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安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西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西安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之地,有着3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及1100多年的建都历史,周、秦、汉、唐等许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历史朝代都在此留下重要的文化遗迹,尤其是汉唐时期,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加上两朝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又是文人学士的聚集地,因而文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独特的历史古迹、文化遗迹等遍布整个市区,大量的诗文和碑刻、典籍、绘画、音乐、戏剧等方面的多种实物和其他文化遗存,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西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据统计,“在西安2148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有2081个,占总数的96.88%;自然类旅游资源单体67个,仅占总数的3.12%。”(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等.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第197页。)2004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观念,以及“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西安市的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2008年12月4日至5日,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胡悦就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动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讲了6点意见。他指出,国务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实现陕西省委确定的“文化强省”战略目标,这些都要求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其次,要以思想的大解放,开创改革的新局面。第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面上展开、向纵深发展,各个单位要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着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以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第四,认真落实已有政策,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作用。第五,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并要求西安发挥其在陕西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龙头作用。自此以后,西安的文化产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2009年,西安市旅游业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
(二)西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与丰厚的文学旅游资源相比,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能真正发挥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
西安在陕西的旅游业发展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这是由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所决定。但是,长期以来,西安的旅游业发展仅仅是局限于西安一个城市,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这也就导致了西安乃至陕西的旅游发展的畸形,即70%的游客到陕西旅游就是到西安旅游,造成其他城市旅游资源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陕西旅游资源的浪费。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没有能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西安作为千年帝都,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级别相对较高,占绝对优势。西安的旅游资源组成结构呈“金字塔”形,目前已开发的资源主要为省级以上级别类型。旅游资源的密度大,分布广,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城区、近郊和临潼区,其次为长安、蓝田、户县、周至等县区。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初步开发状态。从总体上看,开发利用很不充分,据估计,目前西安“还有75%的资源有待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按照传统的静态展示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文学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那些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如果开发方式不得当,对于普通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旅游重复率和滞留时间不够理想,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人文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
西安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所推出的拳头产品,主要是以文物古迹为主体的线路和景区,多为陵墓型、博物馆型,不能优势互补,以西安为中心的东线一日游、两日游,西线一日游,北线一日游,多年来没有多大改变,模式陈旧,且差异性不强,吸引力弱。观光型产品多,休闲类和特种旅游产品少,旅游资源功能结构相对单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特品级的旅游资源,也以浏览观光为主要开发形式,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较差,满足度不高。
4.旅游物品开发落后,尤其是缺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
西安市各旅游点出售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仿制兵马俑、青铜复制品、玉器、瓷器等工艺品,产品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或制作粗放,有特色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工艺品、纪念品极为缺乏。游客购买的兴趣不大,创收能力落后于其他地区。这与西安市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严重缺失,尤其是制作成本低、价格低廉、文化含量丰富的纪念品开发几乎是空白。
5.管理分散,旅游相关部门协作不力
由于人文旅游资源所属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不同部门分割治理,没有注重发挥合力优势,造成人文旅游资源分属省、市、区三级,涉及文物、园林、建设、宗教、文化艺术等众多相关部门,使旅游市场条块分割,与当前大合作、大效益的治理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差距,造成丰富的资源,较低的效益,成为制约西安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www.xing528.com)
(三)对西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要提高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品牌地位,就必须在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多动脑筋,多下工夫,充分利用西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提升西安的城市竞争力,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大都市。
1.积极创新,提升形象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商务旅游等已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要想提升西安的旅游城市形象,就必须更好地利用西安丰富的人文资源,突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加大对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形成以西安城市为依托,以文物古迹为主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补,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旅游景观区,从而形成西安古都旅游区,临潼旅游区、四大遗址保护区和秦岭旅游带等三区一带的景观格局。同时,还要不断推出新一代的人文旅游产品,使市区内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大,在已开发的秦兵马俑及其博物馆、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等这些有形的文化旅游产品基础上,应大力开发西安的秦文化、唐文化等无形的旅游产品,使西安的秦风唐韵在国内外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2.全省一盘棋,加大整合力度
人文旅游资源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其整体性和连续性。以陕西的文学旅游资源为例,当年杜甫在长安久居,留下了众多的不朽诗篇,与此相联系,杜甫也在陕西的延安、铜川、咸阳、宝鸡等地留居或滞留,也留下了不少的优秀诗篇。再比如,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渲染,为历代读者所知,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故事中涉及的陕西景点就有好几个,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临潼的华清池和长安的长生殿,而杨贵妃的悲剧则发生在咸阳的兴平马嵬坡,而《长恨歌》一诗却写于周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与此相关的景点、相关的诗人作家、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等联系起来,立足全陕西进行整合,而不是仅限于西安市的范围。仅仅这样一个例子,就联系了从东至西“临潼—西安—兴平—周至”这几个景点。类似这样的可以进行全面整合的景点在陕西境内有很多,西安应该在这一方面主动出击,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做陕西的龙头。
3.突出个性,深度开发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作为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拥有丰富的文学旅游资源,成千上万的诗人骚客在长安为官、留居或小住,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与丰富的文学遗产相比,西安乃至陕西的众多旅游景点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是粗浅的,有部分景点甚至连初步的开发都谈不上,更遑论深度开发了。在西安的许多景点,我们很难看到有关诗人、作家的介绍,也没有他们的作品,像李白、杜甫、陆游这样的大诗人,更多的也只是在导游词中一语带过。这对于那些想通过旅游来深度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汉唐文化的游客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所以,在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时,必须考虑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地开发,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要。
4.与时俱进,发展动态旅游
应该说,在发展动态旅游这一方面,作为省会城市的西安,在陕西省各市中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极为迅速,以往静态的观光型旅游已无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就西安的人文旅游资源来说,更应与时俱进,合理开发。华清池景区、大明宫景区、秦岭景区所开发的动态文化旅游,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值得总结。这些景区以丰富多样的动态实景,再现盛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唐华清宫梨园的仿唐乐舞、宫廷茶道、仿唐沐浴、贵妃伴驾等,收到了良好的效益。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斥资亿元,倾力精心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在真山真水实景实地中,让这段人间至情和大唐盛境再现和复原在华清池畔,博得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再如大唐芙蓉园里每日上演的大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亦吸引着大量游客。史诗剧情纪录片《大明宫》播出之后,也得到好评。西安旅游业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风景名胜的文化内涵,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主动性,变静态旅游为动态旅游,由此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5.积极宣传,扩大市场
西安作为一个旅游型城市,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和闻名景点,整
体宣传对其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相对薄弱,近年来,对西安的宣传有所发展。2006年,西安旅游推介会在香港举办;同年,西安的宣传大篷车走进洛阳、郑州等近10个城市,中央电视台首次出现了西安旅游形象,这些都为西安的宣传与促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让西安的旅游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扩大了旅游市场。2007年西安市又选出20位旅游推广大使,组成了专业的宣传促销队伍,成为助推西安旅游业更强大的力量。2010年3月召开的陕豫旅游合作恳谈会上,陕西省旅游局与河南省旅游局签订了两省旅游合作协议,将以便利的高铁条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共建区域旅游合作新格局。两省旅游合作协议约定,两省旅游管理部门将推动旅游区域合作纳入主要工作目标,制订合作计划,形成整体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区域合作框架,建立和完善富有成效的专业协调机制与平台,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格局。这些举措对发展西安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还应该不断创新,为西安的城市旅游推波助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