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袁盎晁错列传》速读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袁盎晁错列传》速读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速读《袁盎晁错列传》是汉初名臣袁盎和晁错的合传。本文节选了袁盎直谏的几个典型事例和晁错被杀的故事供读者赏析。官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宦官赵同倚仗自己受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盎骑,并车揽辔。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袁盎晁错列传》速读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速读

《袁盎晁错列传》是汉初名臣袁盎和晁错的合传。袁盎(约公元前200年~约前150年),字丝,个性刚直,有才干,被时人称为“无双国士”。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后来因病免官,闲居在家,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晁错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晁错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还写出了《论贵粟疏》、《言兵事书》、《说景帝前削藩书》、《募民徏塞下书》等大量政论性文章。他发展了汉高祖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主张将内地游民迁到边塞屯田,既开发了边疆,又减少了内地对边塞的支援,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晁错在任太子家令时,就上书文帝《言兵事三章》(后人称为《言兵事书》)分析自高皇后以来对匈奴一直消极抵抗,片面求和的危害性,提出了“募民徒塞屯田”的主张,文帝采取了这一主张,“绝匈奴不与和亲”,令大批内地人迁往边疆屯田。晁错为人刚直在政见上与群臣又每每不合,引起众臣嫉恨。又加之晁错的“削藩”主张,引起了诸侯不满,另外景帝优柔寡断,于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七位诸侯王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威逼景帝,景帝无奈,曰:“吾不爱一人而谢天下”,腰斩晁错于西安东市,时晁错四十六岁。

本文节选了袁盎直谏的几个典型事例和晁错被杀的故事供读者赏析。

精彩选录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官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注释

①大体:指有关大局的道理。②夹乘:皇帝左右的护卫。③刀锯余人:指受过宫刑的人,即指宦官。

译文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倚仗自己受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道:“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一次,使他毁谤您的话不起作用。”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精彩选录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侥幸。今陛下骋六img104,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

注释

①峻阪:陡坡。②垂堂:靠近房檐。③骑衡:倚在楼台的栏杆上。

译文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奔驰而下。袁盎骑着马,紧靠着皇帝的车子,还拉着马缰绳。皇上说:“将军害怕了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座时不靠近屋檐边,家有百金财富的人站的时候不倚在楼台的栏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险而心存侥幸。现在陛下放纵驾车的六匹马,从高坡上奔驰下来,假如有马匹受惊车辆毁坏的事,陛下纵然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这才停止了这种危险的举动。

精彩选录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www.xing528.com)

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却席翳赖。朝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

——唐·司马贞

注释

①引却:向后拉退。②适:恰好。③语:告诉。

译文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和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是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宫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厚厚地赏赐她。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皇上这才高兴起来,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编者点评

袁盎对于获得政治名望十分热心,他为人直言敢谏,常慷慨激昂称引大道理,有时却不免心机太重。太史公说袁盎“好声矜贤,竟以名败”,意为袁盎很看重声望,并因为贤德而自满夸耀。他虽然会做人,素日多行善事而很得人心,但很多时候似乎是为得到好的名望才这么做的。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强调等级名分,要求人们都按“礼”的规定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通过这几段中袁盎与宠臣、皇帝、后妃的几个典型事件的精细刻画,把袁盎的这种性格特征鲜明地突现了出来。后来,袁盎因卷入皇家夺嫡之事而死于非命,其实,这是名声害了他。他自得于自身的名望而惹来不少事端,种下被人怀恨的恶果。《庄子》主张无善无恶。认为作恶会受到惩罚,行善虽然会得到名望,但这个名望像刑罚一样对人伤害很大。所以聪明人躲避名望如同避水火。出名并不一定都是什么好事,袁盎的事情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精彩选录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景帝即位,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唐·司马贞

注释

①枝郡:指诸侯国四周边缘上的郡。②疾:痛恨。③吾去公归矣:我要离开你回去。

译文

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回去后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了。

编者点评

晁错一心为汉室尽忠,为巩固刘氏政权而置个人性命于不顾,但是到头来不仅成了替罪羊,也成了景帝用来祈祷平息叛乱的祭品。自古以来忠君须有道有术,也就是方法要对头。晁错的悲剧和他的性格有直接关系,司马迁在介绍其为人时说他“峭厉刻深”,为人过于严肃,又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这就使得他没有任何人缘可谈。而他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之状却浑然不觉,只依仗皇上的宠信,便以为天下事无不可为,终于被政敌陷害致死。而他削藩的方法也不对,如果使用贾谊的方法,“众建诸侯而消弱之”,即便吴国会反,其他诸侯王未必会跟着造反,晁错也就不会被杀。晁错的这个缺点在现代社会较普遍,不会拐弯,苛刻乖张,为人做事不留余地者比比皆是,这与当前社会人心浮躁的现实有关。我们要以晁错的悲剧为鉴,时常反省自身的缺点,为人处世要注意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