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张仪的政治主张的连横。所谓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公元前223年,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张仪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魏王仰慕张仪的名声,立即用他为相。张仪当上魏相国以后,便大力推行自己的连横政策,寻机拉拢魏王倒向秦国。
讲话实录(节选)
魏国土地纵横不到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各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两百余里,战车驰骋,士兵奔走,不费多大力气就到。魏国南边跟楚国接境,西边跟韩国接境,北边跟赵国接境,东边跟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守卫边防堡垒的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亲附楚国而不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来攻打它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么赵国就会来攻打它的北面;不和韩国合作,那么韩国就会来攻打它的西面;不和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大王如果不事秦国,秦国出兵攻打黄河以南,占据卷地、衍地、燕地、酸枣,胁迫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不能向南支援魏国,魏国就不能向北联系赵国。魏国不能向北联系赵国,合纵联盟的通路就断了,合纵联盟的通路一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要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如果秦国说服韩国攻打魏国,魏国害怕秦国,秦、韩两国一致对付魏国,魏国的灭亡就可以跷起脚来等待了。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问题。
我替大王着想,不如归顺秦国。归顺了秦国,楚国、韩国一定不敢乱动;没有楚国、韩国的危害,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国家一定没有忧患了。秦国所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虽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空虚;它的士兵虽多,但是容易败逃溃散,不能坚持战斗。如果全部出动魏国的军队,向南攻打楚国,胜利是肯定的。割裂楚国而加强魏国,亏损楚国而满足秦国,转嫁灾祸,安定国家,这是大好事呢。大王如果不听取我的意见,秦国将派精兵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想归顺秦国,也不可能了。(www.xing528.com)
经典解读
这段话是张仪劝魏王放弃合纵政策转而与秦国合作的说辞。张仪辞掉在秦国的相位转而去魏国,就是为了拉拢魏国,使之倒向秦国。因此,张仪的这次行动在本质上是一次外交行动,而这篇演说词自然也是一篇外交演说词,因为张仪实际上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劝说魏王的。
在张仪这样的纵横家眼里,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战国七雄根本就是棋盘上的棋子,而他们自己,则是棋手。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很容易地读懂、读透张仪的这篇说辞,并且对张仪的外交才华拍案叫绝了。因为这篇演说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是外交演说中的典范之作。
名句赏析
“魏国土地纵横不到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各国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两百余里,战车驰骋,士兵奔走,不费多大力气就到。魏国南边跟楚国接境,西边跟韩国接境,北边跟赵国接境,东边跟齐国接境,士兵驻守四面,守卫边防堡垒的不少于十万人。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战场。如果魏国向南亲附楚国而不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就会来攻打它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么赵国就会来攻打它的北面;不和韩国合作,那么韩国就会来攻打它的西面;不和楚国亲近,那么楚国就会攻打它的南面。这就是所谓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看看这段话,多像是一个棋手在向人解说棋盘上的形势啊,车三平六,炮五进一,一步一步,头头是道。只不过这个棋手名叫张仪,他的听众是一枚叫做魏王的棋子,他的这番说辞是在诱导棋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