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留侯世家》速读:刘邦功臣张良传记

《留侯世家》速读:刘邦功臣张良传记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速读《留侯世家》是刘邦开国功臣张良的传记。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五日平明,良往。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良夜未半往。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精彩选录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

《留侯世家》速读:刘邦功臣张良传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速读

《留侯世家》是刘邦开国功臣张良的传记。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以“摇羽毛扇”的“谋士”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他没有军功,也没有具体的行政职务,只以高级幕僚的身份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拾遗补缺,但他实际所起的作用却是极其重要的。张良为人城府极深,心计莫测,足智多谋,能审时度势。刘邦曾评价他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司马迁在此篇文章中为我们刻画张良这个人物时,紧扣他能隐忍待发、以柔克刚的特征展开铺陈。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从张良性格特征的转变开始叙起,张良年轻时血气方刚,曾行刺过秦王,但后来得到《太公兵法》,熟读其中的“黄老”之道后,性格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他的隐忍待发、以柔克刚的特征用于对付敌方或异己同僚,就表现为欲取先与,后发制人;对付他的顶头上司,则表现为淡泊无为,明哲保身。如攻崤关秦军时,他主张先派人以奇珍异宝贿赂秦军守将,约好连和,使其思想松懈,后突然向其发起歼灭性进攻。项羽军来到鸿门,要进攻刘邦,张良出主意,让刘邦与项羽结亲联姻,并向项羽谢罪、献礼,稳住项羽,后又烧掉栈道,以示无东进之心,转移项羽的战略目标,为将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韩信破齐后想自立为王,派来使者向刘邦汇报,刘邦听后怒不可遏,这时张良出主意,让刘邦先授韩信齐王印,已预示着将来诛灭韩信的意向。张良深知宦海险恶,与君王可共患难,却难以共享安乐的道理,况且他深知刘邦的为人,所以在刘邦面前,总是表现出低调无欲,实际是以柔克刚,远事避祸。因而在刘邦建国后,韩信、彭越等大将都被杀了,甚至连萧何樊哙这种刘邦的铁杆亲信也被迫入狱,而只有张良始终深得刘邦的信任。司马迁深刻理解张良其人,对其后期不建言,能躲就躲的样子并无责怪,而是对当时张良所处的那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予以批评。本文为读者节选了张良邳下得书和谏阻分封的故事。

精彩选录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

①圯:桥。②鄂:通“愕”。③《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作的一部兵书。

译文

张良闲暇时在邳桥上散步,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到了,并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到了,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真德秀曾在《史记评林引》中称赞张良:“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

编者点评(www.xing528.com)

这里描写张良性格转变的一个关键事件,老者在几次约见中渐渐挫败了张良身上的刚勇之气,增加了其隐忍之性,并送他一部《太公兵法》,让他熟读温习。从此他逐渐精通黄老之学,兵者诡诈之术,性格也判若两人。他开始懂得什么时候该韬光养晦,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奋勇出击。一个人的性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精彩选录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未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注释

①“武王入殷”四句说明武王所为与纣王相反。②偃革为轩:意即息兵罢战。偃:停止、废止。革:革车即兵车。轩:大夫以上的贵族乘坐的车子。③桡:屈服。④辍:中止。哺:咀嚼着的食物。⑤竖儒:对读书人的鄙称。

译文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接着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后代于杞国,那是估计到能制桀于死命。当前陛下能制项籍于死命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封商朝的后代于宋国,那是估计到能得到纣王的脑袋。现在陛下能得到项籍的脑袋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后,在商容所居里巷的大门上表彰他,释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筑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筑圣人的坟墓,在贤人里巷的大门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们前向他致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三个原因。周武王曾发放巨桥粮仓的存粮,散发鹿台府库的钱财,以此赏赐贫苦的民众。目前陛下能散发仓库的财物来赏赐穷人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四个原因。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废止兵车,改为乘车,把兵器倒置存放,盖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动用武力。现在陛下能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五个原因。周武王将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面,以此表明没有用它们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让战马休息不再使用它们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六个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面,以此表明不再运输和积聚作战用的粮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运输、积聚粮草了吗?”汉王说:“不能。”张良说:“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七个原因。再说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离开他们的亲人,舍弃了祖坟,告别了老友,跟随陛下各处奔走,只是日夜盼望着想得到一块小小的封地。假如恢复六国,拥立韩、魏、燕、赵、齐、楚的后代,天下从事游说活动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们的主上,伴随他们的亲人,返回他们的旧友和祖坟所在之地,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这是不能那样做的第八个原因。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编者点评

此段中张良对时政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励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可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这样,分封便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来取得胜利呢?在现代社会里,作为领导,要懂得用人之道,应该严格遵守赏罚分明的原则,属下有功,就应该论功行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