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南国文坛之昭明太子编文选: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南国文坛之昭明太子编文选: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时间:2024-02-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南国文坛一枝花·昭明太子编文选南梁武帝萧衍长子魏晋南朝时期,与政局的动荡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的空前昌盛。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就是《文选》了,它的作者便是本篇主人公——昭明太子萧统。到了十一月,群臣奏请册立萧统为皇太子。父子感情之深厚在冷酷无情的皇家当中堪称罕见。武帝深表赞许,满朝文武更是交口称赞。然而,无情的病魔依旧夺去了丁氏的生命,时年42岁。如今,昔日母子却

南国文坛之昭明太子编文选: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南国文坛一枝花·昭明太子编文选

南梁武帝萧衍长子

魏晋南朝时期,与政局的动荡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的空前昌盛。不仅文学形式与理论得到很大发展,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也是远超前代。在此背景下,对它们进行点评分类、去芜存菁,成了当务之急,选录优秀文学作品的文集随之应运而生。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晋至隋,文学总集共计249部,5224卷。其中著名的有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集》、宋代刘义庆的《集林》等,但均已亡佚。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就是《文选》了,它的作者便是本篇主人公——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字德施,小名摩诘,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南齐中兴元年(501)九月生于襄阳。

萧统出生之际,正赶上老爸率兵围攻建康(今江苏南京),试图推翻东昏侯萧宝卷的残暴统治。不久,军事重地东府城守将徐元瑜倒戈。接着,萧衍的主要政敌——荆州刺史萧颖胄暴卒。

萧衍年近四十才得到头一个儿子,事业上又接连取得重大进展,真可谓是三喜临门,怎能不令他欣喜若狂。

第二年四月,大权在握的萧衍逼迫齐和帝给自己挪窝,登上皇位,建立了南梁政权。

到了十一月,群臣奏请册立萧统为皇太子。武帝心中窃喜,却以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为由拒绝了。臣子们知道,皇帝此举,意在试探他们的诚意,故而不依不饶,坚持请立。凡此再三,武帝觉得火候已到,就依了臣子们的请求。

这时的萧统刚过周岁,武帝便让他依旧住在皇宫大内,所配备的东宫官员也都在宫内的永福省办公,一直长到六岁的时候才搬往东宫。

刚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萧统很不适应,日夜思念父母,变得郁郁寡欢。父亲得知以后,就隔三差五地去东宫住上几日,陪儿子读书、聊天、做游戏。父子感情之深厚在冷酷无情的皇家当中堪称罕见。

梁武帝萧衍是位大才子,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仅如此,他在佛教研究方面也颇多建树。除了著有《涅萃》、《大品》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外,还创立了著名的“三教同源说”。萧统在这些方面遗传了爸爸的基因。

萧统天生聪慧,资质出众,记忆力更是超群拔类,三岁学《孝经》、《论语》,五岁时就已经能通篇背诵《五经》了。九岁时,武帝为了检验他的学习成果,特命其在寿安殿讲授《孝经》。萧统侃侃而谈,尽通其中大义。武帝深表赞许,满朝文武更是交口称赞。

长大以后的萧统相貌英俊,温文尔雅,颇富学者气质,读书亦是数行并下,过目不忘。每当郊游宴饮或是亲友分别之际,萧统往往乘兴赋诗,总能够出口成章,写作之时,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萧统礼贤下士,爱才若渴,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常常以文化沙龙的形式,在一起讨论典籍、商榷古今,并开展文学创作。《南史》本传中称:“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梁武帝家中本来世奉道教,所以父母用道家术语给他取小名为“练儿”,意思当是修炼、“练师”(道教中修行高深者的尊称)。他后来改信佛教,就用佛教术语给儿子们起小名。

