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弗朗西斯一世
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在1600至1763年期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超—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这一进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西北欧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和活力的地区。西北欧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某种程度的文化上控制了整个世界,直到1914年为止。它们的做法和制度则成为各民族的典范。
虽然西北欧的世界霸权直到1763年以后才得以实现,但其基础则是在1600至1763年间奠定的。正是在这段时期,英国人获得了他们在印度的第一个立足点,荷兰人将葡萄牙人逐出东印度群岛,西北欧各强国在非洲海岸设立贸易站,英国人和法国人成为格兰德河上游北美洲的主人,并控制了格兰德河以南伊比利亚殖民地的大部分贸易。
本章将分析西北欧争得上游的根源以及荷兰、法国和英国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斗争——这一斗争以1763年英国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世界殖民强国而告终。
一、西北欧早期的扩张
在欧洲大陆的贸易和海外事业中,西北欧并非从完全的籍籍无名突然就跃居领先地位。如前章所述,基础在中世纪后期就已经打下了——当时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盆地向北转移,主要贸易航线也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除去经济优势外,西北欧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气氛也格外重视经济利益。荷兰、英国甚至法国的贵族决不蔑视经商事业,他们总是乐于参加任何有可能获利的商业冒险。此外由于北方的阶级流动性大得多,那里的商人和金融家也经常加入贵族行列。与西班牙的贵族制度造成国内经济衰退相反,西北欧这种宽松的环境大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最后,西北欧还从其物价一工资一地租变动的不同步中也得到了助益。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了256%,而其工资则仅上涨145%;其地租也远远低于物价。这也就意味着在社会的三个主要成分——劳动者、地主和企业主——中,企业主在通货膨胀的这几个世纪里获得了极高的利润。这些利润被再投资于开矿冒险事业、工业企业和商业经营,结果使得西北欧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将1550至1650年这一历史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史上从未有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1近代资本主义在西北欧诞生解释了为什么西北欧国家会领先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支配了世界事务——这一支配,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西北欧国家自然会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那些获利的帝国。然而因为害怕伊比利亚的势力,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忍住不去侵入这些帝国的范围。因此,英国人、丹麦人和法国人就转向伊比利亚活动范围之外的北大西洋。1496年,也就是哥伦布第二次西航返回的那一年,英王亨利七世派遣约翰·卡伯特朝北大西洋方向航行。卡伯特发现了一种最终被证明甚至比西班牙人的银矿更有价值的资源:鱼。纽芬兰岛周围的海洋盛产鱼——鱼大概是15、16世纪欧洲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人们冬季里的主要依靠及全年斋戒日中的食物。鳕鱼的经常、大量的供应对于一个当时有许多人每年总有一段时问过着忍饥挨饿生活的大陆来说,相当于一大笔意外收入。’此外,纽芬兰渔场还培育了好几代训练有素、能胜任远洋航行的海员。其后的探察北极区、寻找一条东北或西北航道的船只,拓居北美洲的远征队,与西、葡两国的舰队作战的英国和荷兰的舰队——所有这些活动的海员基本上都是由纽芬兰浅滩渔场这所严格的学校培养出来的。
