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种族在全球通史中的启示

种族在全球通史中的启示

时间:2024-04-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3换句话说就是,造成人类发展水平不同的关键是不同种族的易接近的程度。那些最有机会与其他种族相互影响的种族,是最有可能处于领先地位的。4同样,在中世纪文明时期地中海仍然是文明世界的中心,北欧仍然是落后种族的、与世隔绝的地区。结果,据估计,从1500年至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类文化已经消失——或被取缔,或被同化。

种族在全球通史中的启示

当他们开始其航海探险时,西欧人发现各种族的人们散居在世界各地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例如,中国人所处的文明繁荣富足、高度发达、统治严明,以至于许多欧洲早期的来访者都认为中国文明比欧洲文明优越。而海外有些种族这时还是赤身裸体的、游牧的食物采集者:欧洲人将他们视为野蛮人,从而或将他们逼进沙漠或丛林,或把他们变成奴隶,甚或追捕他们,消灭他们。而且在做这些残暴的事情的时候欧洲人还认为他们的行动是正当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将其优越的文明之光带给世界上落后的劣等种族的优等种族。 

这一论调引发了一个至今仍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各种族到底是天生平等的,还是有些种族天生就是优等民族,而有些种族天生就是劣等民族呢?尽管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各种族天生就是平等的,但19529月召开的自然人类学者和遗传学者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声明却很具有代表性: 

“对于所谓的人类不同种族与生俱来在智力和情感发展的能力上存在差异的观点,现有的科学知识并未为此提供依据。……遗传上的差异在决定人类各种族间社会文化上的差异时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1 

如果遗传基因不能解释欧洲探险者在海外各种族身上发现的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那么什么能解释它呢?这在现在仍是一个热点问题,并引出了种族主义的论调。种族主义主张:一个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的优越性是由各种族的生理特性引起的。教皇约翰二世对种族主义思想尤为警惕,并向主教委员会呼吁“去帮助培育和唤醒种族间的相互尊重”。1988年,主教委员会报告说,种族主义是一种近代现象,古代并不存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相信他们的文化优越于野蛮人,但却并不认为所谓的野蛮人是因为其先天的生理原因而处于劣等地位。在近代以前,建立在基因优越理论上的种族主义并没有紧迫的现实需要。原因很简单,此前不同种族居住的区域互相孤立,跨区域的交往或征服都非常困难。但是,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随之而来的对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的征服和奴役,种族主义有了为这些残暴行为辩护的用武之地,因而它也就被轻而易举地合理化了。有种族主义者声称,“应像对待无理性的动物那样对待西印度和南美大陆的居住者,并让他们专门为我们的利益服务……”1537年,教皇保罗二世对那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予以了谴责,并说:“因此我们决定并声明,所谓的印第安人,以及基督教徒将来要遇到的其他种族,即使不信基督教,其自由和财产也不可剥夺……;相反,他们有权享有他们的自由和财产……她(教堂)对每个人提出了‘每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的建议,并打算推行这个建议。”2 

回到上述问题,为什么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海外种族在发展水平上的极端差异?著名的人类学家弗兰兹·博厄斯提出了一种理论,该理论似乎能与历史事实相吻合: 

人类的虏史证明,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某个社会群体拥有的向其邻近社会群体学习经验的机会。该社会群体的发现会传播给其他社会群体,且这种交往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大。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因而无法从其邻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3 

换句话说就是,造成人类发展水平不同的关键是不同种族的易接近的程度。那些最有机会与其他种族相互影响的种族,是最有可能处于领先地位的。但也不可否认,它们是被迫这样做的,因为这样做既选择了机会也选择了压力。如果机会没有抓住,这种接近就包含着不断被同化或被消灭的危险。相反,那些与世隔绝的种族则既未受到刺激也未遭受危险,因为它们没有选择压力。因此几千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相对保持不变,其生存也未受到危险。

