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史记》犀利游侠列传:朱家、剧孟和郭解

《史记》犀利游侠列传:朱家、剧孟和郭解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游侠列传第六十四速读《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事迹。但这种游侠的民间声望又严重威胁了封建统治秩序,而为统治者所忌。韩非在《五蠹》中,将游侠视为危害社会的蛀虫,认为任侠之人往往因私蓄武器、藏匿亡命而触犯国家禁令。在司马迁看来,游侠的行为虽然不符合封建法制的要求,然而其重然诺,守信义。只可惜倍受司马迁推崇的游侠郭解,还是受到了官府的打压。

《史记》犀利游侠列传:朱家、剧孟和郭解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速读

《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事迹。游侠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优点是行侠仗义,扶弱锄强,济危救困,说话守信用,干事情一定要成功,有一股舍生忘死,慷慨壮怀的豪情;但其缺点是凶猛残忍,往往为一点怨隙小事杀人,甚至联合同党或强绅豪族,欺凌良善百姓,干犯国家法纪,破坏社会秩序。

本篇列传所描写的三位侠士中郭解是司马迁最敬佩、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人物。他少年时,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到年长懂事后,又改变品性,遵守国家法纪,待人“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振人之命,不矜其功”。深明大义,不再因私怨而乱杀人。并且因此而声望日隆,以至于当时的权贵卫青大将军都在皇帝面前替他说情。但这种游侠的民间声望又严重威胁了封建统治秩序,而为统治者所忌。所以,他家贫不够迁徙标准,皇帝一定要徙他;官吏奏他无罪,公孙弘一定要杀他,并且是用大逆不道的罪名族杀之!

郭解的死是由于他手下人干了杀人勾当。像他侄子砍了杨椽的头,他的门客把杨家进京告状的人杀死于皇宫门前,把一位批评郭解的儒生也杀了还割其舌头。这些罪行,虽然并不是郭解主使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但其杀人手法及凶残程度实际上是郭解年轻时行为的翻版。郭解尽管后来改变了心性品格,可是他的手下人却没有变;或者是他表面上用“以德报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但实际上继续“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仍然纵容手下人去杀人。郭解这种既有改变又不能彻底改变,善恶兼集于一身,就决定了他必然被杀的悲剧命运,也是司马迁和我们一样,对他既同情又惋惜不已的原因。本文节选了文章开头韩非子对侠士的评价以及描写郭解的一些段落供读者赏析。

精彩选录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⑤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注释

①术:方法。此处实指权术。②怀:怀抱。独行:特异之行,不同凡俗的操节。③轨:车轨。 “不轨”犹言“不合”。正义:指当时的道德准则法律矜:自我夸耀。⑤伐:夸耀。

译文

韩非子说:“儒生以儒家经典来破坏法度,而侠士以勇武的行为违犯法令。”韩非对这两种人都加以讥笑,但儒生却多被世人所称扬。至于用权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的职位,辅助当代天子,功名都被记栽在史书之中,这本来没有什么可说的。至于像季次、原宪,是平民百姓,用功读书,怀抱着特异的君子的德操,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当代世俗之人也嘲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现在的游侠者,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法律的准则,但是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肯于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已经经历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却不自我夸耀本领,也不好意思夸耀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

清人姚苎田在评价游侠时说:“游侠之士,要是人生极意好为苟难之事,若以富厚豪公子挥金结客者当之,则一文不值矣。”

编者点评(www.xing528.com)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游侠在民间悄然兴起。他们蔑视法律,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其所为无形中威胁到封建法制,因此遭到了韩非子等众学派的敌视和攻击。韩非在《五蠹》中,将游侠视为危害社会的蛀虫,认为任侠之人往往因私蓄武器、藏匿亡命而触犯国家禁令。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很少记载游侠的事迹。游侠多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但是他们的仁义守信和行侠仗义的美好品质,广为老百姓所称颂,就连太史公也从心底里赞赏他们。在司马迁看来,游侠的行为虽然不符合封建法制的要求,然而其重然诺,守信义。他们见义勇为,济人急难,其言行一致、奋不顾身的操守自成一派,是一个优秀群体,故此特将他们记载在正史里。只可惜倍受司马迁推崇的游侠郭解,还是受到了官府的打压。不过,游侠是当时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群体,它的出现是因当时的社会还极不稳定,法制还很不健全。

精彩选录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注释

①阴贼:内心阴险狠毒。②不快意:不满意。③剽攻:抢劫。嚼:通“釂”,干杯。⑤微知:暗中探知。

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其余时候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

《史记菁华录》评价郭解其人曰:“朱家、剧孟,一以振人之意为主。郭解则急欲著己之奇,如人杀姊子,必令其窘急自归,然后舍之。”

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编者点评

郭解少时残忍狠毒,杀人不眨眼,做过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尽管后来他改变了心性品格,但其内心依旧如故,只是表面上用“以德报怨”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实际上继续“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仍不免于突然为小事怨怒行凶。当时有些少年仰慕他,也常常为他了结私怨,却不让他知道。如一次郭解的门人听到一个儒生非议郭解,便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玩弄权诈之术,有人为他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应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后来就诛杀了郭解的家族。郭解这种既有改变又不能彻底改变,善恶兼集于一身的性格特点,就决定了他最终被杀的悲剧命运。太史公惋惜地评论郭解说:“天下的人们都仰慕他,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唉,可惜呀!”是啊,如果郭解言行和心态上始终如一贯彻着与人为善的良好目的,最终又何至于落到如此下场。这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