西北欧各国决不会只满足于捕获鳕鱼,他们仍在渴望着香料,但是他们也还不准备向葡萄牙对绕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进行挑战。因此,为了找到一条可以到达东方的东北或西北航道他们开始了一系列毫无成果的探险。他们认为,既然事实已经出人意料地证明热带是可以通过的,北极也应如此。1553年,一支由休·威洛比爵士和理查德·钱塞勒率领的远征队怀着取道东北航道驶抵中国的明确目的离开英国——他们面对的只是一道冰墙。但是这支远征队却成功地在白海海岸登陆,并与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建立起了直接联系。这一联系导致了为的是能在英国和俄国之间进行直接贸易的莫斯科公司的建立。其他寻找西北通道的企图也都失败了。约翰·戴维断(1585至1587年间探险)、亨利·哈得孙(1607至1611年间探险)、威廉·巴芬(1615至1616年间探险)等探险家也都未能撞上好运。但是正如东北方向的探险带来了与俄罗斯人的贸易一样,西北探险家则.发现了相互连接、为进入美洲大陆最盛产毛皮的地区提供了一道后门的哈得孙海峡和哈得孙湾。
寻找前往东方的新航路的失败,驱使北欧人开始侵犯伊比利亚人的势力范围。而当时正在西属美洲崭露头角的英国闯入者则试图在和平的、商业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他们想做的不是劫掠,而是利用衰弱的西班牙工业不能满足其殖民地需求这一点所提供的机会。西班牙殖民地最需要的两种商品是布匹和黑奴,英国人能生产前者,并能在西非购买到后者。约翰·霍金斯爵士作为英国奴隶贸易的创始人出了名并发了财,因为他很精明,既能捕捉商机,又敢于大胆地抛开法律采取行动。1562年他作了第一次航行:他在塞拉利昂找到奴隶,再运到伊斯帕尼奥拉(海地)换取兽皮和糖。该项贸易的利润高得惊人,以至于伊丽莎白女王和她的几名枢密院官员也对他的第二次航行进行丁秘密投资。他如法炮制,然后,满载一船白银返回,成为英国的首富。
这种非法贸易遭到了西班牙驻伦敦大使的强烈抗议。尽管霍金斯是以和平方式用奴隶来交换殖民地商品,但是按照西班牙法律,外国人同西班牙殖民地通商一律县非法的.所以这虽然算不上是海盗行径,但肯定是一种侵犯行为。不过霍金斯还是于1567年进行了他的第三次航行。但是这次航行却被证明是一场灾难:船队五艘船中的三艘被击沉或捕获,其余两艘分别由霍金斯和其表弟弗朗西斯·德雷克指挥,在即将沉没的状态下于1569年返抵英国。
如果贸易不能以和平、合法的方式经营,那就必然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获利的机会对英国人和其他北方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他们无法抑制自己,更无法将其忘却。在随后的数十年中,新教的船长们是作为海盗和私掠船船长而不是作为和平但违法的商人前往西属西印度群岛的。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遣无敌舰队侵犯英国时,遇到的最强大的两个对手就是约翰·霍金斯和弗朗西斯·德雷克。霍金斯和德雷克使无敌舰队惨遭失败——这对他们来说无疑也是对其在西印度群岛蒙受灾难的一次甜蜜报复。
同西班牙的正式开战(葡萄牙其时也已卷入)消除了对新教势力的任何抑制性囚素。他们大胆公开地闯入伊比利亚帝国——不仅闯入了西班牙的美洲,还闯入了葡萄牙的东方。而且他们愈是侵入就愈是受到鼓励,因为他们发现对手竟然出乎意外地虚弱。荷兰人是最早利用伊比利亚衰落所提供的机会的人。17世纪对荷兰来说将是它的一个“黄金世纪”。
二、荷兰的黄金世纪
17世纪荷兰的势力和繁荣显著增长,部分地是由于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使然。荷兰背靠广大的德国内地,位于欧洲两条古老的商船航线——一条为北南方向,从卑尔根到直布罗陀;另一条为东西方向,从芬兰湾到英国——交叉的交通枢纽上。沿这些航线运送的商品主要有:比斯开湾的鲱鱼和盐,地中海地区的酒,英国和佛兰德的布匹,瑞典的铜和铁,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和木制品。
荷兰人是从承担这些商品的运输开始起步的。荷兰商船队的崛起全靠当地的沿海渔业,他们发明了保存、腌制和烟熏的新方法,并向欧洲各地出口他们的捕获物,以换取谷物、木材和盐。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帝国的建立,荷兰人可以在塞维利亚和里斯本得到帝国殖民地出产的货物,并运销欧洲各地。作为回报,他们则向伊比利亚国家供应波罗的海的谷物和海军补给品。荷兰人用三桅商船即大型平底船来运输货物。这种船造价低廉,但却拥有巨大的容积。此前典型的商船一向都是用笨重的木材来建造,船尾设有可架置火炮的炮座平台,在必要时作军舰用。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三桅商船船身宽、船底平、居住舱室有限,因而具有最大的货舱空间,而且极其节省建船材料。这种缓慢丑陋但却便宜宽敞的大轮船是开始控制世界海洋的荷兰商船队的主要依靠。
16世纪末荷兰人开始挑战葡萄牙的东方帝国。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搜集可靠资料,指导航海者找到绕过好望角的漫长航线。葡萄牙人为了对这类情报保密采取了有力的预防措施,但是他们的航海秘密最终还是被泄漏出去。荷兰人纷纷涌入东方海域。仅1598年一年中,远航东方的船队就不少于5支,船则有22艘。从最初起荷兰人就胜过了葡萄牙人。他们是更好的海员,能够用三桅商船更便宜地运输香料,而且由于他们的工业优于伊比利亚国家的工业,他们的商品也较后者价廉物美。
