吸烟时能否做祈祷?”牧师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可能会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扫地是把尘土往外推,一则扬起的灰尘呛人,二则无法消除大量灰尘。有一位叫赫伯布斯的人心想,往外推尘不行,那么住里吸尘行不行呢?试验结果证明吸尘的方法是可行的,于是带有灰尘过滤装置的吸尘器诞生了。

逆向之四:把事物的缺点往优点方面去想。

我们经常面临某一事物的弊端,可是,某一种事物中的缺点,在另一种事物上可能被利用,去解决疑难问题。例如,摩擦力损耗了车轮和我们的鞋底,阻碍车辆的前行。汽车、拖拉机、自行车轮胎上都有各种凸凹不平的花纹,避免车轮打滑。冬天汽车在通过冰冻的道路时,甚至为了增大摩擦,常在后轮上缠上铁链防滑。钢丝钳口是靠摩擦力夹紧物件的,所以钢丝钳口上都刻制着花纹。在日常生活里,常常需要把绳子打结;我们钉纽扣,把线头绕许多转,然后把线扯断,纽扣就牢牢地缝在衣服上,这也是摩擦力的应用。运用反向思维,面对弊端,利用弊端,化弊为利,这就是弊端逆用法,或曰缺点逆用法。

国外一造纸厂因未弄清配方,造成一批纸张报废,这批纸吸湿性太强,用钢笔根本写不成字,一下笔就洇成了一大片。写字洇是这批纸的缺点,吸湿性强则是这批纸的优点。有心人发现这种废品有用途,于是回忆配方,最后生产出吸水纸,这种新产品立即畅销市场。可见,任何事物若有一弊,则必有一利。

善用逆向思维,进行弊端开发,便可以转弊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出奇制胜。

逆向之五:出现事故时,想一想它能否变成发明。

古代,中国人埃及人罗马人石灰来做建筑材料。石灰被人用了数千年,一直到史密顿遇上了倒霉事为止。英国海峡群岛的一座灯塔,突然失火烧毁了,工程师史密顿负责重建这座灯塔。当史密顿看到运来的石灰石时,不由得失声惊叫起来:“这石头怎么带有黑色,它混有太多的土质,用这种次品原料怎么能建造高标准的灯塔呢?”可时间紧迫,来不及再调运优质石灰石,只好将就着用了。不料,用这批石灰石烧出来的石灰,性能居然好得出奇,将石块黏结得特别结实。史密顿马上对这些石灰石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这些石灰石的确不纯,其中竟含有多达20%的黏土,史密顿因祸得福发现了水泥的配方。

事故和发明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在许多人公认的事故中,往往隐藏着同样可以导致发明,变失败为成功,变劣势为优势的机遇,全在于一个巧字,在于思维的活跃。

逆向之六:当克难时想想,能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除了上述的逆向方式之外,还有一些逆向途径:结果不太妙,要回过头来问过程,不能总在结果上纠缠。进攻不力时要在退却中找答案,也许退中也蕴藏着进。硬干不成功要回过头来想软招,用柔力,以柔克刚,反之也可——“软”的行不通,不妨来来“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