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太公世家第二
《齐太公世家》主要以《左传》为依托,记叙了太公姜尚及其后代子孙世代在齐国为诸侯的编年史,其时间自西周初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姜氏子孙沦为平民结束。姜姓齐国,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可以齐桓公之死为界,分兴盛与衰亡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太史公着重写姜太公建国与齐桓公的称霸。姜太公建国是齐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篇首言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伐纣而定天下;次言齐太公在齐“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然后又写太公奉成王命征伐四方,“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齐桓公创立霸业是齐国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文中叙述了管仲由于鲍叔的举荐而得到桓公信任,与鲍叔、隰朋、高奚共同辅齐。他对内修德政,发展工商;对外明信义,尊王攘夷,终于使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霸业。但桓公晚年多内宠,不听管仲临终劝告,信用易牙、开方、竖刀,以致被害身死后蛆虫从房中爬出才被人发现。至此齐国也开始陷于内乱,国力开始逐渐削弱。至于后一阶段,则着重描述崔杼、庆封之乱与田氏伐齐。崔杼、庆封倒行逆施,专权误国,太史公对他们的罪行做了较为详细的揭露;田氏势力在齐国不断发展强大,终致篡国夺权,太史公客观地记录了他们在篡夺君位过程中暴露出的狡诈与冷酷。
在艺术上,本篇的第一个特点是取材有法、详略得当。作者抓住了最能代表齐国历史发展的几个时期,以浓墨重彩的笔法清晰反映了齐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描绘出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其余则仅记其大概,明其脉络。第二是同《史记》的其他篇目一样,塑造了许多生动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于其中融入作者对于人物的评价及历史观。比如齐桓公,这个在春秋时期叱咤政坛、主宰一个时代历史的霸主,在以往的史料中,往往详述其辉煌政绩,然而司马迁在选材时,选择了许多未曾叙述过的材料:为报当年郯无礼之仇而伐郯;为发泄私愤,出师伐蔡,不仅师出无名,并且将失信于天下,若没有管仲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齐桓公的死在以前的史料中记叙极少,而司马迁却写得详细明白,触目惊心的描述显示出司马迁对桓公不听忠言、宠信奸小所持的批判态度。然而司马迁却又以辩证态度表现这个人物,对其机智果敢、从谏如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面又给予了详细记述与高度评价。即使反面人物崔杼,作者也写了他两次不杀晏婴的微妙心理,表现出人物的复杂个性。
精彩选录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①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②,淮夷畔③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④,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注释
①鱼:通“渔”。②作乱:制造叛乱。③畔:通“叛”。④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指九州各地长官。伯是掌管一方的长官。
译文
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时,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姜元帅赞
明·许仲琳
六韬留下成王业,
妙算玄机不可穷。
出将入相千秋业,
伐罪吊民万古功。(www.xing528.com)
运筹帷幄欺风后,
燮理阴阳压老彭。
亘古军师为第一,
声名直并泰山隆。
编者点评
齐太公深知“民为邦本,民固国兴”的道理,有民则有国,无民则何国可言。因此,他力倡以民为本,顺民、爱民的思想。“因其俗,简其礼”可以看出其“顺民”的思想,齐太公到齐国后,既不像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为政简而不苛,平易近民,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的结合。“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可以看出他把“爱民”思想贯彻到建国的实践当中去,因地制宜地开放工商业,发展渔业、盐业等优势产业,使齐国的人民富足起来,为以后齐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齐太公这种在政治上因民俗、顺民心进行治理;在经济上因地制宜进行开拓的指导思想,延续至当今世界。
精彩选录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①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②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③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④,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注释
①相:做国相。②易牙:擅调味,传说桓公曾想吃蒸婴儿,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桓公。③开方:本是卫国公子,齐、卫很近,但他辅佐桓公十五年,却从未回家看望母亲。④自宫以适君:阉割自己的生殖器来为桓公做宦官。
译文
管仲病重之后,齐桓公问他:“你死后群臣之中谁可做相国?”管仲说:“知臣莫如君。”桓公说:“易牙这人怎么样?”回答说:“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能任用。”桓公问:“开方这人怎么样?”回答说:“他抛弃双亲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可接近。”桓公说:“竖刀这人怎么样?”回答说:“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亲信。”管仲死后,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还是亲近任用这三人,三人专权。
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一向是被高度评价的。《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编者点评
管仲在病重之际力劝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开方、竖刀三人,因为他们三人都是不近人情的小人,在管仲的逻辑中不近人情就不可能顺应人情,不顺应人情就不能为相治理国家。但齐桓公不听劝阻,重用三人,从而导致自己被害,以致身死六十七日不得安葬。从本段叙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很重视人才在国力的盛衰与权力的更迭中的作用。其实,不只司马迁重视人才在国力兴衰方面的作用,后世有很多有作为的政治家、皇帝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如三国时政治家诸葛亮所说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废也!”一语已成为千古明训!尽管如此,后世因任用小人误国者,仍数不胜数。这也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结交那些品德高尚的君子,远离那些人格卑劣的小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