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皇子八种命运:流亡元首高绍义的寄人篱下遭人嫌

中国皇子八种命运:流亡元首高绍义的寄人篱下遭人嫌

时间:2024-02-0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流亡元首高绍义·寄人篱下遭人嫌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论及北齐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世人多想到“无愁天子”高纬。高绍义作为北齐流亡政府元首,无疑更有资格获得“亡国之君”的殊荣。高绍义是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的三公子,初封广阳王,后改封为范阳王。回到邺城后,高纬封高绍义为尚书令,定州刺史。自肆州以北的二百八十余城纷纷表示效忠范阳王高绍义。

中国皇子八种命运:流亡元首高绍义的寄人篱下遭人嫌

流亡元首高绍义·寄人篱下遭人嫌

北齐文宣帝高洋第三子

论及北齐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世人多想到“无愁天子”高纬。其实,严格来说,他还不够格。高绍义作为北齐流亡政府元首,无疑更有资格获得“亡国之君”的殊荣。

高绍义是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的三公子,初封广阳王,后改封为范阳王。

幼年时期的三少爷与大多数皇子没什么两样,自恃老爸是皇帝,骄纵不法,劣迹斑斑。他不思进取,擅自设置宦官,常常和一帮喜好溜须拍马的奴才喝酒,喝饱了就四处寻衅滋事,竟还打死了朝中的博士(古代学官)任方荣。

高洋在位十年,早期雷厉风行,颇有作为,后期荒淫残暴,整日喝得酩酊大醉,最终酗酒而死。高洋死后,十六岁的太子高殷即位,北齐开始上演夺位之争。先是高洋的六弟高演废杀侄子高殷,自己上台,史称孝昭帝。两年后,高演病亡,死前没敢再传给儿子,而是传位于九弟高湛,即武成帝。

高湛上台之后,首先将哥哥留下的几位貌美的寡嫂纳入怀中,以李祖娥(高洋的皇后)为首的后宫佳丽全都落入魔爪。而后,高湛又开始大肆迫害宗室诸王,几个较具威胁性的侄子都没能幸免,高绍义也被借故打了两百棍子。谁知高湛仍不解恨,又把他扔给了刚刚霸占的兄嫂李祖娥,想必李女士长期遭受禽兽弟弟的凌辱而无处发泄,竟又打了侄子一百大棍。可怜的绍义在此其间数次昏死,不省人事,硬是凭借深厚的内力死扛了下来,三爷的抗击打能力真是没得说。

北齐武平六年(575),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伐齐,正式拉开了统一北方的序幕。范阳王高绍义大显身手的时候快要来到了。

经过宇文氏两代人数十年的积极改革,北周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而东边的强邻北齐却由于领导人的昏聩无能而政局混乱,国势日衰。东强西弱的国际格局出现逆转的迹象。趁此有利时机,宇文邕发兵十余万,兵分六路入侵齐国

为争取民心,周军在战争伊始就发布安民告示,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而进军较为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攻克齐国西部要塞河阴城(今河南孟津县,黄河重要渡口),直逼洛阳。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齐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特别是洛阳城外围的两个重要据点中滩城(今孟津县西南黄河郭家滩)和金镛城(遗址位于今孟津县平乐镇),在傅伏和独孤永业的坚守下,成为阻挠侵略者前行的坚强堡垒

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率军南援洛阳,兵临河阳(今河南孟县)。此刻,宇文邕阵中患病,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刚刚攻下的三十余座城池,撤兵西返。

战败回国的宇文邕认真总结了河阴之役的经验教训,将侵略重心转移至北齐重镇晋州(治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北齐承自东魏,实行两都制,晋阳为仅次于首都邺城的政治军事中心,地位十分重要,而平阳正是晋阳南部屏障。因此,平阳若失,晋阳危矣!

宇文邕再次亲征,调集大军,很快进抵平阳城下,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此时,齐国领导人高纬正怀抱美人冯小怜天池(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围猎。晋州的告急文书络绎不绝,右丞相高阿那肱扬手把文书扔到一边,异常淡定地说:

“皇上玩得正高兴,边境摩擦乃是日常小事,何必大惊小怪!”