1602年,荷兰人将他们的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成一家国营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早在1600年时英国人就已组织起了他们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但是他们仍然敌不过荷兰人。英国公司的认购资本要比荷兰公司小得多,而且后来荷兰人还在东印度群岛修筑了一系列要塞。设立据点需要与当地统治者订立条约,条约形成联盟,联盟则又发展成了保护关系。到17世纪末,荷兰人直接管理的地区仅有一小块,但已成为荷兰保护国的国家却有很多,它们形成了一个大得多的地区。接着在18、19世纪期间荷兰全部并吞了这些保护国,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约1700年以后出口到欧洲的香料的价值减少了,不过荷兰人则通过将咖啡树引入东印度群岛发展起了一种新的经济资源。1711年他们仅收获到100磅咖啡,而到1723年销售的咖啡就达到了1200万磅。这样随着欧洲人养成喝咖啡的爱好,荷兰人也就成了这种外来饮料的主要供应者。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这种种手段在整个17和18世纪中平均每年可以得到18%的股息。
然而,荷兰人的海外活动也并非仅限于东印度群岛。在环绕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北极海域,荷兰人实际上垄断了捕鲸业。在俄国,他们远远胜过英国的莫斯科公司。此外他们还控制了繁盛的波罗的海贸易,成为西欧最重要的海军补给品——木材、沥青、焦油、制绳索用的大麻以及制风帆帆布用的亚麻——的主要供应者。
荷兰的商船队早在1600年时就拥有10000艘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造船厂机械化程度很高,几乎一天就能生产一条船,但其造船和操作费用却很低廉,所以荷兰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他们也因之而充当了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运输业者。英国人直到18世纪才能在商船运输方面与荷兰人进行竞争。
在美洲,荷兰人于1612年在曼哈顿岛建立了有利可图但又短命的新阿姆斯特丹城。在荷兰所有的殖民地中最持久的是1652年在南非好望角开拓的一小块殖民地。这里不是一个贸易站,而是一块为了向去往东方途中的船只提供燃料、水和新鲜食物而建立的真正的殖民地。这块殖民地很快就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它向荷兰船和其他一些船只提供的鲜肉和新鲜蔬菜制服了坏血病,拯救了数千名海员的生命。如今,这些荷兰农民,或称布尔人的后裔占南非300万欧洲人口的五分之二。
在18世纪中,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落在了英国和法国后面。其衰落的一个原因在于,英、法两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商船队。另一个原因则是它为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一1652至1674年因商业纠纷与英国交战,1667至1713年因路易十四的领土野心而与法国交战——所削弱。
或许荷兰人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荷兰人缺乏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一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祖国。英国人也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优势——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则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因而英国输出品的价值就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则由1716年的12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000万里弗尔。已达到自己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与英法两国如此大规模的增长相匹敌。归根到底,荷兰在18世纪让位于英国和法国的原因与英、法两国在20世纪让位于美国和苏联的原因如出一辙。
三、英、法竞争 (www.xing528.com)
18世纪的标志是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斗争。两国面对面地在全世界——北美洲、非洲和印度——竞争。
英法两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有许多共同点:它们大约于同一时间开始建造,都位于大西洋沿海和西印度群岛。那里的土著居民更加稀少、原始,致使英国人和法国人无法像西班牙人那样靠土著劳动者生活,尽管他们在一些产糖的岛上确是依靠黑奴劳动者,由于找不到贵金属,他们只好靠农业、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养活自己。
