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拜占廷文明的传承-全球通史

拜占廷文明的传承-全球通史

时间:2024-04-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拜占廷在地理位置上最易遭受攻击,所以其文明最先遭到灭绝的命运。627年希拉克略大败波斯人,并使他们退还了所有占领的拜占廷土地。7世纪后期拜占廷帝国再次受到威胁,这次是阿拉伯穆斯林海上袭击和保加利亚人陆上进攻的双重威胁。

拜占廷文明的传承-全球通史

拜占廷1000年的存在只产生了灭绝;而西方在中世纪1000年中的努力却产生了文艺复兴、现代社会,并最终产生了自由世界。——威廉·卡罗尔·巴克 

拜占廷是欧亚大陆上历经蛮族入侵而幸存下来、并从古典时代一直毫不问,断地发展到近代的少数几个传统文明之一。然而这段持续不断、延续了1000年的历史最终却遭致废弃和灭绝——从政治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因为拜占廷在地理位置上最易遭受攻击,所以其文明最先遭到灭绝的命运。而比如说中国,由于地处遥远的欧亚大陆东端,仅西北部面临蛮族的侵略,在19世纪中叶之前连好战的西方都一直无法侵入。与之相反,拜占廷不仅遭到来自多瑙河北岸的蛮族的一系列侵略,而且遭受了扩张成性的西方的进攻,以及复兴的东方的袭击。蛮族对它的侵略同威胁中国的蛮族入侵类似,西方的进攻是指以威尼斯商人和诺曼底骑士为主体的进攻,而东方的袭击则首先指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然后是穆斯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侵略。因此,传统的中国文明还可持续到1912年,而拜占廷则于1204年就已崩溃,后又于1261年得以部分地恢复,并一直苟延残喘到1453年最终灭亡(见地图17) 

一、拜占廷的出现 

在帝国统治的持久和范围方面,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能与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在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将其重建为新罗马之前,它就已经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其希腊文名为拜占蒂翁,拜占廷是它的拉了名字。可是尽管拜占廷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在以后的1000年中它却始终只是一座二流的商业城市。而且只要蛮族色雷斯人的威胁还存在,并继续切断它同内地的联系,它就不可能上升到与其地理位置相称的一流地位。直到后来图拉真皇帝及其继承者们的征服使内地处于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才结束了它的这种不利状况。因此当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即君士坦丁城时,它的陆疆及水域都已非常稳固,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在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蛮族进攻的面前岿然不动。 

君士坦丁堡扮演拜占廷帝国首都这一新角色长达1000年,直到1453年它落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手中。此后,君士坦丁堡又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其疆域也随着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征服而不断得到拓展,最后则包括了从摩洛哥到波斯,从威尼斯到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在土耳其共和国取代奥斯曼帝国之前君士坦丁堡一直统御着这一广大地区,但在这之后基马尔·阿塔图尔克则将首都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迁到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安全地带即安卡拉城。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它南临马尔马拉海,北濒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由于它的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就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起来,从而也就可以阻断无论是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拜占廷皇帝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4英里;第二堵墙长40英里,宽20英尺,位于第r一堵墙西面约30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二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通道。因此在拜占廷长达10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遭到围攻的军事要塞,但却一直得以保存下来。 

在西罗马帝国的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皇帝于476年被废黜之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们仍认为他们是恺撒的继承人。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从蛮族那里夺得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部分地区(见第8章第4)。但是,这个刚刚恢复的帝国的寿命却十分短暂。查士丁尼死后不久,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就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人向南涌人巴尔干地区;而在东部波斯人则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并在君士坦丁堡对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安营扎寨。 

