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刘禹锡评传-诗歌艺术风格

刘禹锡评传-诗歌艺术风格

时间:2024-04-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刻,"无体不备,蔚为大家"①。刘禹锡的侍很有艺术个性,其主要特点是: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精练含蓄是刘禹锡诗歌艺术风格的第二个特点。刘禹锡的诗论主张诗歌应力求"片言明百意","境生于象外"②。刘禹锡善于运用虚景入诗,这是其诗歌具有精练含蓄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禹锡评传-诗歌艺术风格

刘禹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刻,"无体不备,蔚为大家"①。

一般说来,"乐府小章,优于大篇"②,"七言尤工"①,绝句和乐府短章尤为杰出。从艺术风格上说,刘诗合气骨、情致、韵度为一体,熔清丽、含蕴、流畅为一炉,善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新妙的构思,运用警辟有力的语言,委婉深曲的比兴手法和透脱精切的典故,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优美的境界和深刻的思想。

刘禹锡的侍很有艺术个性,其主要特点是: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

刘禹锡写诗很重视"取境"。刘诗所"取"之"境",情致和语言都是优美的,趣浓情深而又鲜明如画。如《淮阴行五首》之四云: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此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淮水岸边的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眷恋。丈夫远行,妻子相送,题材是常见的,而取境却新颖婉丽:早春时节,清淮浪软,紫燕双飞,来去自由,为目中所见;与郎远别,不能相随,心中顿生人不如燕之感。诗中略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落笔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羡慕丈夫船尾的燕子。她想,燕子能随船飞行,在樯竿上停留,自己丈夫无论是睡眠还是进餐,它都能见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却不能相随同去。

这就把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盘托出。宋黄庭坚称赞:"《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①这一评价是中肯的。

刘禹锡还善于用比兴手法增强语言的美感和形象性。如《望洞庭》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历来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是不容易的。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的美景再现于纸上:湖光粼粼,秋月朗朗,色调多么和谐;风平浪静,迷迷蒙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遥望洞庭,在皓月银辉之下,湖光山色愈显青翠;山水浑然一体,洞庭山犹如白银盘中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细细读之,直如置千里洞庭于掌上,叹为观止而爱不释手。

精练含蓄是刘禹锡诗歌艺术风格的第二个特点。刘禹锡的诗论主张诗歌应力求"片言明百意","境生于象外"②。前者主要指精练,后者指含蓄。

①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凡例·七绝凡例》。

②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刘梦得(三阁辞)》。

①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①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刘梦得<淮阴行>》。

② 《刘禹锡集》卷十九《董氏武陵集纪》。

他的诗歌也素以精练含蓄著称。元代文学家方回用"句句精绝"③、"言言精确"④来形容刘诗的这一特色。名篇如《石头城》、《和乐天春词》、《阿娇怨》等,都以篇幅短小而含意甚深著称。如《阿娇怨》云:望见藏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阿娇是武帝的正妻陈皇后。此诗写陈皇后失宠后望幸心切的情状。首句突出"望"字,说明她已望眼欲穿;次句"试"字包含无限凄楚和婉曲。清代评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①第三句"须臾"两字写阿娇思前想后,且忧且喜,不觉时间流驶,直待宫女第二次来报,才如梦初醒的神态。结句写宫女不忍直言武帝到卫子夫家的实请,说明阿娇的怨恨已经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因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妓,因平阳公主而得幸。宫女说皇上"幸平阳公主家",实际上是"幸卫子夫家"的一种委婉说法而已。诗中无一字及怨,而怨恨之情深入骨髓。细品诗味,诗中也寄托着诗人对自己身世之感慨,因此尤觉辞旨幽怨。

刘禹锡善于运用虚景入诗,这是其诗歌具有精练含蓄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宝历二年(826)之前,刘禹锡没有到过金陵。他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金陵五题》全都凭虚构象。如《生公讲堂》云: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扁。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生公是晋宋间高僧竺道生。据说他讲经说法,听者甚众。此诗是概括生公事迹而成的虚景。明代文学家杨慎说:按《佛祖统纪》载:宋文帝大会沙门,亲御地筵,食至良久,众疑日过中,僧律不当食。

帝曰:"始可中耳。"生公乃曰:"白日丽天,天言可中,何得非中!"遂举著而食。禹锡用"可中"字本此。盖即以主公事咏生公堂,非杜撰也。彼言白日可中,变言明月可中,尤见其妙。①13800170_0296_0 由此可见,生公生前善于凑趣献谀,南朝宋文帝要靠他来祈求佛法保祐,是具有讽刺意义的。刘禹锡的诗中变用了"白日可中"这一典故,以生公讲堂在生公死后的冷落之状,说明"生公略无灵圣"②,帝王崇佛并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

凭虚构象较之眼前实景,更能蕴含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理想,因为这时诗人笔下的"景"是意中之景,虚景藏情使诗的意境深邃含蓄。如《伤愚溪三首井引》云: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日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③ 《瀛奎律髓》卷二四《送别类》刘梦得《送浑大大赴丰州》评语。

④ 《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刘宾客《金陵怀古》评语。

① 《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② 《谢注唐诗绝句》卷一。(www.xing528.com)