黄昏,探子来报:晋州陷落!高纬有点发毛,想马上回宫,小怜却娇滴滴地要老公陪她再玩一会儿,高纬欣然应允,遂将国难抛至脑后。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北齐二首》中讽刺道: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

几天之后高纬才派遣大将安吐根率军回攻晋州。

然而,混账的高纬再次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两军对垒之时不忘带着冯小怜在阵前戏耍,结果可想而知。齐军大败,周军乘胜北进。败退至晋阳的高纬吓得惊慌失措,无心应战,初战失利就想要北投突厥,只因无人响应才不得不打消此念头,命安德王高延宗固守晋阳,自己一溜烟跑回了邺城。

回到邺城后,高纬封高绍义为尚书令,定州刺史。

留守晋阳的高延宗率领全城军民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力竭被俘,晋阳陷落,北齐西部国土基本沦丧。宇文邕任命北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今山西朔州市)总管,防备北方的突厥。

封辅相降敌了,但其副手长史赵穆和司马王当万却都不甘做亡国奴,遂密谋将其囚禁,然后差人赴瀛州(今河北河间市)迎立素有威望的任城王高湝(高欢第十子,高绍义的叔叔),领导军民继续抗周。结果,使者没有将高湝迎到,回来的时候顺道把高绍义请了去。他虽没有任城王那么高的人气指数,但好歹也是正牌皇室,具备一定号召力。因而,当高绍义马不停蹄地赶到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时,昔日的齐国军民重新燃起了复兴故国的希望。自肆州(今山西忻州市)以北的二百八十余城纷纷表示效忠范阳王高绍义。

绍义一看自己深受百姓爱戴,信心顿时暴增,在尚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拉上灵州刺史袁洪猛就向晋阳进发了,妄图借此大好形势,一举收复失地。

然而,战局却并非如高绍义所期望的那样乐观。他们刚走到新兴郡(在今山西忻州市北),肆州就已被周军攻占,齐军前锋部队中的两个将领临阵脱逃,率部投降了敌军。周军乘胜推进,接连攻下大量城池。此时的高绍义终于清醒过来,认识到了复国大业的无比艰巨,只得回兵北朔州。但敌军丝毫不给他以喘息之机,很快扑来。双方交战,齐军再败。在此危急时刻,高绍义大义凛然地说道:(www.xing528.com)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王立志决不投降宇文老贼,必将为光复大齐而奋战到底!”

说罢,北投突厥。途中,高绍义思绪万千,惆怅不已:遥想当年,神武帝高欢爷爷起于草莽,不畏艰险,以气吞山河之势,创下北齐基业;父亲高洋也曾北破柔然,大败契丹,南略陈国,饮马长江。祖父两代是何等的英雄盖世,如今刚到第三代,便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真是愧对先人。

此次流亡,前途未卜,不知突厥是何态度,更不知何日才能重返家园,眼看着追随自己逃亡的部众饥寒交迫,狼狈不堪,高绍义心生愧疚,停马说道:“突厥与我华夏风俗迥异,且北地苦寒,若是谁想回家,本王决不强留。”此话一出,一多半人纷纷向他挥泪话别,仅剩千余人追随。

公元6世纪中期,原本只是柔然国打铁匠的突厥部落迅速崛起,称雄大漠。当时,高氏和宇文氏也正打得不可开交。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突厥汗国成了双方争相拉拢讨好的对象。

齐周争斗,突厥坐收渔翁之利,突厥第四任掌门人佗钵可汗常常得意地说道:“南边有两个好儿子时常孝顺于我,哪里用得着担心贫困问题。”

突厥周旋于齐周之间,在获得丰厚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在三国之中取得了有利的政治地位,两个儿子争相向突厥求婚,为此常常争得头破血流。

然而,北周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均势,对突厥的利益造成了直接威胁。但这一时期的突厥却也是有心无力,正忙于与中亚强国厌哒和西亚波斯帝国进行争霸战争,无暇东顾,北齐也太不给力,灭亡如此之迅速,还未等突厥出兵干预就垮台了。

一心想搞平衡外交的佗钵可汗正在为两个儿子争斗的事情犯愁,高绍义从天而降,无疑令大汗重新看到了扶齐抑周的希望。不仅如此,可汗还是文宣帝高洋的忠实粉丝,非常钦佩老高当年的光辉事迹,尊称其为“英雄天子”。如今,远道而来的高绍义不仅外貌酷似其父,就连脚踝都长得和高洋相像——踝骨外侧各有两个突骨。可汗爱屋及乌,对落难来投的高绍义格外器重,支持其成立大齐国流亡政府,并将逃至突厥境内的齐国难民统统划归高绍义统领。可汗的慷慨相助令高绍义十分感激,复国信心大增。