在伟大的希拉克略皇帝(610641年在位)的领导下,拜占廷对周围的敌人进行了反击。627年希拉克略大败波斯人,并使他们退还了所有占领的拜占廷土地。但与此同时,在多瑙河边境希拉克略却发现,斯拉夫人此时已经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北部大部分地区,并定居在此地。他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为人侵的斯拉夫人指定了一块定居地,作为回报这些斯拉夫人承认他的宗主权,并同意每年纳贡。于是,新来的斯拉夫人也就渐渐地从侵略者变成了移民。几个世纪之后这些散居在巴尔干半岛广大地区的斯拉夫人循着不同的方式发展形成了四大种族:居住在亚得里亚海岬角地区的斯洛文尼亚人;居住在德拉瓦河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地区的克罗地亚人;居住在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之间的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的塞尔维亚人;以及居住在黑海沿岸其他地区,不久便自称为保加利亚征服者的斯拉夫人。 

7世纪后期拜占廷帝国再次受到威胁,这次是阿拉伯穆斯林海上袭击和保加利亚人陆上进攻的双重威胁。阿拉伯人发展了海上力量,并凭借这支力量征服了塞浦路斯和罗得岛。从669年起,君士坦丁堡数次受到阿拉伯人的围攻。与此同时,拜占廷还受到来自北方的保加利亚人的威胁——当时这些保加利亚人正占领着多瑙河与巴尔干山脉之间的地区。 

拜占廷这次再度被上苍所赐的帝国首领拯救,这次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伊索里亚王朝的统治者利奥三世(717744年在位)。利奥原为叙利亚军事长官,他趁阿拉伯入围攻君士坦丁堡之际夺取了拜占廷政权,然后粉碎了阿拉伯人的围攻,并将他们赶出小亚细亚。在他统治末期帝国境比较稳固,但与查士丁尼时期的疆界相比已缩小许多,其中意大利已被伦巴第人占去;巴尔干北部被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入侵占;而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则丢给了阿拉伯人。 

然而,这一收缩后的帝国却是一个民族更加单一的帝国。其疆界退守到托罗斯山脉,实际上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了拜占廷;托罗斯山脉是希腊人的小亚细平和日渐形成的伊斯兰教核心地区之间的分界线。这一分界线因为穆斯林世界的内部骚动而得到加强。阿拔斯王朝于750年建立后,结束了这种骚动。伊斯兰教帝国从大马士革迁都巴格达后伊斯兰教的扩张重点也随之转向东方,而不是转向地中海。因此在11世纪好战的突厥人出现以前,拜占廷帝国和穆斯林帝国尚能和平共处。

8世纪的拜占廷帝国比起查士丁尼时期那个寿命短暂的帝国要小得多,但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它的民族更加单一。东、西方各省的各种种族、文化宗教的成分已被抛弃,剩下的核心部分即便不完全是、也基本上是希腊成分占绝对主导。这样,从6世纪东罗马帝国到8世纪拜占廷帝国的转变也就完成了。8世纪时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文化上与东方的伊斯兰教帝国和西方的新欧洲都截然不同的国家。 

二、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当时帝国的行政区划分完全以省为基础,各省由主管行政和军务的将军统辖。希拉克略皇帝将行政军事化,作为应对外来危险的一项应急措施。帝国将各省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作为他们服兵役的报酬。在强有力的皇帝们的统治下,这种分省统治确保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农民们负担了巨额的捐税,提供了军需储备,充实了国库。 

自由农民村社也是拜占廷经济的一大基础,这种村社同大地主的庄园一起发挥着支柱性的作用。自希腊一罗马古典时期以来,在残存的城市中心,工匠的技能水平很高。阿拉伯作家赞叹拜占廷的手工艺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质量,认为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运经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这些货物包括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铁器、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使得拜占廷的皇帝们能够再次发动征服战争。这些战争虽不像查士丁尼所发动的征服战争那样野心勃勃,却颇具实效。他们重新收复了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从而阻止了阿拉伯海军对爱琴海域的侵袭。帝国的疆土也随着战争的进展而扩大到叙利亚北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居住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保加利亚人此前一直是帝国的重大威胁,1014年巴西耳二世在巴尔干半岛北部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被称为“屠杀保加利亚人的刽子手”。 

