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成立后不久,于1960年发表了《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纲要》,作为“把握在外交上和内政上为国家制定的各种现行的大政方针,以及今后……制定的计划,实施的诸政策、诸行政的精神”的依据。《纲要》对“保守主义精神”作了明确界定,认为“保守主义精神是保持优良的传统和秩序,去恶扬善,在传统上创造,在秩序中发展进步”。这意味着保守主义的世界观,既排除破坏性的激进主义,也不与固守过去与现状的消极的保守主义同流合污。同时,《纲要》也对党员统一的世界观和思想作了强调,具体是:1.中庸精神,2.新国民主义,3.拥民主主义,4.新的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道路。在这里,自民党明确了两点:一是保守主义在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形成中的背景地位;二是保守主义的基本精神。事实上,自民党对保守主义精神的肯定,并不是基于对保守主义作哲学的抽象,而是基于对日本现实社会的判断、选择和构想,因而,它与自民党实际的政治主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自民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发,透视自民党的政策、方针和主张,就能清楚地看到保守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只有认清保守主义的基本政治理念,才能认识自民党指导战后日本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概括来讲,自民党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天皇主义。自民党强调保持传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持天皇权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天皇制是日本保守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以说是日本保守主义的重要支柱。天皇制所代表的绝对服从与绝对权威的家族主义,是日本社会基本秩序的基础,也是日本政治精神的象征。因而,从古到今,历代的政治变迁都是在不破坏或直接利用天皇权威的前提下形成和展开的。明治维新是这样,战后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如此。战后第一任首相币原喜重郎在组阁演说中,直接把战后要推行的民主主义嫁接在天皇之上。他说:“新日本的政府采取尊重国民之总意的民主主义的形态……,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天皇就把国民的意志作为他的心愿。这是明治天皇宪法的精神。可以确认我这里所说的民主政治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11)在战后保守政党中,不仅进步党如此,其他保守政党也是如此。自由党、协同党和进步党的态度一样,明确表示支持天皇制。(12)这股势力终于留住了天皇制,并且确实是在天皇的权威下来演绎日本战后民主政治。
战后天皇制与战前天皇制的本质区别在于,战前天皇是作为掌握主权的权力和权威的实体而存在,而战后天皇是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出于统合国民,维护秩序的需要,自民党在战后的统治中,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不断强化国民对天皇权威的认同。保守政党把“万世一系”的天皇置于“日本历史与传统”的中心,认为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是日本民族特有的形态。所以,爱日本国与爱日本国的象征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吉田茂政权在发布的《国民道德实践要领》中,就明确把天皇视为国民道德的中心。(13)为了培养国民对天皇的热爱,保守联合后,自民党提出了天皇元首化、年号法制化、靖国神社国营化、“日之丸”国旗与“君之代”国歌法定化等保守主义政治主张,并逐渐促其实现,从而使天皇所代表的“秩序与传统”能长久地作用和影响日本社会。
天皇主义一方面使一些日本人无法对日本的帝国主义和侵略战争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另一方面使得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停留于形式,无法转为新的政治精神。然而,对于保守主义的政治统治来说,天皇主义所起的实际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天皇主义保证了日本国民的统合和传统的社会秩序在现代的延续,从而使国家能在现代化的急速变化中保持稳定和统一;另一方面,天皇主义所代表的权威主义和集权政治的倾向,为战后保守主义政党对社会全面统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从而使保守政党的政府能在长期支配中有效地组织和调动社会。这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实际的后果,在客观上都为日本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是与天皇主义相伴而生的。强调天皇主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强调国家主义,因为,在天皇与国家一体的明治时代,国家主义道德体系就是以对天皇忠诚为核心形成的。所以,在日本人看来,国家和天皇一样,是至高无上的。国家主义是明治维新中保守主义的核心之一,它直接导致了明治后期帝国主义的发展。因此,在战后民主改革中,占领当局在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同时,也对日本的国家主义予以有力的打击,并试图以民主主义代替国家主义。
然而,正如保守主义政党所说的日本不能没有天皇制一样,保守主义也不能没有国家主义。占领统治一结束,保守政党就迫不及待地要恢复国家主义在日本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955年,自民党成立时就明确认为,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一半的原因是战败与战后初期占领政策的失误,而占领政策失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了达到使日本国家弱化这个占领政策的基本目的,基于宪法而开始的教育制度以及其他诸制度的改革,采取了不少不适当地压制国家观念和爱国心,并使国家权力过度分裂和弱化的举动与措施,从而使国民对祖国的爱和自由独立的精神丧失,使国家陷入危机。为此,自民党上台后,明确表示保守政权要恢复和夺回宪法(即美国占领改革时制定的宪法)所夺去的东西,再建日本政治秩序。(14)国家主义再建自然是日本政治秩序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自民党一方面强化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在强化国家权力中,强化国家对教育的统制以及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15)1960年,自民党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纲要》中,把爱国心作为国民道德的基础来强调:“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是以历史的连续存在和对民族共同体的执著的爱与信念为基本原理的。