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家第十
《楚世家》记述了楚国从兴盛到灭亡的完整历史。楚是周初重要的异姓诸侯,与周之同姓诸侯鲁、卫、晋、齐等共事周成王。根据司马迁的说法,楚国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为帝喾的火正,因有功,被命名为祝融。以后其弟吴回继之。吴回第六子季连,芈姓,是楚人的直系祖先。季连的后裔熊绎被周成王封于楚蛮,给予子男之田的爵位,定都在丹阳。本文记述楚国史事,上始于颛顼高阳氏,下迄战国之末,时间跨度比其他诸侯世家都大。故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楚国的兴衰,其中把德政作为评价楚国政治的基础。首先,文章记叙了楚国君臣由于实行德政,把楚国从一个偏僻小邦发展成煊赫大国的历程。其次,文章还记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由于统治者德衰,楚国发生种种内忧外患,乃至任人宰割,备受屈辱,终于灭亡的历史变迁。论赞以灵、平二王为例,讲恃势而亡的道理,再次把楚国的兴衰纳入道德操行的范畴。但是作者由于个人经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尚未充分注意到楚国衰亡的根本原因就是楚国在贵族势力的干扰下而未能彻底地实行变法。
作者最善于在对比中让人借鉴历史。例如:楚庄王听取忠良的正面进谏使国家强盛,楚平王却轻信谣言,疏远骨肉、残害忠良。可见,在集权专制的封建时代,尽管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左右也能发挥作用。而在无健全法律、无强大机构制约君主权力的封建社会,左右发挥作用的好坏、正误便完全决于君主及其左右人的个人品质、德行的好坏了。贤明的君主能勤奋听政、结交贤才、集思广益、兼听兼信、实行改革,国家政治自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社会因此而出现过盛世。反之,昏庸的君主无视政事、寻欢作乐、暴虐无道、偏听偏信,国家政治自然昏暗,百姓遭殃。
精彩选录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原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硅①。”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②。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③齐,此持满④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注释
①执珪:楚爵功臣,赐以硅,谓之执硅。一说,战国时,楚国设置的最高爵位名。②国冠之上:即国家的最高官阶。③德:施恩惠。④持满:处在最高的地位。
译文
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派柱国将军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城邑。楚国又调军攻打齐国,齐王十分担心,陈轸恰好替秦国出使齐国,齐王说:“怎么对付楚国?”陈轸说:“君王不要担忧,请您允许我让他撤军。”于是陈轸立即到楚军中去会见昭阳,说:“我想听听楚国的军功法,打败敌军杀死敌将的有功之臣,将赏赐什么?”昭阳说:“授予上柱国将军的官职,封给上等爵位,让他手执珪玉。”陈轸说:“楚国还有比这个更尊贵的赏赐吗?”昭阳说:“令尹。”陈轸说:“今天您已经做了令尹,这是楚国最高的官位。我请您允许我打个比方。有人赠给自己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说:‘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喝的,请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就赏给谁这杯酒。’一个人说:‘我先画好了。’举起酒杯站起身又说:‘我能给蛇添上足。’等到他为蛇画好足时,后于他画好蛇的人夺过他的酒一饮而尽,说:‘蛇本无足,今天你替它添上足,这就不是蛇了。’今天您身为楚相,来攻打魏国,已打败魏军杀死魏将,没有比这再大的功劳了,可是官职爵禄不可能再增加;假使打不胜,您将要殉职丢爵,给楚国造成不好的声誉,这就是画蛇添足。您不如率军返楚,对齐施恩施德,这就是永处高位的策略啊!”昭阳说:“好吧!”于是率军离开了齐国。
编者点评
陈轸用画蛇添足这一寓言作比喻,使柱国将军昭阳明白,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丢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从而为齐国化解了危机。(www.xing528.com)
精彩选录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①,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②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於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③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太史公作此篇,前半力求简约,自“灵王”以下始放笔为之,遂如万里黄河,导源星宿,脉络分明,入中国后声势愈大,真能尽长篇文字之妙。
——李景星《四史评议》
注释
①从亲:合纵亲善。②门阑之厮:看门的差役。③责:责求,索取。
译文
十六年(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讨伐齐国,可是楚国正和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担心这种情况,就扬言免掉张仪相国职,让张仪去会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国君王最喜欢的无过于楚王您,即使我特别希望做看门小厮的主人,也比不上大王(喜欢您的程度);我国君王最憎恨的是齐王,我最憎恨的也是齐王。可是大王您却与他关系密切,所以我国君王不能侍奉您,这让我也不能为您做看门小厮了。如果楚王能为我关闭关口与齐国断交,那么今天您就派使都跟从我去秦领取秦曾夺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于地,如此,就会削弱齐国势力了。这样,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齐国,西方对秦有恩德,并增加商于六百里土地的财富,这真可谓一箭三雕了。”怀王十分高兴,于是把国相的玉玺赠给张仪,每天为他摆开酒宴,宣称“我又得到我的商于了”。大臣们都祝贺,唯独陈轸表示伤痛。怀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所以看重君王您,那是因为您与齐王友好亲善。今天还未得到商于之地就先断绝齐交,是孤立楚国的做法。秦国又如何要看重孤立无援的我国呢,一定会轻视楚国的。如果秦国先交出商于,尔后我们再与齐断交,那么,秦国的计谋就无效了。如果我们先与齐断交,尔后再去索取商于,那我们一定会被张仪所欺骗。您如果被张仪所欺骗,一定怨恨他。怨恨他,就等于西边兴起了秦国的忧患,北边断绝了齐国的友好。西边有秦的忧患,北边又与齐断交,那么,韩、魏两国的军队一定来攻打。臣因此而悲哀。”楚王不听陈轸的意见,于是派一位将军到秦国去接受商于了。
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一个就是本文所讲的楚怀王——熊槐;另一个是秦末的熊心,他是熊槐的孙子,初被立为“楚怀王”,后来被尊为“义帝”。后人区别两人常称熊槐为“前怀王”,熊心为“后怀王”。
编者点评
人生最难的事在于选择,因为无论你作出怎样的选择,失败的风险都将存在。为了增加选择正确的保险系数,我们必须广泛收集不同建议,尤其是那些持否定态度的意见。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刚愎自用,不听逆耳之言,有可能会招来一败涂地的惨剧。楚怀王就是这样,在张仪的诓骗中绝齐亲秦,后来一败涂地。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稳步前进,获得成功,就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行,不能只听信某一部分人的言论。当然,对听来的意见也要仔细分析,这样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