这二时期在文化上是一个稳定、统一的时期。拜占廷人仍称自己为罗马人,但希腊语是帝国通用的书面语和口头交流语言。被再次征服的克里特岛上的穆斯林,以及巴尔于北部地区的斯拉夫人都皈依东正教,这促进了宗教的同一性865年,保加利亚大公鲍里斯为了报答拜占廷对他发动的征服的承认接受了东正教。在随后几年里拜占廷传教士为保加利亚人提供了字母表,将《圣经》译成了保加利亚语,并筹备了斯拉夫人的礼拜仪式。大约与此同时,就像基辅公国的俄罗斯人那样,塞尔维亚人也皈依了东正教。 

拜占廷皇帝和东正教主教之间密切的互相支持,也使得帝国更加稳固。东正教教会必须依附于拜占廷朝廷的原则是举国公认传承已久的准则。拜占廷皇帝不仅自称为“奥特克拉特”,即君主,而且自称是“艾沙波斯特罗”,即相当于传道者的人。10世纪选举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仪式书中明确地规定了这种从属关系。教会大主教们按照皇帝的命令聚集在圣索菲亚教堂,向皇帝提交主教的三位候选人的名单。皇帝可以随意挑选三人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三个都拒绝,而指定他自己看中的候选人;但这种候选人必须得到大主教承认,认为其能胜任才行。然后,在就职仪式上“根据上帝和皇帝的旨意”宣布教会的新领导当选为主教。 

总之,在这几个世纪中,由于拜占廷与西方和穆斯林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度的和平共处关系,因此拜占廷是稳定、强大、富裕、自满和相当内向型的。这些特点使人联想起明朝的中国,下章将专门论述明朝的特点。 

三、拜占廷的衰落 

1025年,“屠杀保加利亚人的刽子手”巴西耳去世时,拜占廷帝国的显赫地位正如日中天、无可争辩。帝国北部以多瑙河为固定界线。此时,阿拉伯伊斯兰教世界已经分裂,不再对帝国构成威胁。而西方出现的不拘什么东西,与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的东罗马帝国相比,都显得十分原始和无足轻重。但在巴西耳去世后的短短半个世纪里,拜占廷帝国便陷入困境,又过了大约不到两个世纪,即1204年,首都就落入了不为时人所齿的西方蛮族手中。

 ********** 

拉丁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征服 

1261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拉丁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是拜占廷衰落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拜占廷史学家尼希塔斯·车聂提斯(Nicetas Choniates)的以下论述揭示了希腊人对拉丁人以及实际发生的征服的憎恨。* 

……我该如何讲述这些穷凶极恶的人所犯下的罪行!啊呀,我们原本应该崇拜的偶像,却被他们用脚践踏!啊呀,崇高烈士们的遗体被扔到了不洁的地方!然后,我们看到了别人听起来不寒而栗的事情,比如,基督的神圣躯体和血肉喷溅满地或被四处抛散。他们攫取神圣的遗物箱,将其中的装饰品搂在胸前,用那些破损的器物作锅和饮水杯使用…… 

对大教堂[圣索菲亚教堂]的侵略听起来也令人动容。由各种各样珍贵材料制成并被整个世界所敬仰的神坛被打成了碎片,分发给士兵们。所有其他的华丽绚烂的神圣财物也都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用稀有材料制成的优雅的神瓶和用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性;用金子装饰的上等银饰镶嵌在法庭和讲经台的屏风上,手工极为精巧;它们和许多其他的装饰一起都被当成战利品掠夺一空。骡子和装上马鞍的马匹被迁到了寺庙的神殿,有一些牲畜不能在华丽壮观而表面光滑的路面上站稳,而一摔倒就会遭到刺戳,以至于神、圣的路面被鲜血和污物玷污…… 

最困难、最费力的事莫过于通过祈祷使这些暴怒的野蛮人变得温顺善良,每说一个令他们不快的字就会使他们气得快要吐出胆汁,什么事都可以使他们大发雷霆。任何试图这样做的人都会被嘲笑成神经不正常或饶舌妇。他们通常会拔出短剑对付那些胆敢反对他们或拒绝他们要求的人。