真正的保守主义者必须为我国的荣誉及其理想的实现而努力。成熟的爱国心是国民道德的基础,是人类博爱的出发点。”基于这样的基本精神,1966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咨询报告的附记中,以“理想的人间”为题,对建设“经济大国”中统合国民所需要的意识形态作了阐述,其中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发展日益使个人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个人对国家的关心不可避免地要衰退,为此,应努力培养国民自觉地成为“经济大国日本”的一员,努力培养国民认同和高扬本国价值的真正的爱国心。(16)这种爱国心就是对国家的忠诚。此后,自民党政府借“明治百年祭”机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当时,筹划者在说明搞这次活动的意义与理由时,把政府的这一真实意图表明得十分明确:“现代年轻人中爱国热情普遍衰弱的现象,对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个严重的、也是危险的问题。所以,要借明治百年之机,重新肯定作为近代国家发展动力的明治国民惊人热情,以唤起新的意识,并使其在日本的第二次飞跃中发挥作用。”(17)在这里,自民党政府不仅表明了国民对国家高度认同和忠诚的重要,而且实际上也表明了它所希望的认同和忠诚,应是明治国民那种在天皇绝对权威下形成的认同和忠诚。
所以,从根本上讲,自民党所强调的国家主义还是比较传统的国家主义,与战前的国家主义没什么本质区别。有日本学者认为,“爱国心”,“卫国的气概”与国防义务,对天皇制的赞美,对维持秩序的义务的强调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的美化和肯定,是日本国家主义的基本内容。(18)显然,这些内容也是战前国家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比较传统的国家主义,保守政党在战后政治体制下,不时地突破规范战后日本宪法和平主义和主权在民的基本理念,强化日本国家的主导地位和权力,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对社会、对国民都具有很强统制力与统合力的国家。所以,日本学者猪口孝在总结现代日本国家的标准性格时认为,现代日本国家是经济发展的舵手、社会秩序的监督者、政治安定的工作者和国民文化的形成者。(19)
第三,资本主义。日本保守政党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党,倾向于资本主义。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很大发展,由于政治体制的作用和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发展现实因素的决定作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在形成国家对政治与社会的全面统制的同时,形成经济与社会对国家权力高度依赖的局面,战前以大财阀为主体的垄断资本就是在这局面中出现的。日本战前的保守政党是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相伴而生的,虽然它最终被基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产生的军国主义所消解,但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向表示认同和支持,并视其为日本现代化的基本道路。这不但与保守政党的政治意识和统治地位有关,而且也与保守政党和垄断资本之间存在着的相互依赖传统以及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有关。因此,战后的民主改革,虽然通过财阀解体、禁止垄断等措施对垄断资本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传统的利益关系有很大打击,但保守政党全面执政后,又很快使垄断资本复活,并与其结成新的联盟,从而在全面强化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统制和干预中,推进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所以战后日本国家,不外是实现垄断资本利益的“资本国家”。(20)
在资本主义原则下,保守主义政党一直与日本的劳动阶级政党,如战前的“无产政党”,战后的社会党、共产党,形成鲜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在于相互之间政治权力的对立,更主要在于相互之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日本保守主义政党,在战前就对劳动阶级政党进行压制和排斥,到战后,在国际冷战和国内“保革对立”的格局下,与革新力量形成政治权力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全面对峙,并在自身的政治意识形态中,明确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1)(www.xing528.com)
在与战后革新力量对峙中,保守政党高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大旗。自民党在其政策解说中,就明确认为自民党与日本社会党和共产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自民党是日本唯一真正具有力量维护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人间自由与人权的政党。(22)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大旗下,在政治上,自民党强调维护和发展议会制的民主,以阻止社会党和共产党主张社会主义所必然带来的“独裁政治”在日本的出现;在经济上,强调保障私有财产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众所周知的事实表明,自民党在经济和政治这两方面的具体实践,都没有完全实现民主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民主主义大旗掩盖下,自民党所推行的是政治上集权、经济上垄断的资本主义,从而使战后日本的民主主义,实际上成为虚伪的、空洞化的民主主义。(23)然而应该看到,自民党所高举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大旗,在客观上为其在战后的长期支配统治提供重要的合法性基础。这正如有的日本学者所揭示的,“战后国家的民主主义”的构架,是复活的垄断资本发展的支柱。(24)
