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向高端方向均等看齐的话,如果保持总量不变的话,对医药领域是一个利好。因为医保覆盖面广了,绝对的药品需求增加了。再者,中产阶层虽然报销比例下降了,但是他们的需求不会降低,因为他们有消费的能力,也懂得健康的重要。所以总的来说是利好的,但这种利好上升一段时间后很快会进入平台期,或者说现在已经消化了。如果是向低端看齐的话,意味着控制医疗消费规模,结果是如何,不辩自明。但是,新的医疗改革方案难以促进普药的生产。目前全国几乎没有只生产普药的厂,现在不存在生产普药而得到国家的补偿而受惠。虽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90%的药品来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即使是有了基本用药生产基地之后,国家的补偿是否可以使之产生可观的利润也不容乐观。因为国家在制药业奉行的是市场调节,政府的干预极为有限。另外,全国多如牛毛的小型药厂难以在8500亿里分得一杯羹。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4738家,其中小型企业占83%。现在有统计数据显示,药厂可能已经超过6000家。而2004年底的统计,全国已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共有7445家药品批发企业、1410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和58065家县及县以上药品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而对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这些“航空母舰”来说,大而规范的厂家成本很高,加上人力成本受到劳动合同法和其他法规的影响在不断上升,单纯生产普药难以为继。由于国内医疗药品和器械的创新能力很弱,国内厂家仍集中生产一些比较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药品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重复生产严重,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因此,是大吃小还是小吃大难以估计。以市场销售额最高的抗感染药为例,注册生产阿莫西林的企业多达300余家,注册生产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产品的企业超百家。截至2005年12月26日,注册生产一类新药加替沙星的企业已达77家。维生素C等老产品也出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处于亏损边缘。还有就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据说中国医药制造业的能耗大、污染重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医药行业是环保治理的12个重点行业之一,三废处理、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大部分化学原料药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从发达国家来看,在本国的环保费用高,传统的原料药已无生产优势,因此,跨国制药企业逐步退出一些成熟的原料药领域,转移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还要注意的是医药分开促使利益分化的问题。医药分家的最终结果是医与药利益链断裂,医药不是利益共同体。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协调与持续发展机制,医保无法对医院用药发挥制约作用,致使用药不合理,市场竞争无序。同时,在目前医药不分家、处方外放难的情况下,医院药房仍然绝对占据药品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新方案预期的目标,可能在三五年内难以达到。因此,从药品生产市场来看,新医改的实施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不会是利空也不可能有太多利好,相反,医药分开带来的医药行业的日益分化,可能会使医药行业受到冲击。
在医药分家之后,医院不必再“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的水分将被挤掉。虽然医保覆盖面增大,但是药品的总容量不会大增,因为所增加的部分药品本来需求量就不大。目前,将近80%的医疗消费在城镇,而农村里的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又不足以给药厂带来巨大的利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若医药真正分家,中间环节取消了,中间商无利可图,药品促销能力自然下降。虽然普药不需要促销,但是利润甚微。“目录药”虽然取消了定点生产的设想,但是招标是少不了的,真正的招标应该是使价格下降,因而其工厂的生产利润受到严格的控制;医院使用的药品也通过招标,其结果必然是使价格下降。还有一点无法忽视的是,如果行政监督无力,药品回扣由院内转向院外,可能开方提成无法杜绝,虽然普药不用做市场,但其生存空间不会因为医保的普及有很大的提升,毕竟品种非常有限。(www.xing528.com)
第三个值得注意的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也对医药行业看淡。美国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经济衰退对美国和欧洲的医药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医药经济增长率明年将下降1~2个百分点,美国医药经济的增长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也表示,国内医药行业的危机可能在今年三四月份显现。
据了解,2009年全球医药产业增长放缓,除了经济环境恶化,主要原因是缺乏新品种作为增长动力,而一系列国外药企的专利药在2009年陆续到期,预计2009年到期的专利药销售规模达240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