每个人都深陷于这种悲哀。在巷子里、街道上、寺庙中,到处可闻抱怨、哭泣、悲叹、痛苦之声,男人们呻吟着,女人们悲鸣着,伤害、强暴、囚禁、骨肉分离充斥着每个角落。贵族们倍感耻辱地四处游荡;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眼含热泪;富人们也变得贫苦。这样,在街道上、角落里、寺院里、书房中已经找不出一处免受攻击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地方能为这些恳求者提供庇护。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啊!不朽的上帝!人们的苦难和不幸何其深重啊! 

*D.C.MiM3rotrans.Translationsand Reprints from the Original Sources of EuropeanHistaryrev.edseries lvol.lnumaber(Universityof Pennsylvania Press1912)pp.1516. 

********** (www.xing528.com)

导致拜占廷的实力急剧倒退的一个原因是,主管各省的军事将领的反抗不断增长,破坏了帝国的军事体制。虽然巴西耳二世十分强大,足以控制军队,但他的继承者却软弱无能,无力控制军队,因此当军事将领同各省大地主联合起来以后,朝廷也就更难控制。 

严重的经济失调也削弱了帝国。私人和寺院的大地产使帝国的财政收入减少,尤其是在巴西耳的继承者减免了大地主的大部分捐税之后,朝廷收入更是锐减。与此同时,朝廷的奢侈和外国雇佣军开支的猛增又使得帝国的支出不断上升。帕齐纳克人和塞尔柱突厥人骑兵的袭击致使某些地区土地荒芜,颗粒无收。币值稳定达七个世纪之久的拜占廷金币索里达,这时也连续贬值。 

同其他许多帝国一样,拜占廷的内部衰弱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外来侵略。西方的诺曼人冒险者最初是拜占廷的雇佣军,这时转而进攻衰弱的帝国,占领了自查士丁尼征服时期以来一直属于拜占廷的意大利南部领地。同样地,东方的塞尔柱突厥人从家乡中亚进入伊斯兰教帝国后,被巴格达哈里发雇为雇佣军。这些雇佣军逐渐反客为主,于1055年占领巴格达,建立了塞尔柱帝国。这些突厥人复兴了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重新统一了印度和地中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并陈兵将拜占廷帝国和伊斯兰教世界分隔数世纪的托罗斯山脉。 

这就是1071年拜占廷帝国发生两大灾难时的背景,这两大灾难标志着该国长达数世纪的衰落就此开始了。其中一个灾难发生在意大利南部的巴里,在那里诺曼人占领了拜占廷惟一残存的一个据点。另一个灾难,也是更为决定性的打击,发生在小亚细亚的曼齐刻尔特。在那里,塞尔柱人在一次重大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廷皇帝,这一战役使得小亚细亚由希腊人的基地变成了突厥人的根据地。在这一战役结束之后,敌对双方的皇帝为了争夺拜占廷王位而开战,他们各自雇佣了突厥军队互相争斗。由此突厥人也就可以随意进入小亚细亚,并渐渐地将小亚细亚从东正孰拜占廷势力的基地变成了突厥民族的中心地。 

精明顽强的拜占廷皇帝亚历克塞,康危努斯(10811118年在位)挽救了似乎即将灭亡的帝国。他给予威尼斯人极大的商业特权,以换取他们的支持,共同反对威胁要进攻君士坦了堡的诺曼人。他还向天主教国家求援,反对穆斯林塞尔柱人。但他得到的却并不是他想要的数量有限的外国雇佣军,而是大批涣散的十字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十字军是由诺曼人领导的,而亚历克塞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这些诺曼人。东、西两个基督教社会的接触导致了彼此间的暗地怀疑和公然敌对。希腊人和拉丁人彼此都不喜欢对方的语言、宗教、政治和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发生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被形象地称为“商人的东侵”。威尼斯商人的经济计划,西方冒险家对财富和土地的追求,拜占廷觊觎王位者的奉承,拉丁人心中对其认为的狡诈、柔弱、贪婪和异端的希腊人的长期不满,所有这一切使得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改变了方向,由解放耶路撒冷这一最初目的改为进攻君士坦了堡。1204年春法兰克、威尼斯、佛拉芒和日耳曼联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使它接连三日遭到冷酷无情的掠夺和屠杀。一位拜占廷编年史家写道,即使是萨拉森人,“也比他们仁慈。”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却是为伊斯兰教统治整个中东铺平了道路。尽管1261年拜占廷帝国恢复了元气,但它却再也没能从拉丁人征服的创伤中复原过来,而是一直处于一种无望的虚弱状态,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为止。