北美英属殖民地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主要生产烟草的弗吉尼亚及其紧邻;从事捕鱼、伐木、商业和皮毛贸易的新英格兰及其不信奉国教的小片居留地;由于拥有能够带来极大利润的甘蔗种植园而受到最高评价的英属西印度群岛。总的来说,这些英属殖民地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口稠密,其人口远远多于法属殖民地人口。它们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其政治上的独立性。每个殖民地都有英国任命的一名总督、一个咨询会议和一个法院系统。同时几乎每个殖民地都还有一个民选的立法议会,它通常与委任的官员们不和。他们与伦敦政府争吵的原因一般在于,后者坚决认为所有殖民地的产品都应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这在皇家官员看来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们也给了殖民地用自己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权利。然而,殖民地的商人和种植园主却由于不能使用更便宜的荷兰船只、不能将产品输往更加有利可图的非英国市场而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北美法属殖民地的战略位置非常突出。最初的法国据点于1605年、1608年及1642年分别在阿卡迪亚(即新斯科舍)、魁北克及蒙特利尔建立。法国人以圣劳伦斯河流域为其开拓殖民地的主要根据地,他们利用无与伦比的内陆水系向西推进到苏必利尔湖,向南推进至俄亥俄河。1682年法国贵族拉萨尔划船沿密西西比河而下,宣布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为法国所有,并将其命名为路易斯安那以纪念路易十四。这样一来就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因为18世纪英国王室发出的殖民地特许状大都规定授予“从大海到大海”即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之间的地区。显然,每当英国殖民者到达并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时,英、法两国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就会发生冲突。不过,最初法国人在土地占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他们的探险者最先开辟了这些地区,然后他们的官员又沿着从圣劳伦斯河到路易斯安那的路径修筑了许多要塞。大西洋沿岸的英属殖民地被有效地从圣劳伦斯湾到墨西哥湾一条巨大的弧形地带所包围。
法国人不仅占有北美洲的制高点,还拥有纪律和团结方面的巨大优势。法属殖民地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负责各殖民地防御的总督和处理财政、经济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皆由巴黎任命。这种安排较之摇摇欲坠的英国代议制制度更加灵活有效。英属殖民地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他们的议会采取某种行动——他们几乎无法下达命令,尤其是在他们的薪水基金由议会投票决定之后。而在法属殖民地则是总督和地方行政长官下达命令,他们的部下则加以执行。
法国人和英国人在西印度群岛也是近邻。该地区主要的法属殖民地为马提尼克岛和瓜德罗普岛,英属殖民地则为牙买加、巴巴多斯和巴哈马群岛。这些殖民地作为同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通商的贸易站很有价值,但是最宝贵的东西还是它们的热带作物——糖、烟草和靛青——这些产品补充了法、英两国的经济。
英法两国在印度发生冲突的激烈程度与其在北美洲不相上下。17世纪初英国人被荷兰人逐出东印度群岛后,便退到印度次大陆。到17世纪末他们已在印度营建了四个较大的据点:东海岸的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西海岸的苏拉特和孟买。1604年法国人就已组织起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但它很快就销声匿迹——直到1664年它才重又复兴。到17世纪末法国人才在两个较大的据点——加尔各答附近的金德讷格尔和马德拉斯附近的本地治里——安置下来。
在17世纪中凡是在印度居住、经商的欧洲人都是经过强大的奠卧儿皇帝容许的。要不是他们举止规矩、谦卑地请求享有经商的特权,后者原可能很轻易地就把他们赶进大海。但到18世纪时,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崩溃,形势完全逆转了过来。皇帝阿克巴的继承者们对穆斯林大众的迫害,导致了印度教臣民的疏远和混乱。地方统治者趁机开始宣布独立,并建立起世袭的地方王朝。代表模糊的、早期意义上的印度民族主义的马拉塔人,从他们在孟买以南约100英里处的首都萨达拉扩张到离加尔各答不到200英里的地方。中央政权的瓦解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以可乘之机,使它们得以从纯粹的商业组织转变为地区霸主和纳贡人。它们修筑要塞、供养士兵、铸造货币并与周围的印度统治者缔结条约,因为印度已经不存在能够阻止他们扩展影响的中央政权。
四、英国的胜利