如果将这一假设运用于全球范围,我们就会发现,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文化上是所有主要种族中最易受到外力遏止的种族;其次是新大陆的美洲印第安人;再次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最少受遏止,同时进步最大的是欧洲大陆各种族,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处于经常不断的、日益增加的接触之中。自然,这就是公元1500年以后被欧洲探险者发现的各种族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这时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印第安人正从旧石器时代的加利福尼亚部落转向给人深刻印象的墨西哥、中美洲和秘鲁文明;非洲黑人则与美洲印第安人相差不大,尽管他们的综合发展水平更高一些;最后是在欧亚大陆发现的非常高级和极其深奥的文明—一中东穆斯林、南亚的印度教徒和东亚的儒教信徒——它们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更高水平上。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人对全球的统治并不意味着西方人天生优越,它仅仅表明“在那段历史时期”内西欧人获取了天时地利而已。而在历史的其他时期,情况则完全不同。例如,在古典文明时代,处于文明世界中心的、因而也是最易接近、最发达的种族是地中海沿岸各种族。而北欧人当时则处于边缘地区,所以他们与世隔绝且不发达。于是,我们便能感觉到公元前1世纪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的一位朋友的信中的含义:“你最好不要从英国购买奴隶,因为他们非常愚蠢,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能力,以至于他们无法成为雅典人家庭的一部分。”4 

同样,在中世纪文明时期地中海仍然是文明世界的中心,北欧仍然是落后种族的、与世隔绝的地区。因此,11世纪时在西班牙的托莱索有位穆斯林这样写道:“比利牛斯山脉以北的种族性情冷淡且永远也不成熟;他们虽然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但在智力和才能上完全缺乏敏锐性和洞察力。” 

西塞罗和托莱索的那位穆斯林在他们那个时代都轻视北欧人,认为他们“愚蠢”且缺乏“智力”和“才能”。他们的观点似乎都是正确的。但是,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北欧人的“落后”并不比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落后”与遗传基因的因果关系更紧密——即并不比当今世界不发达种族的“落后”与遗传基因的因果关系更明显。 

但是不管在世界历史上的哪个阶段“落后”都意味着脆弱,因为“落后”种族在人数和技术上都不如其他种族。这在有60亿人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明显。结果,据估计,从1500年至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类文化已经消失——或被取缔,或被同化。因此美国人类学协会建立了“人权委员会”。与此类似,1972年还成立了一个名为“拯救文化”(Cultural Suival)机构。这个机构为了保护现存文化曾为一些土著种族大声疾呼,如受亚马孙河谷淘金潮危及的雅诺马马印第安人(Yanomama)、尼日利亚境内被石油公司的开采所干扰的欧格尼(Ogom)部落以及被危地马拉军队侵害的玛雅印第安人。这些濒临灭绝的种族被人们称为土著种族,他们的生存状况十分危急,而且他们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高达5%。5

推荐读物 

关于种族的性质、意义和结果最有价值的读物是:P.Mason所著的Race.Relations(Oxford Universitv出版社1970年版)UNESCO是国际上一些科学家写的论文集:The Race Ouestion in Moderr Science(Morrow出版社,1956年版)。所有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同意,一个种族的成就由历史和社会背景、而非基因决定。与此相反的观点则收在以下读物:A.R.Jensen所著的Bias in Genetics and Education(Harper Row出版社,1972年版);和他的Bias inMental Testing(Ftee出版社,1980)Jensen.的发现已被L.J.KaminThe Science and.Politics of IQ(Johll Wiley出版社,1974年版)一书中反驳;最具娱乐性和权威性的读物是S.J.Gollld所著的Ever Since Darwin(Norton出版社,1981年版)J.Dower所著的WarWithout Mercy(Pantheon出版社,1986年版)则对二战中太平洋地区种族的作用进行了重要分析。

注释 

1.UNESCOWhat Is Race(Paris1952)PP.8586.