四、拜占廷的灭亡 

胜券在握的拉丁人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封建国家:他们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一个拉丁帝国,在塞萨洛尼基建立了一个拉丁王国,在希腊建立了几个拉丁国家。热衷于商业的威尼斯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四分之一的领土,兼并了许多位于通往地中海东部道路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港口。然而,这些新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灭亡,因为当地的希腊东正教居民至死都对他们满怀敌意。而且,拉丁征服者仅在巴尔干半岛的边缘地区占有几块孤立、不稳的小块地区,四周都被敌人包围着。拉丁人不仅面临着巴尔干半岛内地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王国,而且面临着三个相继建立的希腊国家:一个位于伊庇鲁斯的阿尔塔,一个位于黑海南岸的特雷比藏德,还有一个位于小亚细亚西部的尼西亚。其中,第一个国家非常贫穷,难以提供有效的领导;第二个国家又十分孤立;因此只有尼西亚能够凭借它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有力的领导,组织希腊人抵抗拉丁人的外来统治。 

凭借外交手腕和军事势力,尼西亚统治者逐步削弱了拉丁帝国的力量,使其最后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城市。在此情势下,1261年拉丁皇帝和威尼斯殖民者未进行任何抵抗便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尼西亚皇帝米海尔·巴列奥略庄严地迈人首都,在公众的欢呼声中住进帝国皇宫。 

拜占廷帝国最后一个阶段的历史,是从1261年米海尔·巴列奥略收复君士坦丁堡开始,到1453年他的继承者君士坦丁·巴列奥略在同突厥人的作战中在首都城门被杀结束。在这两个世纪中,刚刚恢复的帝国仅由君士坦丁堡和塞萨洛尼基这两座城市及其周围小块不稳定地区和两个属地组成。这两个属地是伯罗奔尼撒的米斯特拉和小亚细亚北部的特雷比藏德。 

这个可怜、残存的帝国的前景;并不比此前的拉丁帝国更有希望。在亚洲,它面对的是难以对付的突厥人;在欧洲,它被残留在希腊的各拉丁小国和北面的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包围着。除去这些外部威胁外,它还有其内部危机。这时,帝国的经济已经破产,在意大利商人对贸易的束缚仍在继续。因此14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热那亚居民区的收入已是帝国政府关税收入的七倍。皇帝们被迫将自己的货币贬值,并被迫将王冠珠宝典当给威尼斯银行家。但是不断增长的捐税对政治上有权势的却通通无效。为了反抗出身高贵的富有贵族,穷人们举行起义,结果社会冲突使得城市四分五裂。 

13421349年被称为“狂热派”的革命派领袖们统治了塞萨洛尼基。他们减轻穷人的捐税,废除穷人的债务,没收寺院的土地,分给穷人;他们采取公共民主制,让市民参加公民会议,由公众选举官吏。他们的政治纲领似乎受到意大利共和制城邦的政治纲领的影响。但是已经日暮西山的拜占廷帝国仍然不能忍受蓬勃发展的西部自然形成的这一政治和社会改革运动。在塞尔维亚人和突厥人的援助下,皇帝镇压了“狂热派”,消灭了他们的共和政体。然而,这一事件却表明当时存在着尖锐且普遍的冲突。以下这段当时的记述就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冲突: 