当时英、法两国在印度和南北美洲的帝国情况就是如此。这两个帝国在17、18世纪中的争斗最终以英国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其原因之一在于,法国更感兴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欧洲霸权。从16世纪开始,法国的波旁王朝就把其主要的注意力置于占有意大利的领土和针对奥地利与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
英国胜利的另一个原因是,移居殖民地的英国人较法国人要多得多。到1688年,集中在大西洋沿海的狭窄山麓的英国移民有30万人,而散居在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广大地区的法国人则仅有2万人。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属殖民地的人口不少于200万人。这种大规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763年英国对法国的胜利以及20年后美利坚共和国对英国的胜利。
英法两国的竞争几乎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为止。在这期间一共爆发了接连四次英法战争。所有这些战争都有两个方面:欧洲方面和海外方面。欧洲方面的战争是围绕王朝野心、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和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野心进行的。海外方面的战争则起因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印度的势力均衡、美洲相互冲突的领土要求、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条件以及对世界商船航线的控制。由于这些战争的欧洲方面和海外方面迥然不同,每次战争都是在欧洲以一名字相称,在美洲则有另一名称。所以这些战争载人史册的名称就是:奥洛斯堡联盟之战或威廉王之战(1689—1697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或安妮女王之战(1701—171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或乔治王之战(1740—1748年),七年战争或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1756—1763年)。
前三次战争的最后结果是,英国人获得了新斯科舍、纽芬兰和哈得孙湾地区。但是,这些征服也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法国人是否会保住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从而把英国人限制在大西洋沿海地区呢?这一问题由第四次战争作了最后的回答——第四次战争也解决了印度的前途问题。
这场决战被称为七年战争,因为它在欧洲从1756至1763年进行了七年。1757年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威廉,皮特进入了英国内阁。皮特将财力,集中于海军和殖民地,同时资助在欧洲继续作战的同盟者普鲁士的腓特烈。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战略是在德意志平原上争取到一个帝国。他加强了海军,清除了海上的法国人,而美洲殖民者则为他的领导所鼓舞,加入英国正规军,组成了一支大约5万人的军队。这支庞大的军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法国的堡垒。战争的高潮随着匪攻魁北克而到来。魁北克是法属加拿大的中心,是矗立在圣劳伦斯河两岸的一个天然的大堡垒。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英军司令官、将军詹姆斯·沃尔夫和法军司令官、将军蒙卡尔姆均告阵亡,但最后还是英国老兵们获得了胜利。1759年9月魁北克投降。第二年蒙特利尔的失陷则宣告了美洲法国殖民帝国的终结。
在印度英国人同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里起决定性因素的又是海军优势:英国能从欧洲运来军队、金钱及供应品,同时又能阻止法国这样做。此外英国人还得到了罗伯特·克莱武的鼓舞人心的领导。克莱武是一名多年前职员出身的公司官员,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才干和理解印度政治的才能。1756年他一得知欧洲爆发战争就立即向孟加拉进军。在靠与欧洲通商致富的印度商人的支持下,克莱武在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中打败了亲法国的穆斯林统治者。他把自己的傀儡安插在王位上,并为自己和公司勒索了巨额赔款。在战争的余下阶段中,英国海军使克莱武能够随意地将军队在印度各地区之间调动,同时他还切断了法国各据点之间以及它们与法国之间的联系。1761年,随着法国交出其在本地治里的主要根据地,战争结束。