萧统的小名“摩诘”即是出自佛教著名居士维摩诘。人如其名,萧统也和爸妈一样笃信佛教,不仅喜好结交高僧大德,还在宫内专门设了座用来举行佛事,讲经说法的殿堂,取名慧义殿。萧统遍览佛经,除了自创“三十二分则”对《金刚经》进行编辑整理之外,还提出了《二谛》、《法身义》等佛教义理。

除了这些爱好,萧统还非常喜欢畅游于山水之间。他曾在玄圃开池筑山,打造了一座顶级园林,常常邀请朝中大臣和社会名流来此饮酒赋诗,泛舟湖面,放浪与形骸之外。

一次,众人来此游玩,番禹侯萧轨不禁感慨道:

“如此美丽的风景,若是有美女献歌助兴,真是再好不过了!”

萧统没搭理他,只是高声吟唱左思的《招隐诗》: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番禹侯一听这话,脸刷地红到了肚脐眼,心想:太子境界如此之高,相比之下自己却显得俗不可耐,遂再不敢言。

天监十四年(515)正月,武帝为已经十五岁的萧统行冠礼。

冠礼是我国汉族传统的男子成人礼仪(女子成人行笄礼,“笄”是一种簪子),标志着男子成人,到了可以婚配的年龄,准许参加宗族内部的各项活动了。虽然《仪礼》上规定: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但实际上并不十分严格。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说明皇帝可以亲政了,而对于太子来说,则意味他具备了参与朝政的资格。

冠礼之后,武帝开始让萧统实习政务。

各个部门每天前来奏事的官员一拨又一拨,事务也是各形各色,堆积如山。萧统却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他不仅通晓政务,体察下情,而且明察秋毫,常常能够当面指出奏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或是瞒报谎报,或是偷奸耍滑,抑或是阿谀奉承。可是,生性宽厚的萧统仅仅是告诉官员应该如何改正,却从未举报弹劾过一人。

处理案件的时候,萧统也是秉承宽刑缓行的宗旨,保全了许多被判重刑的犯人,梁国百姓无不赞颂太子的厚德仁爱。

普通年间(520—527),梁武帝曾经多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没能够抢占多少地盘,还弄得国内民生凋敝,闹起了经济危机。

萧统获知很多百姓因为物价过高而生活艰辛,甚至有的喝不上一碗玉米糊糊,心中十分忧虑,遂率先垂范,减少自己平日的膳食供应,并鼓励王公大臣们开展节衣缩食运动,做出朝廷将与广大民众同甘共苦的姿态。然而却是曲高和寡,“肉食者”怎会在意百姓死活。(www.xing528.com)

每当阴雨连绵或是天降大雪的时候,萧统就会派遣身边的亲信前去问候穷苦百姓,还免费发放粮食和衣物给那些流落街头的人,若是遇到无钱收敛下葬死者的,还会为他们提供棺木。

有一回,萧统看到宫里的侍卫手里拿着长长的荆条,他感到很不解,问后才知道这是用来在仪仗出行之时驱逐路人的。他觉得这种做法过于残忍,就让他们丢弃荆条,改用木板

对待身边的宫人,萧统也是宽宏大量。

也许是江南潮湿,蚊虫过多,抑或是东宫厨房的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原因,萧统经常在饭菜当中吃出苍蝇之类的小虫虫。然而,为了不因此而牵连厨子,他每次都是不动声色地将这些东西放在盘子旁边,从不声张。

萧统是个至孝之人。

普通七年(526)十一月,萧统的妈妈丁贵嫔患病。他赶紧跑回宫中侍候,衣不解带,昼夜守护在旁。然而,无情的病魔依旧夺去了丁氏的生命,时年42岁。

丁氏心地善良,待人宽厚,深得众人爱戴,与萧统更是感情深厚。如今,昔日母子却成阴阳两隔,怎不令萧统悲痛欲绝。

出殡期间,萧统水米不进,多次昏死过去。武帝得知后,非常担忧,就派了个官员给儿子捎话:

“圣人教导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因为失去至亲而悲痛,却也不能损害自己的身体,否则就是不孝。现如今,你妈死了,可你爸还活着呢,你怎么能够这样折磨自己呢?朕现在命令你,立即进食。”

萧统不敢抗旨,但也只是喝些稀饭而已。

母亲下葬之后,萧统依旧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难以自拔,终日以泪洗面,身体日渐消瘦下去。武帝再次下诏:

朕听说你每天只吃那么一点,变得羸弱不堪,这怎么能行。朕本来没什么病,如今得知你成天这样,朕的胸口也堵出病来了。人是铁,饭是钢,你应该迫使自己吃些硬饭。这么大了,不要总是让朕为你担心。

然而,即便武帝多次逼劝,萧统顶多也就是改喝稠粥,蔬菜水果一概不吃。

过了段时间,原本膀大腰圆,十分魁梧的萧统,变身成了大竹竿。每次上朝,凡是看到他的官员和百姓没有不伤心落泪的。

萧统在母丧期间的表现虽然赢得了至诚至孝的美名,却未能赢得皇帝爸爸的心。因为,在皇帝的眼里,身为帝国预备领导人的太子,怎能如此感情用事?倘若毁了身子,岂不是因小失大?故而,武帝不免对他有些失望。

萧统为了给母亲挑一处风水好的墓地,就派人外出四处选购。

有个投机商向宦官俞三副行贿,请他帮忙将自己手中的一块墓地卖与太子,并答应若能顶到三百万钱,就给他三分之一的回扣。想不到墓地行业在那时就已是一项暴利行业了。

俞氏遇此发财良机,怎可错失,立即面见武帝,忽悠道:

陛下,奴才得知一块绝好的墓地,它依山傍水、势如宝盆,收气遮风、趋吉避凶,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真乃是逝者的天堂,往生的乐土。若是比起太子先前为娘娘所选的那块墓地,此处的风水对陛下更加有益。

武帝晚年,愈加迷信,颇多忌讳,经小俞子这么一忽悠,就命人将这块地买了下来。

丁贵嫔下葬之后,有个善看风水的道士说:这块地不利于长子,但如果镇上一镇,或许还可改善。于是就将蜡鹅之类用于驱灾辟邪的物品埋在了丁贵嫔墓侧的长子之位。

东宫官员鲍邈之和魏雅失和,鲍氏释放谣言,说是魏雅为太子行巫术诅咒祈祷。

武帝得知以后,派人去墓地检查,果然挖出了蜡鹅等物。武帝大惊,要彻查此事。大臣徐勉深知,此事若是深究,没准就会酿成西汉戾太子的“巫蛊惨案”,因而竭力劝阻,武帝这才作罢,只是诛杀了那位算人不算己的道士。

萧统知道此事后,既惭愧不安又委屈忧愤,觉得自己摊上这种嫌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父子二人也因为此事生出嫌隙,不复当年的信任无间。

中大通三年(531)三月,萧统在荡舟的时候不慎坠入水中,伤到大腿。患病期间。因为担心父皇惦念,所以每次使臣前来问安,他都会亲自写信答复,信中所写也都是安好勿念之类的话语。

待到病情突然加重,侍从请求上奏皇帝,萧统仍然不许,他说,哪能让至尊知道我病得如此之重呢!说罢,呜咽不止。

也许,萧统仍然在为那起墓地事件自责,深感无颜面对父亲,而且,身系家国天下,年近七旬的老皇帝要比自己的身体重要得多。不久,萧统病逝,享年31岁。

武帝晚年丧子,怎能不悲!他亲自到东宫尽哀,赐谥号“昭明”,特命王筠写了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祷文,以表哀思。

满朝文武无不为太子的英年早逝而痛惜扼腕,梁国百姓更是为失去一位仁慈的“未来君父”而悲痛万分。时至今日,南方地区依旧保留着许多关于萧统的遗迹和传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