“起义像可怕、残酷的瘟疫席卷全国,冲击着许多过去曾经温和、稳健的人。……于是,所有的城市都起来反对贵族。……整个帝国处于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斗争造成的痛苦之中。……人民动不动就发动凶暴的武装起义,因为他们憎恨富人……”1 

帝国还因宗教纠纷而被削弱。为了得到西方人的援助以抵御日益逼近的土耳其人,拜占廷皇帝曾先后三次(1274年在里昂联合王国;1369年在罗马;1439年在佛罗伦萨)许诺,让东正教会归顺罗马教皇。但这些许诺毫无意义,因为西方给予的援助微不足道,而拜占廷内部则因民众激烈反对向可憎的拉丁人作任何让步而进一步四分五裂。“伊斯兰教比罗马教皇更好”,这就是人民大众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暴行和意大利商人的盘剥作出的针锋相对的回答。 

认为土耳其人更好的呼声过去时有耳闻,但15世纪中叶的情况却更为特别,当时的土耳其人已经能够接受邀请。如第十一章第五节所述,奥斯曼土耳其人从塞尔柱人手中接管并占领了残留在小亚细亚的拜占廷领土;之后他们又渡过达达尼尔海峡,攻人欧洲,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等到1453年,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后攻陷被围困的拜占廷首都的准备。 

这时,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经减少到5000070000。所有能参加守城的力量,包括一小部分西方人在内,总共不过9000人。仅靠这些人要守住一道道城墙、修复被敌军大炮轰出的缺口是远远不够的。而由能干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则至少也有80000人。42日攻城开始,在皇帝君士坦丁的英勇领导下,拜占廷守军屡次击退侵略者;但君士坦丁堡最终还是在529日被攻克。城市陷落后,侵略军连续屠掠三日。当时的拜占廷历史学家杜卡斯在下面这段话中描绘了拜占廷帝国1000年历史终结时的情景: 

“城市沦陷三天后,他[穆罕默德二世]终于同意放船出港。于是一条条满载货物重得似乎要下沉的船离港出航,驶向各自的省市。这些船装载些什么货物呢?有精美昂贵的布料和纺织品;有金、银、青铜、黄铜的制品和容器;有不计其数的书籍;还有战俘,包括教士、民众、修女和僧侣。所有的船都满载货物,所有的军营帐篷里都关满了俘虏,堆满了数不清的物品”2五、拜占廷的遗产 

综观历史,拜占廷显然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它起到了屏障作用,使其后的西方能够自由地发展起自己的文明。这方面的意义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体现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攻陷该城后仅用半个世纪便打到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第二,拜占廷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廷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发动机,而它的货币则是当时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三,在文化领域,拜占廷挽救了不计其数的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连同其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廷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还传下了_门直到现在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宗教艺术,以及由严谨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文明时期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最后,拜占廷帝国对东斯拉夫人而言,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都是该民族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以及宗教和文明的源泉。.早期的俄罗斯公国沿河流航线依次排开,与拜占廷开展了繁荣的商业往来。俄罗斯农村的各种原材料如毛皮、兽皮、粮食、木材和奴隶等汇集基辅,以换取各种奢侈品,其中包括细纹衣料、玻璃制品、香料、珠宝和酒。 

希腊物质产品的涌人也引来了希腊的文化制度。其中,对东斯拉夫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东正教。大约在988年,俄罗斯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皈依东正教。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形成了以拜占廷为模式的教会统治集团,集团”的首领是基辅大主教,由君士坦丁堡最高一级的主教任命,且隶属于他的管辖。东正教还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圣经)、拜占廷收集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圣徒传记和法律书籍的译本。石头建造的教堂、镶嵌工艺、壁画、油画、尤其是肖像画等拜占廷艺术这时也被引入俄罗斯。而且在这些方面俄罗斯人青出于蓝胜于蓝,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俄罗斯一拜占廷风格。另外,东正教还给俄罗斯带来丁拜古廷教会的法律,建立了宗教法庭。与在西欧一样,这些法庭拥有非常广泛的司法权,处理包括道德、信仰、继承权和婚姻等各个方面的案件。 