此时,北齐国土已基本沦丧,后主高纬也在南逃陈国的途中被周军俘获,唯有偏处东北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地区尚在刺史高宝宁的控制之下,岿然不动。

高宝宁是代州(今山西代县)人,骁勇善战,长期镇守辽东重镇营州,在边境各族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北周攻打邺城之时,宝宁曾出兵援助,开拔不久即传来了首都沦陷的噩耗,他随即收兵,固守龙城。北周武帝曾经多次招降高宝宁,均被严词拒绝。

北周建德六年(577),被俘至长安的齐国君臣遭诬陷致死。年底,故主死难的消息传到营州,高宝宁悲恸万分,举哀治丧。后来得知范阳王高绍义在突厥筹建流亡政府的消息后,他十分兴奋,连夜起草表书,拥立绍义继任帝位,承袭大统,领导北齐残存力量坚持抵抗,早日光复故土。

高绍义收到宝宁的拥戴信后,欣喜不已,在征得佗钵可汗的支持之后粉墨登场,称帝建“元”,年号“武平”,竟然与齐后主高纬的年号相同,真是十分晦气。

上台之后,高绍义论功行赏,加封自北朔州一直追随于他的赵穆为天水王,遥封高宝宁为丞相。为了表示对高绍义政权的支持,佗钵可汗召集麾下诸部南下,入侵幽州。

刚刚扫灭强齐,大破南陈的北周军队士气正旺,如今,草原狼自己送上门来了,早就受够了突厥欺侮的宇文邕踌躇满志,心中盘算何不趁此机会,彻底消灭北齐残余力量,狠狠打击一下突厥的嚣张气焰,遂于宣政元年(578)五月,下令实施全国总动员,征调关中地区的公私马驴全部从征,五路并进,讨伐突厥。

谁曾料想,天不遂人愿,宇文邕突然病重,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年仅三十六岁,真是壮志未酬。他的北伐大业就此夭折。

大仇人的英年早逝,使得高绍义乐开了怀。恰在此时,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举兵反周,占据范阳城(今河北涿州市),上表迎候绍义。接连的好事,令他欣喜若狂,深感苍天开眼,欲助其复兴大齐,他立刻招呼高宝宁南下,会师范阳。

范阳事变发生不久,北周名将宇文神举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生事之人擒拿。尚不知情的高绍义此时已经走到幽州,探听到守将出兵在外的消息后,绍义开怀大笑,心想:真乃天意也!随即摆开天子仪仗,登上燕昭王墓(在今天津蓟县府君山下),排兵布阵,试图一举攻克幽州城。宇文神举派遣的四千余援军也被高绍义杀伤过半,齐军加紧攻城,幽州旦夕可下,此时,卢昌期兵败被擒的消息传来,高绍义登时傻了眼,信心大挫,草草收兵。不但放弃攻城,而且命令全军素服,为在范阳起义中死难的将士举哀,然后撤回突厥,复国大业再次受挫。

已经进发到潞河(在今北京通州区境内)的高宝宁闻听范阳兵败,绍义北归,也只好率师返回了营州,继续坚守,直至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兵败,死于部下之手。

高绍义虎头蛇尾,浅尝辄止,简直就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稀泥。佗钵可汗本欲助其恢复故国,牵制北周,如今倒好,他不但反攻不成,反而拖累突厥,成了烫手的山芋。随着北周对齐国故土的统治日益稳固,高绍义在故国的号召力不复往昔,完全依赖突厥的庇护苟延残喘,利用价值逐渐丧失。

大成元年(579)二月,佗钵可汗试图修复两国邦交,向周提出和亲。周以交出高绍义作为条件,同意将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一时还舍不得交出筹码,就没有答应,但两国关系已经改善,这预示着高绍义寄生虫的日子快要到头了。

次年六月,突厥派遣迎亲使团赴长安迎娶千金公主,北周政府命汝南公宇文神庆等护送千金公主入突厥,又派建威侯贺若谊厚赂佗钵,要求交出高绍义。

在北周肉弹加金元的联合作用下,佗钵终于决定出卖盟友了。他以出游狩猎为名,将绍义诓骗至南部边界的马邑,贺若谊早已在此布下天罗地网,绍义随即落网,后被流放蜀地。

沦为战俘的高绍义常常思考失败原因,每每想起背信弃义的佗钵可汗就恨得咬牙切齿,在与老婆的书信中仍不忘骂上几句:

这帮不讲信誉的蛮夷,把老子送到了这个鬼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