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川剧有二十年,魏明伦在振兴川剧中立了大功。
二十年来,他一共写了《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好女人·坏女人》九个大戏,其中两戏与人合写。他的戏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在省内外乃至海外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四个。明伦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顾问。
人称明伦为“奇才”“怪才”“鬼才”之类,不一而足。不论称什么,明伦的确很有才华。我亲耳听见过巴金、曹禺、阳翰笙、贺敬之、周巍峙、陈白尘、吴祖光、任白戈、沙汀、艾芜、马识途等许多前辈作家和戏剧家这样称赞他。难能可贵的是,不仅老观众喜欢他的戏,青年观众也如此。我曾和大学生一起看《巴山秀才》,大学生的反映非常锐敏。他的戏上座踊跃,一开演则鸦雀无声。观众随剧情发展,或放声大笑,或突发惊叹,或伤心流泪。戏剧欣赏水平较高的上海观众也是如此,以至谢幕时很难收场。我也是他最忠实的观众和读者之一。
明伦从小涉足和热爱川剧,自学成才,文学和戏曲功底深厚。他的创作思想超前,与现实紧密结合,观众既能得到艺术享受,又能受到思想启迪。记得周扬在看完《巴山秀才》后,拉着明伦的手说:“戏写得很好,特别是孟登科死前说‘醒时死,死时醒’,我感受太深!”故事情节,都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大悲大喜,跌宕起伏,观众不愿看掉任何一个细节。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看后历历在目,叫人难以忘却。唱词和台词,或引经据典,或用民间俚语,或采现代流行词汇,把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他敢于创新,作了各种探索,真正做到“一戏一招”。他用“曲高和众”赢得观众,不媚俗,不搞品位低的东西。谁说我们的观众不能鉴别、没有水平?我十分赞同我省一位川剧评论家说的:“若要人迷戏,先要戏迷人。”比如恋爱,如你人品不好、面目可憎,一定要对方爱你,办得到吗?不管你打造什么平台,营造何种氛围,进行什么勾兑和磨合,碰得头破血流,也不会撞出所谓爱情火花。明伦的《中国公主杜兰朵》中的无名氏,看柳儿带给他的杜兰朵的画像,第一眼心驰神往,第二眼走火入魔,第三眼坠入爱河。明伦能使他的戏迷人,迷到这样“一见钟情”的程度。当然比喻常是从某一点来说的,不能求全,不需深究。
魏明伦(右)陪巴老在自贡看魏明伦专场。1987年。(www.xing528.com)
明伦能做到这一点,正如马老所说,是“他更有智慧、更有非凡的创造力”,同时也与他的敬业精神分不开。他刻苦努力,广泛听取意见,一个本子往往修改多次,多至十几次,才能定稿。他的创新,例如用过电影手法,京官说京腔,无锣鼓戏等,都曾受到一些非难。无锣鼓戏《岁岁重阳》刚上演,有人就说“难道以后川剧都不要锣鼓了”?其实,并没有人把它定为样板,而魏明伦痴心不改,一往直前,又另有新招了。受非难最多的是《潘金莲》。为此,德高望重、文武双全的张爱萍将军多次肯定明伦所写的潘金莲这个人物的转化,并非一开始就是淫妇,也写出了她的堕落和犯罪的过程。当然这并不是说再不能争论如何写潘金莲这个人物了。明伦还受到一些攻击(这不是指学术讨论),他有委屈,不过是对朋友们讲讲而已,一般不回击,更不影响自己写作。
马识途老人,作为省作协主席,非常关心和爱护魏明伦。马老多次与我交谈过魏明伦的情况和对他的看法。去年省委宣传部表彰阿来、魏明伦的大会上,马老充分肯定魏明伦的戏剧创作成绩和才华,说魏明伦“至少是个奇才,正在向天才的剧作家的路上走去,如果他愿意走下去的话”。马老把魏明伦与莎士比亚的处境和经历相比,说了许多勉励魏明伦的话,魏明伦受到很大鼓舞。全国文艺界对马老的讲话也很重视,上海《文学报》转载,《作家文摘》刊登。马老的讲话反映了众多人士的期望。
正如魏明伦自己所说,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没有新时期他不可能作这么多的探索。魏明伦是在川剧处于低谷之时出现的,他的出现从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上极大地振兴了川剧。加上徐棻等剧作家的创作,就可以回答川剧是振兴了,还是振“朽儿”了。魏明伦是当前全国最出众的剧作家之一,也是川剧剧种的代表人物。过去我任职时,在省委和许川同志的领导下,与明伦打过不少交道,为他做了些后勤工作。对明伦的创作也有某些建议和提醒,他总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我现已散淡多年,成为戏曲中头戴东坡巾方形帽的老“员外”,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在外当“帮腔”或当“吼班”了。在振兴川剧二十周年之际,作为一个振兴川剧的积极分子,我向明伦表示祝贺和感谢,期盼他万变不离其宗,为振兴川剧作出更大贡献,不负大家的期望。并借此对全省川剧人和支持振兴川剧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人们不会忘记你们在困难之时,努力地浇灌了川剧这朵花。让我们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为振兴川剧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2年5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