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塔糖”盛衰史想起
说起“宝塔糖”,大部分中国人都记忆犹存。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宝塔糖”专治蛔虫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宝塔糖”已经悄然不见了踪影。或者说今天也有“宝塔糖”,但此糖非彼糖,此糖乃“盐酸左旋咪唑宝塔糖”,彼糖则是蛔蒿宝塔糖。现在驱蛔虫可能是肠虫清(阿苯达唑)主导世界了,每粒的价格在一块钱左右,一次两粒,城市人倒也不觉得贵。
一种药品的演变或者盛衰,往往带有它自己的深厚的历史原因,如何评价它,角度不一样,感觉就不一样。传统的“宝塔糖”样子好像雪糕筒最尖端的三公分圆锥体的宝塔形状,有淡黄色、粉红色,很漂亮。之所以称作“糖”,一是含糖,二是为了哄孩子,因为此病是由于不注意卫生所致,儿童多见。在20世纪50年代,蛔虫病在我国是一种城市与农村都大面积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疾病。那时候,我住的机关大院的“食品供应站”都可以买到“宝塔糖”,非常便宜,好像就是两三分钱一粒。因而也可以当作糖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药品的登记注册与监督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宝塔糖”成了全国十几家制药工厂共同使用的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品名称与商标名称合一的混合名称。
蛔蒿这种耐寒冷的野外原生植物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是北极圈内特有的药用植物。我国生产“宝塔糖”的原料药剂一直是依靠从苏联进口。1952年,作为苏联的援华项目,我国从苏联引进了蛔蒿种子试种。据说当时仅仅从苏联引进20克种子,在公安人员的保护下护送到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等四个国有农场分别试种。只有潍坊农场一家试种的蛔蒿宣告成功。为了保密起见,潍坊农场试种的蛔蒿对外宣称是“一号除虫菊”。
50年代后期,滩坊农场不但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宝塔糖”生产原料,还有少量出口。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为了确保粮食产量,潍坊农场蛔蒿的种植面积由8000多亩下降到500亩。(www.xing528.com)
1965年,蛔蒿重新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十年动乱,反帝反修,让“宝塔糖”遇上了灭顶之灾。眼看就要成熟的蛔蒿被“造反派”割得一塌糊涂。动乱过后,山东省内制药企业纷纷上马生产“宝塔糖”驱蛔药,驱蛔药市场一度饱和。
1979年,卫生部以及国家医药管理局推广全民服用“宝塔糖”驱蛔药。人们都想象不到,以后短短的两年内,“宝塔糖”和蛔蒿在我国竟然一下子绝迹。
昌潍地区“宝塔糖”库存积压,终止了蛔蒿的种植生产。1982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包括“宝塔糖”驱蛔药在内的127种药品与剂型予以淘汰。
淘汰一种药品的剂型不等于淘汰这种药品的提取原料,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我国制药史上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还是无奈地发生了!在1985年发生的事情是令人们刻骨铭心的,这一年,全国各地求购驱蛔药提取原料的函件雪片般飞到了潍坊市药材公司。一些外地供销人员亲赴潍坊采购,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条件。但是,当他们终于明白了蛔蒿在潍坊市乃至全国已经绝种的现实,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
目前新的一轮医改已经来临,蛔蒿“宝塔糖”的盛衰史是否也可以引起我们一些思考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