七年战争的海外方面是由美洲的魁北克和印度的本地治里的陷落决定的。但是欧洲方面的战争却一直拖延到1763年即交战国缔结《巴黎和约》时。在美洲法属殖民地中,法国仅保有南美洲的圭亚那、纽芬兰沿海无足轻重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以及包括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在内的西印度群岛的少数岛屿。这样英国就从法国手中得到了整个圣劳伦斯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西班牙由于在战争晚期站在法国一边参战,因此它也被迫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作为补偿,法国把路易斯安那西部即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让给西班牙。在印度,法国人保留了他们在本地治里和其他城市的商业设施—一事务所、货栈和码头,但却被禁止修筑防御工事或与印度王公缔结政治联盟。这也就是说,法国人是作为商人而不是帝国建立者回到印度的。
在签订《巴黎和约》时,英国政治领袖霍勒斯·沃波尔评论道:“烧掉你们的希腊和罗马书籍——有关微不足道的人们的历史吧。”这句颇有远见卓识的评语有力地说明了这一和平解决方案长远的、世界性的含义。就欧洲而论,条约允许普鲁十仍占有西里西亚,从而成为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对手。然而对世界历史而言,更重要的事实则是法国存18世纪丢掉了北美洲和印度。这意味着格兰德河以北的美洲此后将要发展成为讲英语的世界的一部分。
法国被逐出印度也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因为它意味着英国人将在那里代替莫卧儿人。英国人一旦在德里安顿下来,就完全走上了通往世界帝国和世界主宰的道路。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幅员辽阔、人口稠密的次大陆所提供的这块无与伦比的根据地,英国人才能在19世纪扩张到南亚其他地区,然后扩张到遥远的东亚。由于上述原因,1763年条约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其影响一直波及到今天。
椎荐读物
总论欧洲海外扩张的著作请参见第24章的书目。论述18世纪时期的著作有J.H.Parry的Trade and Dominion:The Overseas European Empire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P raeger,1971);W.L.Dorn所著的Competitionfor Empire,1740—1763(Harper & Row,1940)。论述荷兰海外活动的著作有C.R.Boxer所著的 The Dutch Seaborne Empire,1600—1800(Knopf,1965);D.W.Davies所著的APrimer ofDutch Seventeenth Century Overseas Trade(Nijhoff,1961);G.Musselman所著的The Cradleof Colonialism (Yale University,1963)。N.Steensgaard所著的 The Asian Trade Revelut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Universtiy ofChicago,1974)和H.Furber所著的Rivival Empire of Trade in the Orient 1600—1800(Universityof Minnesota,1976)分析了荷兰人在亚洲取代葡萄牙人的原因。
两本总论法国海外活动的著作有H.I.Priestly所著的France Orerseas Through the Old Regimes:A Study ofEuropean Expansion(PrenticeHall,1939);更专门的著作有:N.M.Crouse所著的French Pioneers in the West lndies,1624—1664(ColumbiaUniversity,1943)和The French Struggle for the West lndies,1665—1713(ColumbiaUniversity,1943);G.M.Wrong所著的The Rise and Fall of New France,2vols(Macmilllan,1928);S.P.Sen所著的The Frenchin lndia(Mukhopadhyay,1958)。
总论英国海外活动的杰作是:C.E.Carrington所著的The British Orerseas:Exploits of a Nation of Shopkeepers(Cambridge University,1950)和W.B.Willcox所著的Star ofEmpire:A Study of Britain as as a World Power,1485—1945(Knopf,1950)。描述殖民战争的著作有:E.P.Hamilton所著的The Frenchand lndian Wars:The Story of Battles and Forts in the Wilderness(Doubleday,1962)。F.Parkman所著的Montcalmand Wolfe,2vols(Boston,1884)是描述美洲七年战争中最富戏剧性的阶段的经典之作。
注释
1.Cited by L.Huberman,Man’s WorldlyGoods(Harper&Row,1936),P.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