第四,现实主义。尽管战后保守主义在一些政治问题上的思想和观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守旧和复古倾向,但总体上讲,它是以现实主义为其基点的,特别体现在对日本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的态度上。自民党在其编写的研修丛书之一《日本政党》一书中认为,日本保守主义与日本革新主义的一个很大不同点是:保守主义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而革新主义以理想主义为基础。该书认为日本保守主义之所以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与日本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有关。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推行的是以欧美先进国家为榜样,并努力赶超的现代化发展。所以日本把这种现代化又称为“追月型的现代化”或“追赶型的现代化”。战后的现代化发展依然是这种模式。在发展目标已明确存在的前提下,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作现实的努力和选择,(25)所以,日本保守主义中的现实主义,不仅源于保守主义本身,而且也源于日本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
现实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明确的、统一的,但其实际内涵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思想体系所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不同的。战前日本保守主义中的现实主义与战后保守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就不同。战后日本保守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的内涵主要有:1.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具体而言,就是强调战后发展与战前发展之间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战后民主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战后的日本社会在一个新的体制下,沿着新的方向发展。因而,改革的措施是比较激烈的,对日本社会的冲击比较大。但是,改革结束后,自民党在纠正占领政策失误的名义下,极力恢复被改革冲毁,但自民党认为对战后发展有利的传统体制,从而使战后的发展,不论在发展的模式上,还是在指导发展的政策、方针上,都与战前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强的历史连续性和继承性。2.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作为一个战败国而重新开始现代化发展的,因而,对于战后的保守政党统治来说,一开始就有一个如何“守住”国家利益和扩大国家利益的问题。现实的处境,加上日本政治传统作用,使得战后保守政党对国家利益十分敏感,视其为判断和取舍事务的基本准则。从战后初期与大多数国家签订和平协定到安保条约的签署与修订,从再军备到改宪主张,从冲绳归还运动到中日建交,保守政党的政策无不体现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在这其中,保守政党时常用“国情的需要”来冲淡其对国家利益的强调。占领结束后,保守政党在重新审视占领时期的制度和法律时,就认为要依据日本国情对这些法律制度作选择和修改。(26)3.经济主义。战后保守政党统治的最成功之处,就是把推进经济发展置于政府政策和计划的核心。与战前不同,战后保守政党领导经济发展不是在“富国强兵”的目标下展开,而是在“国强民富”的目标下展开,因而,与社会、民生的切实利益、切实要求紧紧相联。在这种经济主义下,自民党在全面推进战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实现了对整个社会的统合。
第五,秩序主义。战后保守主义一直在其政治理念中强调:真正的发展应在秩序中进行。战后保守主义对于秩序的强调,一方面是出于保守主义本身具有“对现有的制度和价值肯定”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在民主主义下日趋“自由化”的社会对秩序的内在要求。正是为了使发展在秩序中进行,保守政党极力保持战后发展与战前发展的连续性。(27)在修正占领政策“失误”中,保守政党提出的口号就是再建“日本的政治秩序”;(28)同样,也正是为了使社会能在秩序中发展,自民党避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时代,把整个社会引向了有序的经济发展时代。
秩序的基本目的,是保证社会安定;而社会安定,是秩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民党在其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中,一再反对会引起社会斗争和破坏行为的革命理念和革命行动,并在具体的政策和行政中,通过强化司法和行政体制,加强对社会的协调和监控能力,以保持社会稳定。正如强调秩序并不否定发展一样,保守政党强调安定,也并非固守现状,对于必要的变化与发展还是表示出积极的认同的。(29)自民党甚至认为,在战后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它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已不是属于保守主义范畴,可以说已完全属于激进主义的范畴了。(30)所以,自民党对于秩序安定的强调,就其历史观而言,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因为,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
“秩序”和“安定”的状态可以设计,也可以调节,但要长期保持,就需要社会每一成员的自觉意识。为此,保守主义十分强调在国民中进行公共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这方面,自民党主要通过文化上对传统道德、精神的肯定和教育上以国家统制为基础的灌输来达到目的。对“爱国心”、“社会奉献精神”、“道德主义”、“公共的必要性”以及“维持秩序义务”的强调,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使国民形成比较强烈的社会公共意识,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按照既定的社会规范自觉地规范自己。
很难说日本战后保守主义有什么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即使像自民党在1960年所发表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纲要》这样已经上升到“政治哲学”高度的保守主义宣言,也缺乏作为意识形态应有的思想体系感。(31)但是,上述所分析的保守主义五大方面的政治理念,在具体指导战后日本社会发展中,相互之间还是有着密切联系,有很强的共通性,因而,它们相互之间是可以相互说明和注释的。这就使得保守主义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背景下,都能确立自己的立场,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战后日本社会发展有很强适应性。从这些政治理念也可以看出,战后的保守主义在继承了战前保守主义的基本成分的同时,也吸收了许多现代社会新的思想和观念,如民主主义、人权观念和自由主义。虽然这些观念并没有在战后保守主义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它们的引入,增强了战后保守主义的活力,使其具现实性和发展性。这种保守主义,为自民党形成指导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