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匈奴族后裔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与北魏刘亮关系解析

匈奴族后裔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与北魏刘亮关系解析

时间:2024-04-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以后,"冀州"在东魏境内。可见,刘禹锡应是北魏刘亮的后裔,与西魏刘亮无关系。匈奴族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匈奴与中原的接触较为频繁。"这是冒顿后裔冒姓刘氏的起因。除南匈奴外,这时分化出一支名为"屠各"的匈奴部落十分活跃。公元四世纪时,这两部分匈奴人联合行动,在部落酋长刘渊统率之下,以聚居在汾河流域的匈奴族人为主,成为

匈奴族后裔刘禹锡评传:刘禹锡与北魏刘亮关系解析

在中唐杰出的诗人中,元稹是鲜卑人的后裔;白居易龟兹人的后裔,这些已有定论。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自称是西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据此,刘禹锡应该属于汉族。但问题是汉、唐两代,相隔千年之久,中经汉未丧乱、晋室南迁,五胡十六国北朝中原地区成为各族融化的大熔炉。范文澜先生说:"隋唐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族,实际是十六国以来北方和西北方许多落后族与汉族融化而成的汉族。"①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刘禹锡是否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汉景帝于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封刘胜为中山王,子孙嗣封者五世,至怀王薨,因无后,绝四十五年。东汉末年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已没有多少人相信。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时,对此就已指出:"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即对刘备是否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问题提出了疑问。

唐代门第观念较重,以上族为荣。刘禹锡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与人唱和,常常流露出羡慕别人门第之高的赞叹之情。如《送李庚先辈赴选》:"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相门才子高阳族,学省清资五品官。"《送李中丞赴楚州》:"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这些酬赠诗,都是一落笔就称道别人的门第。在《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男、赠太师崔公神道碑》中,刘禹锡对崔倕的门第更是赞不绝口:"崔氏之门,??与姑臧李、范阳卢世为婚媾,入于姻党,无第二流,言门阀者许为时表。"其铭文曰:"奕奕四姓,崔为之冠。瞻其门墙,倬若云汉。"刘家既非皇族,又不属于"奕奕四姓",要想抬高自己的门第,最合适的方法是找历史上的一位帝王作始祖。由于刘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①,谁也弄不清他的子孙支脉,凡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的人,不用担心别人来寻根究底,容易搪塞过去。像这样情况,何止刘禹锡一家,是不足为怪的。

刘禹锡自言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可信性程度也是值得怀疑的。况且刘禹锡自己也有说法不一致的地方,显得自相矛盾,更使人难以相信。如他在《口兵戒》中说,"它日读远祖中垒校尉书曰:'口者,兵也。'??怒是知吾祖之言为急"。根据《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的记载:"成帝??以向为中垒校尉。"后世习惯称刘向为"中垒"。唐代独孤及《送李宾客荆南迎亲》诗云:"宗室刘中垒"。②因此,刘禹锡所说的"远租中垒校尉,,应指刘向。他在《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湖州自代,因寄七言》中又说:"通籍由来在石渠。""石渠"指刘向讲论《五经》于石渠阁。③"由来"是认刘向为远祖,用刘向事自比。刘向是汉高祖同父少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其传即附见于《汉书·楚元王传》。那么,刘禹锡究竟是楚元王刘交之后,还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实际上,这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都是靠不住的。考证刘禹锡的氏族问题,① 《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六章。

①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

② 《毗陵集》卷二。

③ 《汉书》卷三十六《刘向传》。

还得从他《自传》中所说的"七代祖亮"这条线索入手。

姚薇元先生在《北朝胡姓考》内篇《魏书官氏志所载诸胡姓》第二《勋臣八姓·刘氏》中,已提出刘禹锡"有胡姓之嫌"的问题。"此外刘氏之可疑者:??又刘亮中山人,父持真,魏领民酋长。??诗人刘禹锡,乃周刘亮之七代孙。诸人皆有胡姓之嫌也。"刘禹锡自言"七代祖亮",今考证发现,这与《周书》卷十七《刘亮传》、《北史》卷六十五《刘亮传》之刘亮,不是一人。其理由是:

(一)刘禹锡《子刘子自传》说:"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据《魏书》记载,"迁都洛阳"是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大和十九年的事。因此,刘禹锡的"七代祖亮",应是北魏刘亮。

而《周书·刘亮传》说:"魏孝武西迁,以迎驾功,除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部督、南秦州刺史。"所谓"魏孝武西迁",指北魏孝武帝元脩与高欢关系恶化,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因此,《周书》、《北史》之刘亮,应是西魏刘亮。

(二)《子刘子自传》中所说的"七代祖亮"的官职,与《周书·刘亮传》、《北史·刘亮传》中所记载的官职,全不相同。自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以后,"冀州"在东魏境内。曾任"冀州刺史"的刘禹锡的"七代祖亮",不可能是《周书》、《北史》中的西魏刘亮。

(三)《周书·刘亮传》说:大统"十年,出为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时年四十。"从西魏大统十二年、年四十逆推,西魏刘亮应生于北魏正始四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大和十九年的事,即在西魏刘亮出生前十二年。由此可见,《周书》、《北史》之西魏刘亮,与"遇迁都洛阳"的刘禹锡的"七代祖亮",并不是一人。(www.xing528.com)

