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陶行知自幼天资聪颖,19岁时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后称金陵大学),在校期间,他成绩优秀,曾任《金陵光》中文主笔。他因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以“知行”为笔名发表文章。陶行知提出许多改革教育的主张,例如,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首倡男女同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1923年倡导平民教育。
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授,与赵叔愚等在南京北郊劳山晓庄村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在建校之初,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教学做合一”。
他曾以“不除庭草斋夫”的笔名,在《申报》上发表了百余篇匕首投枪式的杂文,痛斥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坚决主张抗日救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陶行知终于认识到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错误,确立了认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因而在1934年将自己的名字“知行”改为“行知”。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积极投入到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去,并且积极提倡民主教育,将《战时教育》杂志改为《民主教育》,并主办《民主》周刊。1946年7月25日晨,陶行知因劳累过度,高血压发作引起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30分逝世。(www.xing528.com)
为了纪念陶行知,学习和发扬陶行知的爱国主义精神,1993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行知园。园内主要景点有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墓、晓庄烈士纪念碑以及行知亭、英烈亭、成人纪念林等。陶行知纪念馆位于中央门外晓庄村吉祥庵20号,馆内收藏保存陶行知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是保存陶行知文物资料最丰富的地方,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是纪念性博物馆。1985年,扩建了展览室,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
陶行知纪念馆是行知园中最主要的建筑,这里常年举办陶行知生平事迹展览。陶行知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1985年纪念馆扩建,展出内容也予以充实并重新设计。为了进一步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屋顶为水泥浇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三个金色大字。
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展厅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