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人物刻画与历史场面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人物刻画与历史场面

时间:2024-05-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项羽本纪第七速读《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精心撰写的人物传记之一,他集中笔墨刻画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并且在叙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一生,以及秦末农民大起义与楚汉之争的壮阔历史场面。项羽本文选了此篇本纪中最有名的故事——“鸿门宴”。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人物刻画与历史场面

项羽本纪第七

速读

《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精心撰写的人物传记之一,他集中笔墨刻画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并且在叙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生动而又深刻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一生,以及秦末农民大起义与楚汉之争的壮阔历史场面。作者以无限饱满的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亡暴秦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而对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由于他的政治理想落后,政策方略错误以及他个人性格上的种种缺点所导致的最终失败,则给予极大的惋惜和同情。作者带着满腔的遗憾与同情描写了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末路,写了他的慷慨悲歌;写了他以一当百犹如猫戏老鼠但却毫无希望的冲杀;写了他谈笑声中的从容自刎,这就是项羽。他不是被敌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其事迹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令人惋惜的东西。

《项羽本纪》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作者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本文的叙事,其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

文选了此篇本纪中最有名的故事——“鸿门宴”。这个故事描写了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依靠项伯,争取项羽,集中力量挫败范增,从而使刘邦化险为夷的过程,整段文字充满小说性。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是项羽壮烈一生的转折点。这是一场说理斗智的政治斗争,刘邦从此变被动为主动,由此,范增已料定刘胜项败不可避免,所以在看到项羽的所作所为后,他遗憾而感叹地说:“今天放走了刘邦,日后我们都要成为他的俘虏!”

精彩选录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注释

①不自意:自己想不到。②即日:当天。③目:用眼色示意。④忍:狠心。

译文

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赔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即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玦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使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

河南大学知名教授王立群先生曾在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讲过,“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编者点评

人在处于劣势时,要能忍辱负重;处于优势时,要谦虚谨慎。暗藏杀机的“鸿门宴”上,项羽处于优势,但他一点也不谦虚谨慎,反而仗功自恃、沾沾自喜,且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的劝告。刘邦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因此时处于劣势,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唯恐礼节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安之若素,这充分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永远处于优势,也不可能永远处于劣势,所以,当处于劣势时,要能忍辱负重;处于优势时,要谦虚谨慎,这样才能保持永远进步。

精彩选录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注释(www.xing528.com)

①与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说:“同命”,拼命。②跽:长跪,挺直上身跪起来。③啖:吃。④细说:指小人的谗言。

译文

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

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交叉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王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整猪肘。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像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像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者,让他在关中为王。’如今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来。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只能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王无话回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编者点评

本段主要写了“樊哙闯帐”的故事。樊哙虽只是一介武夫,可是小人物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儿。他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剑拔弩张之际。在刘邦夺取天下的功劳簿上,樊哙可以和张良、韩信相提并论,没有他闯帐的这一幕,历史恐怕就要重演了。他的一套为刘邦解释的有胆有识的说辞,表明他不只是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处。其巧言辞令,可与说太后的触龙及讽齐王纳谏的邹忌相互辉映,光彩照人。樊哙的出现及言辞,缓和了刘邦身边的危迫形势,使他得以抽身离席,从小道逃脱!从中也看出刘邦身边的将士能见危受命。所以,现实生活中,作为领导也要具有充分的识人眼光,让自己的身边围绕一些可以见危受命的人才。

钜鹿、鸿门、垓下三段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

——郭嵩焘《史记札记》

精彩选录

沛公己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己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己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释

①步走:徒步跑,指不骑马乘车。②道:取道,经过。间行:抄小道走。③度:估计。

译文

沛公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拿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吧。”张良说:“遵命。”这时候,项王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阳抄小路而行。沛公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去。”沛公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致歉,说道:“沛公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王问道:“沛公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碎了,说:“唉!项王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沛公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编者点评

情况危急中刘邦趁势逃席,且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随后献上,以便进一步麻痹项羽。他明知足以致他死命的不仅是项羽,还有是范增。但却在情急之时巧用妙计。当张良问他“来何操”时,他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这个“会其怒”的“其”,说的即是范增,可见刘邦在酒席中间,是如何惴惴不安、如坐针毡,并且总在用眼睛瞄着范增的神色。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他对自家部下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公”!足以说明刘邦是如何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狡诈人物!不过,古今成大事者,只有忠厚之心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当的谋略,就像刘邦。现实生活中,虽不能处处以谋略行事,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