(四)北魏刘亮的子孙,居东魏。北齐,当时称"山东"。西魏刘亮的孙子,居北周,当时称"关中"。刘禹锡《谒枉山会禅师》诗中自言"我本山东人";《苏州上后谢宰相状》中说:"某山东一书生"。可见,刘禹锡应是北魏刘亮的后裔,与西魏刘亮无关系。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七代祖刘亮,史书上无传。《周书》卷十七和《北史》卷六十五有《刘亮传》,但历官、行事等与刘禹锡所说的刘亮明显不合,时间约晚半个世纪。姚薇元先生《北朝胡姓考》把刘禹锡看作西魏、北周刘亮之七代孙是个误解,需重新考证。

匈奴族原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匈奴与中原发生关系,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三、四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以后,匈奴与中原的接触较为频繁。西汉初期,匈奴族在冒顿单于(公元前209 至前174)

的统领下,势力空前强大,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很大威胁。汉初,由于国力较弱,难以抵抗匈奴的侵扰,只得采取和亲的政策,汉高祖刘邦曾以公主嫁给冒顿。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载,"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这是冒顿后裔冒姓刘氏的起因。

汉代内迁的匈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变化。除南匈奴外,这时分化出一支名为"屠各"的匈奴部落十分活跃。公元四世纪时,这两部分匈奴人联合行动,在部落酋长刘渊统率之下,以聚居在汾河流域的匈奴族人为主,成为一支反晋的主力军。《晋书·刘元海载记》说:"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渊)犯(唐)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当时,匈奴"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居于晋阳汾涧之滨。"在发动进攻前,元海对部下曰:"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因此,匈奴族屠各部落头领刘渊以冒顿之后的名义,冒充西汉皇室刘氏的后代,不仅于304 年由大单于改称汉王,而且于308 年改称皇帝,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国号汉。

从此以后,匈奴刘氏冒充西汉皇室刘氏之后的谱系就一直沿袭了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要考证刘禹锡是否匈奴族的后裔,还得从其"七代祖亮"入手。根据刘禹锡"七代祖亮","遇迁都洛阳"的史实,有以下三条资料值得注意:

(一)《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记载,太和十九年六月"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北魏建国于公元386 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北魏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

(二)《周书》卷四《明帝纪》记载,二年三月"庚申,诏曰:'三十六国,九十九姓,自魏氏南徙,皆称河南之民。'"这就是说,到周明帝宇文毓时,仍下诏书重申当初随魏氏南徙的各族民众皆称河南之民。

(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指出:"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这三条资料很重要,提供了鉴别北朝胡姓的一个线索,因为无论是北胡匈奴族还是东胡鲜卑族都有一个逐步南徙的问题。刘禹锡的"七代祖亮","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坟墓在洛阳北山",与《魏书·高祖纪》下、《周书·明帝纪》、《隋书·经籍志》二的记载相合,证明他是随拓跋氏南迁的胡姓刘氏之后。今考证,当时与刘禹锡"七代祖亮"一同加入洛阳籍的匈奴刘氏,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还有一些人。例如:唐昭宗时的宰相刘崇望的祖先。据《新唐书》卷七十一上《宰相世系表一上·河南刘氏》记载:"河南刘氏,宰相一人",即刘崇望。"河南刘氏本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者皆从母姓,因改为刘氏。左贤王去卑裔孙库仁,字没根,后魏南部大人、凌江将军。弟眷,生罗辰,定州刺史、永安敬公。其后又居辽东襄平,徙河南。"查《北史》卷二十《刘库仁传》:"刘库仁字没根,独孤部人,??为南部大人。""库仁弟眷,??眷第三子罗辰??拜南部大人。"刘罗辰裔孙仁之,《魏书》卷八十一《刘仁之传》曰:"刘仁之,字山静,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徙于洛。"因此,《旧唐书》卷一七九《刘崇望传》指出:"刘崇望字希徒。其先代郡人,随元魏孝文帝徒洛阳,遂为河南人。"可见,刘崇望的祖先本系匈奴族独孤部人,也是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而成为河南人的。

刘禹锡的"从叔"刘公济的祖先。《元和姓纂》卷五《十八尤·刘》记载:"河南--代为部落大人。魏有河间公提。生丰??孙感??感生孝则。

孝则曾孙公济,工部尚书。"刘禹锡有《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刘尚书"就是"代为部落大人"的后裔刘公济。诗开头曰:"汉室贤王后,(从叔望在河间。)孔门高第人。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刘禹锡首先把刘公济看作"汉室贤王后",但从诗中所描写的"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来看,也是冒充汉室的匈奴刘氏后裔。而刘禹锡称刘公济为"从叔",说明他们同出一源。

考察刘崇望、刘公济的氏族渊源及其与刘禹锡的关系,可作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这一结论的旁证。我们肯定刘禹锡的祖先是匈奴族,与肯定白居易的祖先是龟兹族、元稹的祖先是鲜卑族一样,说明我国自晋末以来的民族大融合之后,少数民族不仅接受了汉族文化,而且为汉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