闻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愚溪是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的一条溪水,原名冉溪或染溪。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溪旁筑草堂为家,仿愚公谷之名,改溪名为愚溪。①刘禹锡的这三首诗写于长庆二年(822)夔州刺史任上。诗题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好友柳宗元。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在眼前展示了愚溪草堂的风貌:第一首写草堂无主的寥落景象。春回大地,溪水悠悠,紫燕归来,庭院中野草萋萋,草堂无主显得十分冷落,然而主人过去手植的山榴却绽开了璀璨的花朵。

第二首借草堂主人的手迹和遗物,寄托诗人对亡友的哀思。柳宗元善于草书,那破败的墙上残留的几行草书,使诗人联想到同柳宗元作诗唱和、谈论书法的往事,而"木奴千树",更使诗人联想到柳宗元具有如同屈原所歌颂的桔树那样的品格。据《后汉书·郑玄传》载,东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重郑玄,在其家乡高密县特设一乡,名郑公乡;广开门衢,名通德门。榜,是门上的横匾。诗人借用"通德榜"这一典故,把柳宗元比作郑玄,是说柳宗元为永州人所敬重。一种悼念挚友的深情,凝聚在这样一种意境中:手迹虽存,墙垣已坏;甘桔虽在,已属邻居;残阳之下;樵车出没,更显寂寞凄凉。

第三首借向秀与格康的交信来抒发心中的怨恨。垂柳仍然映门,绿竹依依在巷,只是草堂的野草和青苔滋生得更多了。诗人先描写了草堂的荒芜,接着抒发了心中的感慨。据《晋书·向秀传》载,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其好友向秀"应本郡计入洛"。为了悼念嵇康,"经山阳之旧居","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向秀"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写了一篇《思旧赋》,以表示对嵇康的深切怀念和沉痛哀悼。刘禹锡诗的后两句借用这个典故,捷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象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这一发问,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慨,也表明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关系不寻常。

刘禹锡诗的精练含蓄,还表现在诗中常以反语微露,使诗意显得深沉婉转。如《晚泊牛渚》诗云: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改色,远雁有余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牛渚"是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三十里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津渡口,又为六朝以来屯戍的地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称,东晋袁宏少时家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微服泛舟,袁宏恰好在运祖船内朗诵自己写的《咏史》诗,声音、辞藻都非常好,谢尚听了很高兴,就邀他相见,一直谈到天明。袁宏① 见《柳宗元集》卷二十四《愚溪诗序》。

名声因此而显。袁宏在牛诸江面高声咏史而受到谢尚赏识的韵事,一向被传为文坛嘉话。刘禹锡的这首诗描绘了牛渚矶的秋夜景色,尾联暗用《世说新语·文学篇》的典故而转为反语口气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自己只能寂寞地在月光中踽踽独行。这不仅包含着诗人不遇知已的感叹,而且还抨击了死气沉沉的黑暗现实。实际上,刘禹锡与同时代很多诗人都擅长于咏史,刘诗说"无人能咏史",是指象袁宏那样因为能咏史而受到谢尚赏识的嘉话,再也没有出现过,况且世上排斥贤才已非一日,谁还能咏史呢?

韵律自然是刘禹锡诗歌艺术风格的第三个特点。他在《和乐天南园试小乐》中说:"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这是他诗歌创作的经验之谈。

刘禹锡的诗歌韵律自然,同他努力学习民歌曲调很有关系。一般说来,文人对民间生活不熟悉,单纯模拟民歌,容易失之平浅。而刘禹锡长期彼贬,使他有机会接近人民,热爱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民歌。他有感于当时的某些乐府诗"不能足新词以度曲"①的现象,努力创作能"度曲"的"新词",《竹枝词》、《杨柳枝同》等就是这种努力的硕果。鲁迅先生说:"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的养料。"①从音乐美的角度来看,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流传至今的两组共十一首,每首的前两句主要吸取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又保持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在曲调上凄凉怨慕的特点,兼有两者之长,井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使之韵律自然。

刘禹锡的《杨柳枝词》是与白居易唱和之作,当时传唱。白居易曾请洛阳的歌妓演唱,并写下《杨柳技二十韵》。其诗自注云:"《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诗中描绘了演唱时的动人情景:"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纍纍。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这说明刘、白的《杨柳枝词》不仅情文兼备,而且韵律自然。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诗以意法胜者宜诵,以声情胜者宜歌。"②刘禹锡的诗歌大都写得声情并茂,"语语可歌"③。他创作的乐府诗除《竹枝词》,《杨柳枝词》外,《浪淘沙词》、《纥那曲》、《三阁辞》、《蹋歌词》、《抛球乐词》、《步虚词》等都择韵精当,适合传唱,固不待言,即使是其他体裁的诗,也流畅、谐婉、自然,如象《平蔡州》一类叙事性的古体诗作,也具有民歌的音乐美,清翁方纲赞之为"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④。刘禹锡另有《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两首,尤其值得注意: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① 《刘禹锡集》卷十九《董氏武陵集纪》。

①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② 《艺概》卷二《诗概》。

③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评汇》三。

④ 《石洲诗话》卷二。

春过也,笑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惟待见青天。

白居易晚年曾尝试词的创作,写了著名的《忆江南》三首。刘禹锡对此很支持,按照《忆江南》的曲调来填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开了依曲填词的先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