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给公立医院带来什么?
医改新方案给群众带来什么?我很久以前已有一篇文章描述(《新医改方案能为你省钱?》)表达一种大众的心态——我看病是否便宜了?是否容易了?是否看好了?此文确实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如果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叫医疗体制改革吗?如果做不到,这只能说是医院内部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是利好还是很灰暗呢?这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上个星期大家由我的几篇博文引起的激烈争论足可以说明。今天下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医政工作会议上,我做了一个《新医改中的政府与医院》的演讲,主要是讲新方案给公立医院带来什么新任务和新挑战,一改过去认为的“没有亮点”看法。也许对大家迎接新政实施有点帮助。应该可以这么说,《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可以给公立医院带来新机制、新天地、新面貌,但是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好感觉呢?只有抱着好的愿望,平静的心态——等待。
医改方案最终版近期大家看不到,但是大家应该不会忘记1月9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遏制住医疗机构创收倾向,“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这三条金标准,应该是检验本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至今难以解决,新的医改方案迟迟不能出台,有专家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轨制’这个拦路虎”,我说还加上一片迷雾:政府的责任还没有明晰。不扫除这个障碍,不拨开这迷雾,进行医改的路依然非常坎坷,或者举步不前,穿起了新鞋走旧路。
何谓“双轨制”呢?就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经费少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绝大部分由自己筹集解决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应该说,起初“双轨制”作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可以“撬动”资金使他们起步。但是,殊不知,这个政策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来说,则是灾难性的。很简单,政府财政投入经费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医务人员工资和医院建设发展,就要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把经济负担直接转嫁到人民群众头上,使一些原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院,蜕变为被人民群众唾骂的榨油吸血的医院,白衣狼。这一点,可能就是两个阵营争锋的焦点!
人们期望的“新政”也许没有对公立医院进行完全的服务属性分类,在公立医院里依然依靠市场的特性惯性运转;“旧政”实际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少干预的无序经营,大医院越大,小医院越小。
“新政”引导医院走的是一条“半公益性”的道路,允许医院开展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或者说是一种公益性与半公益性交合的混合体。“混合体”如何实行“收支两条线”?确实是一个很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技术难题。(www.xing528.com)
我对任何的管理体制都没有偏见,其实哪一个体制都有它成功的例子,关键是哪一个的行政成本较小,我们不是经常说“以比较低廉价格为人民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吗?使用哪一个体制,政府的责任都不能丢!越是市场机制,政府的责任越大!这对人民群众来说,把生命安危系在医院身上,这种“双轨制”或者中国特色医疗体制必定加重医患矛盾!南方网网民姜伟是这样评说的:
“双轨制”是万恶之源。细数起来,它有六宗罪:一是改变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只认钱,不认人;二是加重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侵犯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使穷人看不起病,活得起,病不起;四是破坏了医疗资源的平衡,使人民群众看病更加困难;五是助长了腐败之风,使人民群众成了真正的受害者;六是破坏了正常的医患关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只要“双轨制”存在,医院创收就会不止,新医改方案再好也会流于形式。要想使新的医改方案惠及民生,从根本上搬掉看病难、看病贵这座大山,就要下决心废掉“双轨制”,把医院牟利变为百姓福利,对医院的各项经费改由政府财政负担。只有这样做,才能还医院公益性质,杜绝创收行为,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现在是时候了。
这一观点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同。这说明什么呢?值得深思!
我希望,新医改给公立医院带来的不再是群众的咒骂!
公立医院将走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子,可能举步维艰。新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举办公立医院的其他政府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公立医院所有者权利。探索建立和完善医院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办管理医院的职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是一条什么路子呢?这条路子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呢?或者,需要什么体系来维系他呢?这种体制的生存条件是什么,我不知道。新加坡是成功的路子,但是在中国“借用”的条件成熟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