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速读《燕召公世家》,强调德治思想,历时八百年

速读《燕召公世家》,强调德治思想,历时八百年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燕召公世家第四速读《燕召公世家》是司马迁强调“德治”思想的重要篇章,记述了西周开国功臣召公奭所受封的燕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约八百年的历史。燕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和臣下们同甘共苦。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

速读《燕召公世家》,强调德治思想,历时八百年

燕召公世家第四

速读

《燕召公世家》是司马迁强调“德治”思想的重要篇章,记述了西周开国功臣召公奭所受封的燕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约八百年的历史。这篇世家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召公治燕,一是燕王哙乱燕与昭王中兴。而这两件事的重心最后都落在“德治”这一思想上。召公在周初与周公齐名,是成王的重要辅臣,也是以德行著称于世、流芳千古的伟人,司马迁在文章开头先写召公政绩,通过民众对他的敬仰与感念,并突出记叙他听讼甘棠之下,后人思召公之政而作《甘棠》诗歌颂他的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燕召公仁德爱民的思想和行为,并把这归结为弱小的燕国国运长久的重要原因,充分体现了作者主张德治的政治理想。在文章最后,司马迁甚至把燕国能够在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于姬姓独后亡”的原因都归功于召公余烈,再次大力赞美召公德政,可见司马迁对召公的“德政”是多么地推崇,多么地心向往之。昭王能够在子之乱国,国内“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燕王死,子之亡,齐乘虚而入,“大败燕国,国几亡”之余,艰苦奋斗,重整河山,并经过二十八年的积蓄力量,一举打败齐国,几乎将偌大一个齐国灭掉,所靠的就是选贤任难,与百姓同甘苦,而这也是德政的重要内容。整篇《世家》中,召公与昭王的形象最具光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的良苦用心。

艺术上,此篇世家在材料取舍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是颇具匠心的。在材料选取方面,如写燕王哙乱燕与昭王中兴时,作者在诸多史料中,主要选取了这样两个方面的史实:燕王哙违背历史规律,盲目追求帝尧禅让的美名,把国家让给权臣子之,以致给百姓带来灾难,造成国破身亡;燕昭王谦恭下士,招来乐毅四方贤材,与百姓同甘共苦,富国强兵,收复失地。作者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史实,浓墨重笔,对比着进行生动的描述,褒贬锋芒,犀利而鲜明。在人物描写方面,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和行动,三言两语,生动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如苏代为齐使燕的一番对话,透露着他十足的狡狯。本文选取了燕昭王招贤的故事供读者品读。

精彩选录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www.xing528.com)

①卑身:使自身卑下,即待人非常谦恭的意思。②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③致:招致,引来。④宫:宫室,这里指华美的住宅。⑤师事之:用对待“士”的最高层次礼节来对待他。

译文

燕昭王是在燕国被攻破之后即位的,他以自身的谦恭和丰厚的礼物来招揽贤才。他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的国内混乱没有防备,攻破了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家小、力量弱,不足以报仇。可是如果得到贤士一起来治理国家,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先生看到有这样合适的人才,我会亲自侍奉他的。”郭隗说:“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贤士,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至于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难道还会以千里为远而不来吗?”昭王于是给郭隗改建了华美的住宅,并像对待老师那样用最高层次的待士礼节服侍他。这时乐毅从魏国到来,邹衍从齐国到来,剧辛从赵国到来,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和臣下们同甘共苦。

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前279年),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燕王哙之子,太子平之弟。本在韩国作为人质。燕王哙死后,燕人立职为燕昭王。

编者点评

郭隗劝燕昭王招引贤士,理直气壮地大言“先从隗始”,于是燕昭王“改筑宫而师事之”。有这样直言敢谏的臣子,有这样善于纳谏且礼贤下士的君王,这是何等的绝妙配合。正是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士争趋燕”的局面。其实,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深谙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废、事业衰的道理,把吸引和用好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唯才是举,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像燕昭王之对郭隗那样,从尊重和起用身边的人才做起,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又能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何愁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