2.F.Boas,“Racial Purity,”AsiaXL(May1940)p.231.

3.R.BenedictRaceScience andPoliticsrev.ed.(Viking Press1943)p.7.

4.Ibid.P.8.

5.New York TimesMarch 191996.

当他们开始其航海探险时,西欧人发现各种族的人们散居在世界各地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例如,中国人所处的文明繁荣富足、高度发达、统治严明,以至于许多欧洲早期的来访者都认为中国文明比欧洲文明优越。而海外有些种族这时还是赤身裸体的、游牧的食物采集者:欧洲人将他们视为野蛮人,从而或将他们逼进沙漠或丛林,或把他们变成奴隶,甚或追捕他们,消灭他们。而且在做这些残暴的事情的时候欧洲人还认为他们的行动是正当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将其优越的文明之光带给世界上落后的劣等种族的优等种族。 (www.xing528.com)

这一论调引发了一个至今仍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各种族到底是天生平等的,还是有些种族天生就是优等民族,而有些种族天生就是劣等民族呢?尽管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各种族天生就是平等的,但19529月召开的自然人类学者和遗传学者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声明却很具有代表性: 

“对于所谓的人类不同种族与生俱来在智力和情感发展的能力上存在差异的观点,现有的科学知识并未为此提供依据。……遗传上的差异在决定人类各种族间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时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1 

如果遗传基因不能解释欧洲探险者在海外各种族身上发现的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那么什么能解释它呢?这在现在仍是一个热点问题,并引出了种族主义的论调。种族主义主张:一个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的优越性是由各种族的生理特性引起的。教皇约翰二世对种族主义思想尤为警惕,并向主教委员会呼吁“去帮助培育和唤醒种族间的相互尊重”。1988年,主教委员会报告说,种族主义是一种近代现象,古代并不存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相信他们的文化优越于野蛮人,但却并不认为所谓的野蛮人是因为其先天的生理原因而处于劣等地位。在近代以前,建立在基因优越理论上的种族主义并没有紧迫的现实需要。原因很简单,此前不同种族居住的区域互相孤立,跨区域的交往或征服都非常困难。但是,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随之而来的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的征服和奴役,种族主义有了为这些残暴行为辩护的用武之地,因而它也就被轻而易举地合理化了。有种族主义者声称,“应像对待无理性的动物那样对待西印度和南美大陆的居住者,并让他们专门为我们的利益服务……”1537年,教皇保罗二世对那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予以了谴责,并说:“因此我们决定并声明,所谓的印第安人,以及基督教徒将来要遇到的其他种族,即使不信基督教,其自由和财产也不可剥夺……;相反,他们有权享有他们的自由和财产……她(教堂)对每个人提出了‘每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的建议,并打算推行这个建议。”2 

回到上述问题,为什么欧洲探险家发现了海外种族在发展水平上的极端差异?著名的人类学家弗兰兹·博厄斯提出了一种理论,该理论似乎能与历史事实相吻合: 

人类的虏史证明,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某个社会群体拥有的向其邻近社会群体学习经验的机会。该社会群体的发现会传播给其他社会群体,且这种交往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大。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因而无法从其邻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3 

换句话说就是,造成人类发展水平不同的关键是不同种族的易接近的程度。那些最有机会与其他种族相互影响的种族,是最有可能处于领先地位的。但也不可否认,它们是被迫这样做的,因为这样做既选择了机会也选择了压力。如果机会没有抓住,这种接近就包含着不断被同化或被消灭的危险。相反,那些与世隔绝的种族则既未受到刺激也未遭受危险,因为它们没有选择压力。因此几千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相对保持不变,其生存也未受到危险。

