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袁枚以诗闻名,创性灵巧,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是清代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辞官归隐之后,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女弟子尤众。
这篇《祭妹文》祭的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袁机未出生时,袁枚的父亲曾与高姓指腹为婚,把袁机许配给了高氏的儿子。可是,高氏的儿子长大之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市井无赖。高家的家长不想耽误袁机,提出解除婚约,但袁机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袁机备受凌辱,终因不堪忍受而返回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郁郁而终。
讲话实景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七百里呀。当你出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可能料想得到这里是你埋骨之地呢?
你由于对贞节的坚持而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是上天造成的;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最喜欢听那些古人讲求节操的故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就不会因为这样苦守贞节而郁郁而终了。
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在那里挥动双臂;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十五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我刚成年到广西去,你牵着我的衣裳伤心地大哭。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荣归故里,你从东边厢房扶着几案出来,全家人相视而笑。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大家具体都说过些什么了,大概是说考中进士,递信人报信的迟早的情况等等。所有这些琐事,虽然已经成为陈迹,然而我一天没死,就一天不能忘掉。过去的事充满心胸,一想起它们就悲伤哽咽,就像影子一样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时,却消失无影踪。我后悔当时没有将童稚时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现在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再没有跟我一起印证这些事的人了。
你秉持道义与高氏离婚回来后,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务巴望着你办理。我曾经说过女人中很少有既熟读经书又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顺和静,但是在这方面却还是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来后,我虽然替你感到悲伤,但同时也在暗暗替自己高兴。因为我比你大四岁,假若按人世间年长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不料你竟然在我之前离开了人世啊!(www.xing528.com)
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的。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那些让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
你患病时,我听信大夫的话,以为你没有危险,于是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诉我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是不是盼望哥哥回来看你时,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别,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却在辰时就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我还哪里肯去远行!即使要远行,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听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我们俩将没有相见的日子了。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竟然让我悲痛至此!
你的诗稿,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嫁出;你的生平,我已经作传;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筹划。祖先的坟墓在杭州,江广河深,势必难以运回家乡安葬,所以请得母亲的吩咐权且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吊扫墓。你墓旁葬着你的女儿阿印。下首两座坟墓,一座是阿爷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可望见低湿的原野,朝西可望见栖霞山,无论刮风下雨,早晨黄昏,你寄居他乡的魂灵都会有人陪伴,应当不会孤单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虽然母亲仍然健在,我还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脱落也是事实。我自己明白,我也已经要不久于人世了啊。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来埋葬你,我死了又叫谁来埋葬我呢?如果你泉下有知的话,能不能告诉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我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享用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经典解读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不拘格式,情真意切,生动感人,表现了兄妹之间真挚的情感,为后世之人广为传诵。《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袁枚在文中所抒发的,不单单是因为对胞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增强了震撼读者的心灵力量。
名句赏析
“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最喜欢听那些古人讲求节操的故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就不会因为这样苦守贞节而郁郁而终了。”
在袁枚所处的时代,封建礼教高于一切,贞节是妇女的最高行为准则。但是,封建礼教再森严,也阻止不了一位兄长对于妹妹的思念,三从四德再强大,也难以泯灭袁枚心中对于害死自己妹妹的封建礼教的哀怨和愤恨。如果不然,袁枚又怎会在祭文中说出这番离经叛道的话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