在政治领域中,新教会加强了俄罗斯各公国大公的权力。如同西欧的罗马教皇曾将法兰克国王从部落酋长变成神权帝王一样,如今俄罗斯东正教也将各公国大公从一帮个人追随者的首领变成了“上帝的奴仆”和神权统治者。而且,按照拜占廷的传统俄罗斯教会还附属于世裕的权力和控制权。在莫斯科,如在君士坦丁堡一样,没有强求皇帝和国王服从的像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英诺森三世这样的人物。 

拜占廷被消灭后,这个神权附属于王权的传统还在俄罗斯继续。俄罗斯东正教会对俄罗斯皇帝表示忠诚和顺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拜占廷灭亡后的沙皇帝国。 

综上所述,拜占廷文明因其重大的历史作用和成就而在历史上地位显赫。然而拜占廷却缺少古希腊文明那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远不如它光彩夺目。尽管如此,相较而言,希腊在国土面积和存在时间方面都不如拜占廷重要。确切地说,其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保守的。这并不是说拜占廷停滞不前:从始至终它都在随着变化的时代和环境调整自身。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使命更在于保留,而不是创新这一事实。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在它的内部连续产生了一些卓越的领导者——行政长官、将军、学者和神学家——但囿于其工作环境,他们中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却为数不多。

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整整多存在了1000年,这在开始时成为一个巨大的优势。在511世纪之间,与位于博斯普鲁斯的东罗马帝国相比,西方显得原始和无足轻重。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中,由于一切均在从头开始,西方正为新文明的诞生打基础,而拜占廷却在其辉煌但有约束性的遗产上生存着。这就是为何从11世纪起西方能随其经济的日益蓬勃、国家君主政治体制的兴起、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扩张主义的动态发展而不断向前进步。其中,扩张主义首先体现在地区内的征讨,随后又表现在海外拓张,最终在几个世纪内成就了全球霸权。相形之下,让人觉得可怜的是,在这随后的几个世纪中,拜占廷一直未能突破光辉的历史对它的束缚,因而变得陈腐守旧,跟不上时代。1453年它发动了为维持其地位的战争,虽然英勇,但却最终免不了要遭受注定失败的屈辱结局。

推荐读物 

最好的全面研究拜占廷的史书是G.Ostrogorsky所著的History of the.Byzantzne State(Rutgers University出版社,1957年版);最好的简述成果则是S.VryonisJr.所著的Byzantiumand Europe(Harcourt出版社,1967年版)。后一本书的作者还著有关于拜占廷历史决定性转折点的权威性著作The Decline of MedievalHellenism in Asia Minor and the Process ofIslamization from the Eleven through the Fifteenth Century(University OfCalifomia出版社,1971年版)。关于拜占廷人、南部斯拉夫人以及与基辅和伊斯兰教关系的各个方面,最好的信息来源是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4(CambridgeUniversity出版社,1966年版)。另一本讨论了文化和政治事务的标准性著作是A.A.Vasiliev所著的History of the Byzantium Empire2vols.(University ofWisconsin出版社,1958年版)。集中对国家、基督教和拜占廷思想进行考察的短篇作品是D.A.Miller所著的The Byzantine Tradition(Harper & Row出版社,1966年版)。关于拜占廷文化的其他阶段,见D.T.Rice所著的Byzantine Art(Penguin出版社,1961年版)A.Grabar所著的Byzantine Painting(World出版社,1953年版)。最后,主要材料的来源是D.J.Geanakoplos所著的ByzantiumChurchSociety andCivilizationSeen Through Contemporary Eyes(University of Chicago出版社,1985年版)

注释 

1.G.L.SeidlerThe Emergence of theEastern World(PergamOn Press1968)PP.116117. 

2.S.VryonisJr.Byzantiumand EuropeHarcoun Brace JovanOvich1967)PP.1901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