如果将这一假设运用于全球范围,我们就会发现,与世隔绝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文化上是所有主要种族中最易受到外力遏止的种族;其次是新大陆的美洲印第安人;再次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最少受遏止,同时进步最大的是欧洲大陆各种族,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处于经常不断的、日益增加的接触之中。自然,这就是公元1500年以后被欧洲探险者发现的各种族在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这时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食物采集阶段;美洲印第安人正从旧石器时代的加利福尼亚部落转向给人深刻印象的墨西哥、中美洲和秘鲁文明;非洲黑人则与美洲印第安人相差不大,尽管他们的综合发展水平更高一些;最后是在欧亚大陆发现的非常高级和极其深奥的文明—一中东的穆斯林、南亚的印度教徒和东亚的儒教信徒——它们处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更高水平上。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人对全球的统治并不意味着西方人天生优越,它仅仅表明“在那段历史时期”内西欧人获取了天时地利而已。而在历史的其他时期,情况则完全不同。例如,在古典文明时代,处于文明世界中心的、因而也是最易接近、最发达的种族是地中海沿岸各种族。而北欧人当时则处于边缘地区,所以他们与世隔绝且不发达。于是,我们便能感觉到公元前1世纪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的一位朋友的信中的含义:“你最好不要从英国购买奴隶,因为他们非常愚蠢,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能力,以至于他们无法成为雅典人家庭的一部分。”4 

同样,在中世纪文明时期地中海仍然是文明世界的中心,北欧仍然是落后种族的、与世隔绝的地区。因此,11世纪时在西班牙的托莱索有位穆斯林这样写道:“比利牛斯山脉以北的种族性情冷淡且永远也不成熟;他们虽然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但在智力和才能上完全缺乏敏锐性和洞察力。” 

西塞罗和托莱索的那位穆斯林在他们那个时代都轻视北欧人,认为他们“愚蠢”且缺乏“智力”和“才能”。他们的观点似乎都是正确的。但是,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北欧人的“落后”并不比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落后”与遗传基因的因果关系更紧密——即并不比当今世界不发达种族的“落后”与遗传基因的因果关系更明显。 

但是不管在世界历史上的哪个阶段“落后”都意味着脆弱,因为“落后”种族在人数和技术上都不如其他种族。这在有60亿人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明显。结果,据估计,从1500年至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类文化已经消失——或被取缔,或被同化。因此美国人类学协会建立了“人权委员会”。与此类似,1972年还成立了一个名为“拯救文化”(Cultural Suival)机构。这个机构为了保护现存文化曾为一些土著种族大声疾呼,如受亚马孙河谷淘金潮危及的雅诺马马印第安人(Yanomama)、尼日利亚境内被石油公司的开采所干扰的欧格尼(Ogom)部落以及被危地马拉军队侵害的玛雅印第安人。这些濒临灭绝的种族被人们称为土著种族,他们的生存状况十分危急,而且他们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高达5%。5

推荐读物 

关于种族的性质、意义和结果最有价值的读物是:P.Mason所著的Race.Relations(Oxford Universitv出版社,1970年版)UNESCO是国际上一些科学家写的论文集:The Race Ouestion in Moderr Science(Morrow出版社,1956年版)。所有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同意,一个种族的成就由历史和社会背景、而非基因决定。与此相反的观点则收在以下读物:A.R.Jensen所著的Bias in Genetics and Education(Harper Row出版社,1972年版);和他的Bias inMental Testing(Ftee出版社,1980)Jensen.的发现已被L.J.KaminThe Science and.Politics of IQ(Johll Wiley出版社,1974年版)一书中反驳;最具娱乐性和权威性的读物是S.J.Gollld所著的Ever Since Darwin(Norton出版社,1981年版)J.Dower所著的WarWithout Mercy(Pantheon出版社,1986年版)则对二战中太平洋地区种族的作用进行了重要分析。

注释 

1.UNESCOWhat Is Race(Paris1952)PP.8586.

2.F.Boas,“Racial Purity,”AsiaXL(May1940)p.231.

3.R.BenedictRaceScience andPoliticsrev.ed.(Viking Press1943)p.7.

4.Ibid.P.8.

5.New York TimesMarch 19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