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速读晋世家《史记》,了解晋国七百年兴亡史

速读晋世家《史记》,了解晋国七百年兴亡史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晋世家第九速读《晋世家》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的晋国从成王削桐叶为硅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魏、韩、赵三家分晋止,大约七百年的兴亡史。在对晋国君王的叙述中,司马迁最赞赏的是晋文公,此篇世家叙述晋文公事迹的篇幅占到了五分之三。重耳即晋文公,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其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速读晋世家《史记》,了解晋国七百年兴亡史

晋世家第九

速读

《晋世家》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的晋国从成王削桐叶为硅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分晋止,大约七百年的兴亡史。本篇世家在讲述晋国史事时分两条线,一写它的外向活动,诸如外交、兼并、抗楚、争霸等等。二写他的内部矛盾,首先是公室骨肉间的篡夺仇杀,这在晋文公以前占主要地位;其次是公室与卿族之间的反复夺权,这在晋平公以前占主要地位,晋灵公和晋厉公都是为了打击卿族,强化公室不成而牺牲了性命;再次是公室已成傀儡,卿族之间的争权夺势占据主要地位,这就是评功以后有“六卿”到“四卿”,再到“三家分晋”的最后结局。晋国的内乱始自晋穆侯。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一太子,取名曰“仇”。晋国大夫师服认为,太子名曰仇,少子名曰成师,这是嫡庶名字的颠倒,预示着晋国将要发生内乱。果然,穆侯死后,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出奔,内乱开始。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君子所言:“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在对晋国君王的叙述中,司马迁最赞赏的是晋文公,此篇世家叙述晋文公事迹的篇幅占到了五分之三。晋文公从年轻时就好学不倦,善于把握时机,也善于驾驭人才,十七岁曾结交五位贤士,在国外逃亡十九年,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治民经验,后来终于返回晋国荣登君主宝座。在执政期间,他修明政务、施惠百姓、奖惩分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为世代公认的圣贤君王、春秋五霸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孔子称作“谲而不正”,司马迁没有固守孔子的旧教条,敢于冲破儒家的牢笼,表现了其崭新的讲民主、讲实效的思想境界。本文为大家节选了晋献公假道伐虢和重耳出逃的部分段落。

精彩选录

此时重耳、夷吾来朝。人或告骊姬曰:“二公子怨骊姬谮杀太子。”骊姬恐,因谮二公子:“申生之药胙,二公子知之。”二子闻之,恐,重耳走蒲,夷吾走屈,保其城,自备守。初,献公使士img49为二公子筑蒲、屈城,弗就。夷吾以告公,公怒士img50。士img51谢曰:“边城少寇,安用之?”退而歌曰:“狐裘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卒就城。及申生死,二子亦归保其城。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果有谋矣,乃使兵伐蒲。蒲人之宦者勃鞮命重耳促自杀。重耳逾垣,宦者追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翟。

注释

①蒙茸:散乱貌。②祛:袖口。

译文

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国君。有人告诉骊姬说:“这两位公子恨你诬陷杀死了太子。”骊姬十分害怕,因此又向献公造谣说:“申生把毒药放到胙肉中,两位公子事先都知道。”重耳、夷吾听到骊姬的谣言,也很害怕,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戒备森严地亲自保护着自己的城池。当初,献公让士img52给两位公子修筑蒲、屈城墙,现在还未修筑成功。夷吾把这事报告了献公,献公对士img53生气。士img54谢罪说:“边城寇贼少,何必非要修城墙呢?”士img55退下后作歌道:“狐皮袄的毛散乱了,一个国家有三个主公,我将服从谁呢?”士img56终于修好城。等到申生死后,两位公子也就各自回去防守着自己的城池了。

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6年),献公对两位公子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蒲城。蒲城有个叫勃鞮的宦者让重耳赶快自杀。重耳爬墙逃走,勃鞮追赶,割下重耳的衣袖。重耳得以逃跑,到了翟。

重耳即晋文公,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其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www.xing528.com)

编者点评

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出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再继续下去很可能身败名裂,甚至丢了性命,这时就要学会全身而退,全身而退并不是逃避困难,而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成就更大的进取。

精彩选录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之大夫宫之奇谏虞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子也,太伯亡去,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子也,为文王卿士,其记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之亲能亲于桓、庄之族乎?桓、庄之族何罪,尽灭之。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醜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傒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荀息牵曩所遗虞屈产之乘马奉之献公,献公笑曰:“马则吾马,齿亦老矣!”

注释

①虞仲:周太王次子,虞国远祖。②以其族去虞:意即带着整个家族离开虞国。③以媵秦穆姬:媵,陪嫁。这句的意思是为秦穆姬作陪嫁奴隶。

译文

这年,晋国又向虞借路讨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君说:“不能把路借给晋国,否则晋国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国与我同姓,它不应该攻打我国。”宫之奇说:“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逃走,因而未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是文王的卿士,他们的功勋都在王室中有记载,收藏在掌管盟约的官员手中。其定要将虢国灭掉,又怎么会爱惜虞国?况且,晋亲近虞国能胜过亲近桓叔、庄伯家族吗?桓叔、庄伯家族有何罪过,晋君竟然全部杀死了他们。虞国与虢国关系,就如同唇与齿的关系,唇亡齿寒。”虞君不听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整个家族离开了虞国。这年冬天,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晋军返回时,袭击灭亡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傒,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并派人办理虞国的祭祀。荀息把献公过去送给虞君的屈地产的名马又献给了献公,献公笑道:“马还是我的马,可惜也老了!”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就是以这一史实为依据而产生的。

编者点评

相对于当时的晋国来说,虞国和虢国都是弱小的势力,这两个国家本应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但虞国国君却贪恋眼前的利益,不理会臣下“唇亡齿寒”的告诫,终致国灭被俘。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另一事物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犯错误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缺少全局观,所以就容易像故事中的“虞公”一样,被别人欺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