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科幻文学简史:探寻古代创作的起源

科幻文学简史:探寻古代创作的起源

时间:2024-04-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万亿年的狂欢》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莱夫人这部作品的出版。所以,把远古时期的某篇作品定义为科幻小说,是一项追认工作。在本章里,我们先介绍科幻的史前史,即一八一八年那部天才作品诞生前,西方世界里各种有科幻色彩的作品。代达罗斯嫉妒外甥的天才,将其杀害,结果被判有罪。而这也是后世科幻文学的主要特征。

科幻文学简史:探寻古代创作的起源

一八一八年,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女子玛丽·雪莱创作出世界上第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标志着这个影响深远而又饱受误解的文学类型正式诞生。当代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万亿年的狂欢》(1973)中,最先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莱夫人这部作品的出版。

当然,还有一些研究家找到更早的科幻小说,延长了科幻文学的“年龄”。或者反过来,认为纯粹现代样式的科幻文学直到凡尔纳威尔斯手里才算诞生。不过奥尔迪斯这一见解已经得到了世界科幻同仁的公认,其中也包括中国科幻文艺界在内。最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有科幻小说的词条12卷,563页),上面清楚地写明:“最早的科幻小说为英国作家M.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1818)”

一九九八年,北京经济广播电台、湖南经济广播电台和四川经济广播电台专门组织了《庆祝科幻文学诞生一百八十周年》三地联播节目。当时,科幻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还很小。遥想二〇一八年,中国会不会举办一场“科幻文学诞生二百周年”的盛大庆典呢?

当然,确立一个标志性事件,可能仅仅是历史学家研究工作的需要。没有一个现代文学类型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突然便从石头缝里跳将出来。在《弗兰肯斯坦》中那个由人体碎片拼凑起来的丑陋巨人“降生”之前,世界各地早就出现过具有科幻色彩的文学作品,其上限甚至可以追溯千年之久。

反过来,“Science Fiction”这个英语词汇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才定型。在那以前的所有科幻小说,比如凡尔纳的作品,出版时都没有标上“科幻”这个定语。所以,把远古时期的某篇作品定义为科幻小说,是一项追认工作。而追认的方法便是前言中提到的那几副“有色眼镜”。

在本章里,我们先介绍科幻的史前史,即一八一八年那部天才作品诞生前,西方世界里各种有科幻色彩的作品。

西方世界的科幻源头要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在西方文明的这个萌芽时期,技术和巫术尚未分家。最早的医生几乎都是巫医,早期的工匠认为只有神魔或祖先的保佑,像冶炼、制陶这样的工艺才能奏效。直到中世纪,各种技术领域的师傅都供奉它们的行业神。

代达罗斯时代的欧洲,人类的衣着与思想均毫无束缚

不过,在各个古代文明中,古希腊诞生出最早的科学思维萌芽。在那些小邦国里,一些高雅的贵族试图客观地认识世界。他们付诸于观测、计算,而不是用神的能力随意解释万物运行。他们早早就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球体上,并测量出地球的半径。天文学在古希腊得到极大发展,最后汇集到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这些近代科学的先驱热衷于讨论“星星在如何运行”、“它们究竟是什么”、“星星上面有什么”之类的问题。

当然,这些人为数极少,并非古希腊社会文化的主导者,否则科学就不用再等上一千多年才产生。在当时,奥林匹斯诸神的粉丝比科学粉丝多得多。在这种社会土壤上,最丰富的文化产品就是神话英雄史诗,比如以古希腊三大剧作家为代表的戏剧家群体,全部都以写神话和英雄传奇为己任。在当时,只有些许科幻色彩的文字夹杂于神话中流传开来。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着装,类于现代化设施的城市,科幻小说也许就是一种矛盾的载体

所以,随随便便就把一个上古神话当成科幻先驱是不行的,必须先戴上“有幻想、无鬼神”这副眼镜去挑选。西方世界最早的科幻应该追溯到代达罗斯的传奇故事。

在西方世界里,代达罗斯拥有和鲁班在中国古代一样的名头,属于能工巧匠们的祖师爷,不过他的人品似乎不及鲁班。代达罗斯的外甥塔洛斯天分更高,很小就发明了制陶轮、圆规、锯子等当时堪称“高科技”的工具。代达罗斯嫉妒外甥的天才,将其杀害,结果被判有罪。

代达罗斯逃到克里特岛,被国王收留,并同当地女人生下了伊卡洛斯。他制造了一个牛首人身的铜仆人,出于内疚,便将这个仆人命名为塔洛斯。这个铜制机器人塔洛斯可以巡视克里特岛,用石块打击敌船,或者将全身烧红,投入敌阵。这便是西方最早的机器人故事。

这个故事也有其他版本。有的说“铜人”是一个种族,代代繁衍,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有的说“铜人”是冶炼之神赫怀斯托斯打造的。这正是上古传说里科幻与奇幻难以分清之处,反过来也给我们学习区别两者提供了很好的训练。如果铜人是由一个能工巧匠制造出的纯物质机器,那这就是一个科幻故事。如果它是神用魔法制造的法器,那就是奇幻。

不过,接下来的故事便属于纯粹的科幻了,并且只有一个版本。代达罗斯在此岛虽受尊重,但过着类似软禁的生活,天长日久便产生了逃跑的想法。代达罗斯收集大量羽毛,用蜡将它们粘成翅膀,和伊卡洛斯一起飞上蓝天。然而,幼小的伊卡洛斯对宇宙有强烈的好奇心,想飞近太阳去看个究竟,结果炽烈的阳光融化了蜡,翅膀散落。伊卡洛斯坠落而死。

这个故事虽然是希腊神话中的一小段,但本身却没有任何神话色彩,是古人在理性地设想人类如何利用技术手段飞上天空。在古人画下的一些飞行设想图里,人造翅膀占据相当比例。相信曾经有人佩戴着它进行过飞行实验。(www.xing528.com)

在今天,已经有美国发射的太阳探测飞船被命名为“伊卡洛斯”号。甚至东方日本人发射的太阳风帆实验器也以这个西方人的名字来命名,可见这段悲壮的故事影响之大。

我们不能用今人的宇宙观来衡量前人的科幻故事。否则的话,连凡尔纳的不少作品都要被赶出科幻阵营。要知道,在古人眼里宇宙是很小的,他们没有“天空”和“太空”的区别。在他们看来,日月星辰虽然肯定比山高,但也高不到哪去。彗星银河都漂浮在云层上空不远处。伊卡洛斯这个故事的关键之处,在于它的情节核心是一种想象中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神奇,以及它的局限共同制造了伊卡洛斯的悲剧。而这也是后世科幻文学的主要特征。

当然,如果我们去看以“三大悲剧作家”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就会知道当时“奇幻类型”才是主流。甚至那时候要找些现实题材的作品都不容易。在当时,作家们书写以神话为题材的奇幻剧,并非和今天的奇幻作家一样仅仅是为了好玩,或者搞一个架空背景便于发展故事。许多作家在作品里真诚地赞美神,讨论神与人的关系,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敬畏之情。

当时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决定了奇幻类型才是主流。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把精神力量从自然界里排除出去。神明或者妖魔就生活在周围,是古人心理现实的一部分。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有一些零散文本具有科幻色彩。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文的结尾处写了段小寓言,讲小西庇阿梦中飞入宇宙的故事。公元八十年普鲁塔克写的《论月球表面》,让一群人议论月球上的阴影是什么。弟欧根尼在公元一〇〇年写了《修黎之北的漫游》,讲一群人从北极登上月球。

这些文本之所以被称为科幻,因为它们的描写虽然很离奇,但不包括神明因素。只是写了当时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猜想。这些文本往往不是纯粹的小说,而是夹叙夹议。不过小说和学术著作之间绝对的区别,也只是到最近几个世纪才形成。

古代西方世界里第一部完整的,有明确作者的科幻小说,出自一位无神论作家之手,这肯定不是偶然的。这便是卢奇安创作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卢奇安,曾译为琉善,生活在公元二世纪时古罗马的叙利亚行省里。他曾经写下大量文字讽刺希腊诸神,也写过文字讽刺刚刚问世的基督教。因为这个原因,卢奇安去世以后,一群基督徒还传谣说他受了天谴,被群狗咬死。

按照今天的说法,《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部恶搞作品。作者用夸张的笔法,反讽了包括《荷马史诗》和不少古希腊戏剧在内的一些当时的“主流”作品。不过后世的读者未必熟悉被他恶搞的那些原著,因为后者多已不流传。再加上卢奇安的才气,把情节写得活灵活现,反而让这篇故事本身流传到今天。

抛开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谈,卢奇安在《一个真实的故事》里虚构了大量非人的异族,描写他们与人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战争。这与今天科幻小说里的外星人题材极其相似。卢奇安在创作时基本上没有束缚在当时已经形成的神话体系中,而是另辟蹊径,独立构思。正是这种独立创作的明确意图,使得《一个真实的故事》比自发形成,多年积累出来的古代神话更适合作西方科幻文学的远祖。

有趣的是,卢奇安在小说里还提到同时代几个作者的作品,如尼都斯人特西阿斯写过关于印度的故事,安布卢斯写过关于海洋的故事。卢奇安认为这些故事难以置信,但具有消遣娱乐价值。卢奇安在自己的小说里介绍这些作品虽然意在讽刺挖苦,但显然认为自己是模仿他们,所以才构成讽刺作用。可惜笔者尚未找到那些作品的原文,或许它们也是远古时代科幻的遗珠。

在欧洲历史上漫长的中世纪,科学的种子远遁到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学者不仅保存了古希腊的各种科学文献,还在天文、光学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最兴旺的时候,阿拉伯世界充满学术气氛,亚历山大这样的学术中心吸引着各方学者前来切磋。

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们对未知的海洋充满敬畏,与《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仿佛,海怪幻想几乎出现在全世界临海民族的传说里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拉伯—伊斯兰古典文学里有没有科幻的种子?这是个很好的选题。可惜我不懂阿拉伯语,只好把这个课题留给有心人了。在翻译到世界各语种的阿拉伯原创文学里,《辛伯达航海历险记》最接近现代科幻。主人公辛伯达是个落魄的年轻人,因为破产,铤而走险,远赴海外。他经历了鱼岛、巨人、巨龙等七次灾难,最后获得财富,功成名就,返乡归来。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和后来西欧的“伪旅行小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幻想与传闻的融合体。像其中的“海老人”,就有人推断是对印尼群岛猿猴的误传。而“神鹰”显然出自想象。《辛伯达航海历险记》产生于阿拉伯社会经济文化蒸蒸日上之际,体现了当时阿拉伯民族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面貌。这和其他地方产生科幻萌芽的社会氛围都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